被嘲笑、歧视、孤立......有什么办法让抽动症孩子走出自卑?
磊磊的妈妈告诉张春雷主任:孩子3岁时,就出现了眨眼、咧嘴、耸肩的情况。当时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认知,所以就没有太在意,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出现的症状变得越来越多。
同时,张春雷主任经过检查发现:磊磊还出现了缩鼻、撅嘴、怪叫、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情绪紧张时甚至会全身抽动。通过一系列的检查评估,磊磊被确诊为[抽动症]。
“一听到就哭,长大点了,就发脾气,摔东西”,磊磊妈妈说到这些时既无奈又心疼。

因为磊磊的病情,没有人和他玩,有些同龄孩子还会嘲笑他,这让磊磊非常的自卑。这些糟糕的体验让磊磊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导致病情加重,病情加重又进一步加重情绪问题的恶性循环中。
当孩子遭遇嘲笑和歧视时,父母最好的做法不是一次次向他人解释,也不是将孩子与外界彻底隔绝。而是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强大,让他们学会应对外界的“恶意”,顺便进行正向引导和教育。

对于有情绪方面问题的抽动症孩子,除了要尽早去医院干预之外,家长可以从这3方面来疏导孩子情绪:
1、心理转移法
经常有家长留言问,为什么孩子情绪紧张或者开学的时候抽动症状表现更频繁?
其实是孩子通过做挤眉弄眼、耸肩等动作,能让他的身体肌肉有暂时放松,这也是孩子舒缓压力的一种方式。
当孩子出现抽动行为时,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强制去控制,采用转移法。
发现孩子抽动厉害时,可以有意识的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做些轻松愉快的事。
以此来通过肢体有目的活动来逐渐减轻和缓解孩子的抽动症状。

2、鼓励孩子融入集体
在孩子的人际交往方面,鼓励孩子和那些愿意成为朋友的正能量的同龄人沟通,让他们清楚自己孩子的情况,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接纳。
家长还要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让孩子的不良情绪释放
当孩子因为抽动引起不良情绪如哭闹、易怒、发脾气、扔东西、骂人等时,家长需要做的是宽容,而不是马上责备。
如果孩子情绪能够迅速释放,他的心理就会得到放松,抽动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专家提醒:4~12岁年龄段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伤害。
所以抽动症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