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共运史(十)《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2)

2023-08-22 11:03 作者:云舟文化  | 我要投稿

节选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研室编,1974年5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

第四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机会主义的批判。

恩格斯在第二国际初期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而斗争

第一节

德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建立。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德国党内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二)


二、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杜林机会主义的斗争。《反杜林论》一书

德国两派的合并,虽然暂时地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如果有人以为这种一时的成功不是用过高的代价换来的,那他就错了。”马克思:《致威廉·白拉克》(1875年5月5日)。《哥达纲领批判》单行本,第6页事实正是这样。由于爱森纳赫派同拉萨尔派无原则的合并,并通过了机会主义的纲领,给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使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大为降低,在德国党的领导中“流行着一种腐败的风气。同拉萨尔分子的妥协已经导致同其他不彻底分子的妥协”,马克思:《致弗·阿·左尔格》(1877年10月19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17页各种机会主义思潮乘机泛滥起来。当时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杜林。


欧根·杜林



欧根·杜林(1833~1921),是反动的资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的凶恶敌人。他出身于普鲁士官僚家庭,原是个律师,1863年起任柏林大学讲师。在70年代上半叶,他先后出版了《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1871年)、《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1873年)和《哲学教程》(1875年)等著作,乘着合并后的德国党处于幼年时期,党内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很熟悉、了解很差的机会,狂妄地吹嘘自己创造了完整的科学体系,达到了永恒的最后的“终极真理”,向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发起了全面的进攻。实际上杜林的一套不过是折衷主义的哲学、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大杂烩。他是一个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放肆的假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恩格斯:《反杜林论》。单行本,第4页】,是一个江湖骗子。

杜林的反动理论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影响很大。隐藏在党内的资产阶级代理人莫斯特之流,极力鼓吹杜林的反动谬论;刚冒头的修正主义分子伯恩施坦也跳了出来,以“高兴的心情”欢迎杜林的文章。甚至连工人阶级优秀领导人倍倍尔也曾一度上了他的当,受了他的骗,写了两篇讴歌杜林的文章。在一些不成熟的大学生和大学教授中,杜林的谬论也有很大影响。1877年,杜林因为用激烈的言词抨击德意志帝国的社会现状,被柏林大学解聘,引起党内外很多人的同情,使得杜林的“理论”象瘟疫一样扩散开来。因此,杜林野心勃勃,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组织了莫斯特、恩斯、伯恩施坦等一伙宗派小集团,一个未来的单独的政党的核心,分裂党的队伍。杜林的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反党罪恶活动,构成了对党的严重威胁。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彻底揭穿杜林的反动理论的本质,捍卫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维护党的团结,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党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决定“要不顾一切,批判杜林”。马克思:《致恩格斯》(1876年5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4卷,第500页与此同时,威廉·李卜克内西也不止一次地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杜林。当时,马克思正忙于写作《资本论》第二、三卷,恩格斯为了不致使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中断,毅然地搁下了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在马克思的合作下,从1876年5月起,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了一系列文章批判杜林。这些文章连续登载在德国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上,后来集印成书,就是著名的《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在深刻全面地揭露批判杜林主义的同时,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恩格斯在二版序言中说:“本书所批判的杜林先生的“体系”,扩及非常广泛的理论领域,这使我不能不跟着他到处跑,并以自己的见解去反驳他的见解。因此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为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而这一阐述包含了相当广泛的领域。”列宁指出:《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重大的问题”,“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第92页全书除了“引论”外,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编组成。

在《引论》中,恩格斯科学地、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各章深入开展对杜林的批判打下了基础。

在《哲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形而上学观点,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杜林哲学体系的核心是唯心论的先验论。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之前,就在某个地方存在一些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世界模式,然后才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应当适应这些原则。一句话,他认为先有思想、原则,后有物质世界。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这种“原则”在先的先验主义谬论,他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恩格斯:《反杜林论》。单行本,第32页恩格斯在阐明这一观点时进一步阐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他指出:思维和意识虽然是人脑的产物,但决不是人脑自生的、固有的、或者是从天上落到人们头脑中来的。思维和意识是自然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和人的脑子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因此,“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恩格斯:《反杜林论》。单行本,第32页】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提出了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著名论点。杜林用“世界统一于存在”这个似是而非的概念,来掩盖他的“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唯心论实质。恩格斯指出,虽然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它的存在。“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反杜林论》。单行本,第41页】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先验主义的“最后的”、“终极的”真理观。他指出:“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同上,第83~84页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认识上的至上和非至上、有限和无限、相对和绝对的辩证法,阐明了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从有限向无限发展的过程,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而绝对真理也只存在于永无止境的各个相对真理之中。

恩格斯批判杜林从抽象的人性出发,宣扬“永恒道德”、“完全平等”等谬论。他指出:“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

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形而上学的反动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杜林胡说什么“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恩格斯用大量事实证明,不论在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想中无不存在矛盾,提出了“运动本身就是矛盾”③的著名论断,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恩格斯还给辩证法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杜林在哲学上自称是个唯物论者,实际上是一个庸俗的折衷主义者。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正如列宁指出的:“恩格斯同杜林的全部斗争始终是在彻底贯彻唯物主义这个口号下进行的。恩格斯谴责唯物主义者杜林用空洞的字眼来混淆问题的实质,谴责他夸夸其谈,采用向唯心主义让步和转到唯心主义立场上去的论断方法。在《反杜林论》的每一节中都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就是哲学唯心主义的谎言和糊涂观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单行本,第339页

认真学习和掌握恩格斯在《哲学》篇中阐明的基本原理,对于识别什么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什么是唯心论的先验论,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某些叛徒完全继承了杜林的衣钵,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自比天马,以“至贵”、超人自居,把“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作为他“复礼”的理论纲领,为篡党夺权制造理论根据,以达到妄图把历史拉向后转,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

在《政治经济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杜林从先验论出发,鼓吹反动的“暴力论”,把政治暴力看作第一性的东西,把经济看作第二性的东西,颠倒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他认为,私有财产和剥削制度是由暴力产生的,因此,暴力是绝对的坏事。只要消灭暴力,不必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就能实现。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这些谬论时指出:不是暴力产生私有制,而是私有制产生暴力;阶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不是暴力本身的产物。“每一个社会主义的工人,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都很清楚地知道:暴力仅仅保护剥削,但是并不引起剥削;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才是他受剥削的基础,这种关系是通过纯经济的途径而绝不是通过暴力的途径产生的。”恩格斯:《反杜林论》。单行本,第150页

反杜林论



恩格斯针对杜林把暴力看成绝对的坏事的观点,对暴力进行了具体分析。他指出,暴力除了当剥削者运用以镇压劳动人民时,起着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反动作用外,“在历史中还起着另一种作用,革命的作用;暴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杜林对暴力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其目的是为了反对革命暴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从唯心主义暴力观出发,否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竭力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谬论,进一步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界限。

在《社会主义》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假社会主义,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杜林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普遍的公平原则”基础上的“共同社会”。恩格斯批判说,在杜林的头脑中作为“最后终极的真理”编造出来的那个“共同社会”里,普鲁士式的国家依然存在,军队、警察、宪兵、律师一样也不少,“竞争安然存在下去”,“生产是完全依照从前的样式进行的”,这种“特殊普鲁士的社会主义”,实际上还是资本主义。

杜林在标榜自己的“社会主义”的同时,全盘否定历史上一切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恩格斯批判说,杜林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狂妄轻蔑和无耻谩骂表明了杜林对他们著作的“真正可惊的无知”。空想社会主义者存在空想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而在他们出现差不多80年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杜林构思出的所谓“新的社会制度的“标准'体系”,则是十足的反动。恩格斯在批判杜林这种错误观点的同时,全面评价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也深刻揭示了他们的历史局限性。阐明了空想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

恩格斯还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他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精辟地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一书,彻底揭穿了杜林的反动面目,粉碎了杜林一伙的反党阴谋,清除了杜林主义的思想影响,教育了党的领导和党员群众,提高了党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从此,杜林本人也消声匿迹了。

《反杜林论》引论第一章和社会主义编的“历史”、“理论”两章,后来由恩格斯作了修订,汇集成册,单独出版,这就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书在全世界以多种文字印刷发行,广为流传。马克思称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马克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63页

《反杜林论》“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对于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今天,它依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是反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最好的教科书。


国共运史(十)《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