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只需要明白两个“时间”——系统的明日方舟战术理解进阶

2019-11-22 23:19 作者:Giraffowl_隔热服  | 我要投稿

【全文 4500+ 字,并配以过往作战记录作为例子】

如果危机合约日常化的话,那就意味着以后这方面的作业有效期只有1天,这对 up 和观众的压力都是不小的, 长此以往,依赖作业似乎并不是一个特别高效的手段,还不如提高游戏理解,自己尝试,那还更快乐一点。

鉴于明日方舟中很多玩家并没有传统游戏背景,经常会在论坛上看到有网友表示无从下手。精二干员不少,但是危机等级就是上不去。所以,我想写写这方面的内容,让对明日方舟有一定了解、但理解不深的玩家可以更好地享受塔防的乐趣!

至于新手玩家,看得明白最好,但本文并不打算具体解释所有常见概念。有什么问题的可以在评论区提出。如果觉得本文有帮助的话,不妨点个赞,帮忙扩散一下呗!(> ^ <)

本文涉及简单的四则运算,不要害怕数学🙈。

本文会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 理解《明日方舟》式塔防的核心;

  • 把核心理解推广到以“阻挡”为主的战术;

  • 把核心理解推广到以“控制”为主的战术;

  • 掌握这些核心、这些公式之后有什么用?

更多内容的话,会根据反响持续更新。

作为打通了目前几乎全部内容(除了等级10以上的危机合约)的精一1级玩家,容我大胆地认为,这些理解应该不会有太大偏差。


塔防的核心胜利条件

塔防游戏的历史就不在本文考究了,塔防这种形式大体上可以理解成

“在有限的时间内击杀持续出现的敌人”

那么,必然就涉及两个时间概念:有效输出时间,以及,在一定火力之下,敌人能坚持的时间,简称敌方生存时间。胜利的条件就是

有效输出时间 > 敌方生存时间

其中敌方生存时间可以以这么一条公式来估计:

敌方生存时间 公式

这是一条很粗糙但是足够实用的公式。血量方面不用解释;我方每秒输出,简称dps,既包含了攻击力,也包含了攻击速度;敌方伤害减免既包括了物理防御,也包括法术防御;敌方治疗同样也是同时考虑到攻击力和频率。

之所以说这足够实用,是因为一方面,我们已经可以估计如何应对无法击杀的敌人了,提升攻击力、禁止敌方治疗(比如眩晕梅菲斯特,或者以后有禁疗之类的效果的话)、降低敌方防御。提升攻击力只是其中一种方法而已。

不过这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更深一步但也比较常见的理解则是,伤害减免和治疗的区别。伤害减免的结算时根据我方攻击来结算的,而治疗是根据敌方攻击来结算的。前者,也就意味着物理攻击频率越高,被减免得越多,俗称抛光;法术伤害的话没有影响,因为都是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

这就意味着对于被陨星、流星、小火龙减防的敌人,为了效益最大化,应该增加攻击频率,这既可以是使用攻击速度更高的干员、使用群体物理伤害、或者引导更多的干员来集火

再深一层的理解,则是以“阻挡”作为战术核心的时候,这同样适用于我方阻挡位。

让我们进入第二部分,把这核心理解推广到以“阻挡”为主的战术。



阻挡流,敌人被阻挡的时间占总有效输出时间的绝大部分。

既然这个不等式

有效输出时间 > 敌方生存时间

有两个部分,那有效输出时间肯定是也要考虑的。估计方法有两种,如果是以阻挡为主,的话,那么这个时间和不等号右边的时间时相似的:

阻挡流有效输出时间公式

这里用“阻挡位”而不是“重装干员”是因为,所有带阻挡数的近战位干员都可以做阻挡位。本文主要把干员职能分成4个:输出位、治疗位、阻挡位、控制位。它们都会被先后谈到。

目前先把注意力放在这两个分式上:

 

塔防胜利不等式

这就引申出本文最重要的第一个推论:

阻挡位的血量、阻挡位的伤害减免、我方治疗位强度、我方输出位强度,这四个属性是可以一定程度上互相替代的。

因为,我们的唯一目标就是使得这个不等式成立。

  • 所以先锋站不住?可以考虑开局直接部署重装争取时间、等自然产费;也可以能天使扫射模式清理干净。

  • 龟龟扛不住?不如试试脑啡肽+自闭轮流开启,或者提高输出,单法换群法;而并不一定需要所谓上位干员、也不一定需要更高的练度。

  • 玫兰莎强在什么地方?高攻击、高血量,哪怕防御力低,配合脑啡肽,完全不虚绝大多数一个一个来的敌人,哪怕是屠夫、伐木者一系的敌人(我就是白面鸮无脑吹,很明显)(双刀、火刀、大盾就比较虚了)。

把握好这一点可以可以更好低调整自己的战术、在失败中重新尝试,也可以更有效地抄作业——这时候应该叫借鉴作业,box不求完全一样,甚至不需要上下位:

  • 雷蛇作为重装很脆,但有时也可以站星熊的位置,只要她身边有足够强的输出可以利用好她的充能;或者德克萨斯的眩晕能够在紧要关头救她一把。

  • 米格鲁可能不够硬,但是她可以搭配玫兰莎,从而站住星熊的位置。


  • 没有陈为陨星回技力(输出下降),不如试试换成群法,或者其他练度更高的等效的输出。

哪怕战术一样的前提下,也并没有很多数据高到完全不可替代的干员,因为输出比不上的话,搭配更强的重装、更强的拐或者就行了。同样道理,没有拐的话,带上更强的输出也可以。真正的难以替代的除了“超强+超强”搭配之外(这只能换战术了),主要是来自特殊攻击顺序、自奶、特殊攻击范围之类的特性。

另外,这个模型也可以解释一点现象:

输出为王

输出的提高总体上来说比其他方面的提高更有效。因为,方舟有阻挡数的概念,防御力、血量、治疗量拉满,也并不意味着无限的有效输出时间,还是会漏怪。而且,敌人持续不死的话,就会持续带来伤害,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压力。而输出无限的话,那是真的无敌。

这就是为什么真银火山这么强势,它们就是泛用性输出天花板。这也是为什么高练队伍的重装这么弱势——除了高难度危机合约。

最后,在考虑互相转换的时候,就需要明白这四项的差异是什么。输出和治疗虽然可以细究细节,但是大体上是比较清晰的,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伤害减免和治疗时类似但不同的概念。

我们可以把伤害减免理解成“被攻击的同时马上触发的治疗”,攻击次数越多,“治疗”量越大。所以面对高频次的攻击时,高防御单位效果是好过搭配高治疗单位的。比如:

  • 开局面对双刀和狗,与其在开局的时候用治疗维持先锋干员的血线,倒不如部署一个黑角来争取时间。合适练度下,重装在开局的时候是可以争取好多时间的。(当然,用输出把脆皮的双刀和狗快速击杀会是更优解,这等下再说。)

同时我们也可以以精一星熊和塞雷娅的比较为例:

  • 有人说塞雷娅的群体治疗可以抬高队伍血线,那固然没错,但星熊的高防御力和荆棘反伤可以通过减伤和快速击杀来降低治疗需求也是有效的,治疗干员就可以把资源放到其他人身上,比如另一个重装。只是用不同的手段达成类似的目标而已,而这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方面又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需要看情况使用。


控制流 – 减速、冻结、眩晕、位移

 

对于控制流,因为不阻挡,所以上面的公式无效了,我们需要新的模型:

控制流 胜利公式

 

其中,第一部分很好理解,就是典型的 时间 = 路程 / 速度


其中,路程主要取决于我们怎么摆放干员,但同时,位移技能也可以增加敌人的路程;速度的话除了敌人本身的面板,也可以通过减速效果达成。

冻结和眩晕类似,可以展开成

攻击次数 × 触发概率 × 持续时间

两者的区别在于,眩晕时无法攻击,但冻结时可以。值得注意的是,当两个或更多冻结/眩晕技能同时触发的时候,重叠部分时被浪费掉的。比如,

  • 当麦哲伦带1技能冻结的时候,就不要开其他干员的冻结技能了。

  • 伊桑和霜叶的技能也最好不要开重,效果是会比单个技能好,因为是概率触发,但比较浪费。这里有两个明显浪费的例子:


目前为止,我们又可以得出2个推论:

  • 冻结和减速一定程度上和阻挡冲突

  • 位移和所有控制都有很好的相性,位移可以增加其他控制触发的机会,控制也可以给位移技能更多的充能时间。

 

控制流和阻挡流的比较

阻挡流的优势很明显,就是传统而稳固,能奶住、能抗住,就能一直守住。而缺点在59区废墟的红刀哥面前也十分明显。扛不住的话什么都治疗都是白搭。而非高练队伍,在主线或者活动高难关中也会不时遇到这种情况——我至今无法忘记碎骨和霜星毫不留情的碾压。只是,这两个boss并不容易控制,还是提高输出比较靠谱。

那控制流,或者无阻挡还有什么优势呢?

我认为是无阻挡可以空出治疗位,而让位给更多输出。因为无阻挡不需要承受敌方的近战伤害,所以治疗压力大减,宝贵的高台位,或者干员人口可以让给输出,根据上面的不等式,输出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

为什么空出来的是治疗位而不是阻挡位,因为阻挡位的位置被控制位占了,而且有时候还需要一个靶子来吸引仇恨,保护高台。

而保险起见,也不用完全放弃阻挡位,可以在我方输出范围的末尾放一个相对能扛的输出,比如银灰、星极、或者群攻近卫。由于大量侧面的输出已经很好地削弱了敌人的血量,所以敌人对干员的有效输出时间很短,不需要持续承受伤害,所以治疗压力会低很多。而这也避免了近战输出位的浪费。(具体请看上面视频的危机等级10作战记录。)

另外,阻挡和位移、眩晕搭配会有不俗的效果。比如下面这个视频的最后:

不过这也不算是新东西了,尤其在危机合约活动里面,各种控制技能都有超突出的表现。

掌握了这个模型、这些公式之后有什么用?

当有新效果实装之后,利用模型就可以很方便地思考可以发展出什么新战术,或者理解新效果具体有什么战术意义。但这里先不讲这个。模型更普遍的作用是为通关指明方向。

明日方舟的通关流程大概可以理解成这几个步骤:

1.      通过尝试发现难点

2.      根据游戏理解、模型系统地把难点描述成具体的问题

3.      根据游戏机制、干员特性、敌人特性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4.      实践方案,并重复第1步。

其中,玩家觉得迷茫主要是第二点,难点大家都知道难。比如突袭5-3的4个法师,一眼就能看出很难;再比如梅菲斯特的群体治疗buff。但并不是所有难点都一样清晰,比如浮士德的强就是明显的数值压制,这比梅菲斯特的清晰多了。

在论坛上或者群里直接问 “突袭5-10 怎么过?” ,其实并不能引发很好的讨论,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就算讨论开始了,也是因为有人站出来把更具体的问题指出来了,比如:“梅菲斯特怎么切?”、“面对大量宿主,多高的输出才足够?”。

同样,“59区废墟难度17怎么过”也不是一个好问题,写明tag的组合后讨论会清晰很多,而“我已经用这些tag、这些干员过了15了,我还有这些干员,那么可以怎么过16?”就更清晰了。

重点不在于如何问别人,毕竟很多提问的帖子只是在讨要作业而已。重点在于问自己,如果没办法清晰地向别人提出疑问的话,自己也很难解决,完全无从下手。而模型,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问题。这才可以开始思考应该怎么搭配干员、选择战术。

这不需要很具体的数值(除非你在打无精英5-10突袭,那是试错成本抬高了),只需要大概能分个 A B C D 就足够了,已经可以用来判断“雷蛇和谁搭配可以替换天火+龟龟”之类的干员搭配问题了,或者“白面鸮奶不住星熊,下一步我应该如何尝试”的战术问题。

至于第三步,除去那些很极限的精细操作(那只能靠解包或者经验积累),其他都写在干员介绍里了,具体怎么根据干员介绍理解干员定位,有机会我们下一期再来讨论吧!

其他可能更新内容包括:

  • 系统理解工具人的作用

  • 攻击顺序管理

  • 方舟的两种距离计算方式及细节

  • 伤害规避与治疗资源分配

  • 。。。。

这些内容都可以以这个模型为基础,继续拓展和完善。 


很感谢你能读到这里。如果觉得我写得还可以,希望、能点赞收藏投币转发;如果觉得哪里说得太粗糙、不清楚,而且你愿意在评论区留下意见或建议,那就更加是再好不过了!祝大家都能好好享受危机合约、以及下周的喧闹法则特难关!

我们下期见!——当然,如无意外,每日危机合约作业应该还是会更的。


只需要明白两个“时间”——系统的明日方舟战术理解进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