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选科新高考制度,反对文理分科
各位亲们,大家好!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季了,今年五月份的一些事件给了我比较深刻的思考,其中就有人教版小学数学拉胯至极的美编问题而不得不强制整改。这个事件背后反映什么更严峻的问题呢?我想到了,那就是目前中学大学过度重视理科,而对文科与艺体基础教育相对漠视,长年这样下去造成的恶果。
请小伙伴们划下重点,我本文的主题是讨论高考选科制相对于传统文理分科制的优势。早在三年前普通高中教科书问世前,国内部分地区就开始尝试使用新兴的选科制高考,来代替传统的文理分科。这样一来体现一大好处,就是把语文数学英语之外其他高考科目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高中选修课及高考考试科目。打破传统文理分科机械生硬的安排,要么理化生(理科)要么政史地(文科)。相比之下选科制只需要物理历史二选一就能决定理科文科的发展方向,剩余四门学科自己再另选两门。毕竟在大学绝大部分理(工)科专业都要学习大学物理,而思想政治理论又是各专业共同的考研必考科目,真正体现大学文科专业方向的高中(选择性)科目就只剩下历史课了。当然,如果高考选物理再选化学,这样也能更好地体现理(工)科的发展方向,毕竟理化不分家。这种做法针对本科必修化学考研必考化学的理工专业而言,算是如虎添翼;针对本科免修化学考研免考化学的理工专业而言,也算是锦上添花。
可是我真正需要挑剔的科目不是别的,而是传统理科综合的第三门科目生物。站在反对传统文理分科的立足点上,我一般不赞同普通的理(工)科生在选择物理化学的基础上再加生物。因为在大学理工科专业范畴内,除了生物学医学农林学生态环境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少数大小系别外,其它系别只要不涉及生命领域的,完全没有需要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或者我也可以简单地说,理工科方向的高中生,高中选科选生物高考考生物,志向学医或学农林环生的人除外,其它情况基本没有积极意义(除非是自己喜欢或擅长生物仅仅是为得高分而已)。这样一来,物化政和物化地还有物政地成了更适合大学非生命领域理工科新生的组合。而化生政或化地生则适用于物理基础稍差但又有志进军生命科学领域的部分大学理工科新生。至于中医药学专业拟招录高中文科生,最好应是史生加另一科(物理除外)。
关于高考选科制这种能够更充分发掘学生长处、更有效组合学生优势的新制度,我觉得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细节。例如大学哲学系招生可以要求物理政治至少二选一甚至同时选择则更好,因为哲学作为各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有必要要求新生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素养。而文史类(包含语言与文学类)专业也可以尽量不招录或至少不优先招录高中理科生(尤其是理化生这种纯理科生),例如在英语专业里,英美等西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及文学就是必修课。而绝大部分理工类专业(非生命领域)应该要求新生在高考中至少必须选择物理,如果也选化学则更好,而生物不在我个人的建议范围内,这点不再赘述。
最后,我在不鼓励理化生组合(生命科学类专业方向除外)的同时,其实也不鼓励政史地组合。因为理科生确实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而文科生也需要一定的自然素养。只有文理素养均衡全面才更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才更有利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更加和谐协调地发展。另外,我在大学选修课方面也曾提出相对合理的建议,既然是本专业无关考研无关的科目,那就争取75分万岁吧(这样至少也不会太尴尬),原则是优选容易过关或有助于提高素养的科目。这样一来,也好把大部分学习的精力放在必修课特别是涉及考研或考技能资格证书的科目课程上面。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金榜题名!我自己也期待着总有一天,作为上班族的我,也会加入考研大军之中来,报考自己喜欢的非全日制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