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克苏鲁+二次元,为什么这样也能获得好评如潮?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为TGA年度独游神仙打架讨论得不可开交时,我却在困惑为什么《SIGNALIS》(后文称《信号》)没有被列入年度独立游戏的名单。

从10月27日发售至今,《信号》在Steam上已经收获2000多条评价,97%的好评率;《信号》大获好评源自他对极具特色题材作品的杂糅,在背景叙事中,你能感受到乌托邦、克苏鲁神话、异形;在画面表现上,你能看见庵野秀明、攻壳机动队;在玩法里,你能找到生化危机,寂静岭的影子。

将这些风格极其强烈的作品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结合到一起,所能催生出的体验也是极具个性的,如果你吃这一口,那么你就会对她爱得死心塌地,但就算你不吃这一口,你也能在《信号》中找到一定的乐趣。
不过我们还是先回到游戏,聊一聊本作具体的玩法,才能知道为什么《信号》会获得成功。
玩法部分
《信号》的玩法建立在资源管理和探索解密这套系统上。资源管理也是大部分能反击的恐怖游戏所需要的系统,但《信号》在资源管理上可以说不给玩家留一点情面。
本作给玩家仅仅提供了六个道具栏,且先不谈这个道具栏不能增加,单就不能使已经装备的道具从道具栏里空出,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十分反常,不过也能十分明显的看出这是在致敬《生化危机》初代,让玩家陷入资源匮乏的紧张感之中。

本作的道具分为任务道具、武器、弹药、副武器以及回复品,虽然看似种类不多,但是在游戏的初期的探索中道具栏就已经稍显不够,到了游戏后半段任务道具和武器的种类增多,玩家需要经常在存档点往返进行道具的存取,并且会经常犹豫到底该带拿一件武器或者是否放弃补给品。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玩家更好地感受物资匮乏以及恐怖的游戏体验,但过于频繁地更换自己已有的东西,久而久之确实会有些烦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作的核心玩法解密。
本作的解密大多数时候都是A到B,拿到通往C的钥匙,在去往C推进游戏,不过在拿到C的钥匙这一环节上,《信号》拥有许多有趣的解密。比如说在一些时候《信号》里是操纵一些仪器来达成解密,这些仪器的操作并不复杂,但也十分贴合了游戏的整体基调,使其解密元素不会太过割裂。

另外一项有趣的解密系统就是游戏中的电台。在推进流程中,会给到玩家一个电台模块在需要的场景下,玩家需要将电台的频率调整到合适的区间,以此来接收数据或者信号用以破解谜题。当然本作会把提示散落在玩家的必经之路上,以供玩家发现。
画面部分
只看《信号》的画风说实话很难想象到这是两个德国人开发的游戏。在游戏中时常会穿插一些回忆的过场动画,这些动画通常会以快闪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画面中也会出现非常多的汉字和假名结合的画面,还有大红大紫的配色,让我确实有种再看EVA的感觉。

不过本作出色的地方主要是因为他拥有大量的动画,给玩家带来的视觉体验非常良好,在游戏正常的画面中通常都是阴暗,色彩较少,而在有了这些大量的动画之后,可以很好的中和玩家在阴暗场景下的视觉疲劳。


除此之外,本作在游戏中不同视角的切换也颇具特色,在通常情况下,《信号》采用了3D俯视角来构筑游戏,除了角色本身的移动速度缓慢以外,同时采用了昏暗狭小的空间限制玩家的行动,并且有着资源所带来的上限,以至于给玩家营造出步步为营的感觉。

而到了一些解密场景和回忆场景中,本作就会切换至第一人称。在解密时,第一人称能更好地关注到需要解密仪器的细节,便于玩家更好地发现其中的玄机,至于回忆场景本作也用了一些恐怖游戏的技法,缓慢的移速,缓慢的视角,通过这些技法营造出的恐怖场景,使得游戏玩法上会更加盈实,不仅有《生化危机》,还有《寂静岭》

剧本部分
接下来就说说《信号》的重头戏,剧本叙事部分,本作是一款非线性叙事游戏,采用了多结局的方式完成游戏。在叙事技法方面,本作采用了大量的离散叙事的同时,保留了叙事动画,这样一套剧本所给玩家带来的剧情体验既有充足的代入感,也不会过于晦涩难懂。
先说一说本作的离散叙事,《信号》的故事背景是在人类科技已经达到殖民太空的时代,本作讲述了人类的太空殖民飞船被某种感染病毒所破坏的故事,本作玩家会扮演到一个叫鹊的仿生人技工,在遇难飞船中找到自己的搭档,同时解开这个世界的真相。在初入游戏了解世界观便是通过散落在场景中的各种信息。

除了各处的字条信息以外,本作的谜题其实也是环境叙事的一部分。《信号》的开发者Alex
Zwerger也说过谜题不仅仅是游戏进展的障碍,而是其本身会作为游戏叙事和世界构建的一部分。谜题的呈现方式可以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是通过它使用的图像来传达某种情绪,它们可以像过场动画和对话一样成为叙事的一部分。

然后来说说《信号》的整体剧本结构,本作由于题材原因,在剧本上探讨了许多深刻的问题,首先便是本作大背景下讨论了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其次本作也讨论了仿生人在未来和人类情感的冲突,同时也有含沙射影纳粹政府对人民的洗脑。

讨论了如此多的话题,也就让本作的剧本调性总体上来说更偏严肃和硬核,许多人物和背景结构需要通过散落在场景中的各项信息才能一窥究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玩家在游玩时需要反复地对照其各类信息才能总结出自己所领悟的剧情。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信号》这部作品无论是在玩法、画面以及剧本叙事上都做到了十分出色,虽然各项环节都会有一些小问题。好在本作的流程编排十分紧凑,整个游戏体验下来不会有太多冗长的环节,分支结局也能提供更多的可重复游玩性,总体来说本作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产品,而最令人叹服的是,这只是两个人开发出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