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养颜从认清体质着手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人与人是有差别的,一个人的身体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也是会不断变化的。
早在《黄帝内经》之中,古人就提倡服食用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不能看到补药就乱补,看到别人用什么护肤品自己就用什么。只有彻底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美容问题。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篇》中说: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意思是说,不同的人在体型、肤色、性格、饮食偏好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其实,人与人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外部,内部气血的多少,阴阳的盛衰也是有差异的。中医学将这种个体的特殊性通称为体质。
皮肤可以反映体质状况
某网站推出了衡量现代美女的标准:
身体各部分匀称,骨骼发育正常;肌肤红润晶莹,充满阳光的健康色彩和光泽,肌肤有弹性,体态丰满而不肥胖臃肿,眼睛大而有神,五官端正并与脸形配合协调;双肩对称、浑圆,微显瘦削,没有缩脖或垂肩的感觉;脊柱从背视成直线,侧视有正常的体形曲线,肩胛骨无翼状隆起和上翻感觉;胸廓宽厚,胸肌圆隆,乳房丰满而不下垂;腰细而有力,微呈圆柱形,腹部呈扁平状。标准的腰围应比胸围细1/3左右。
虽然这个标准并不高,但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多女人都对自己的某个部位不满意,尤其是自己的肌肤弹性、湿度、纹理、色泽等,而最能直观反映一个人美貌和功能状态的就是肌肤。
身体健康、生理活动正常的女性多面色红润、皮肤光泽、有弹性;反之,身体羸弱者多面色黯淡,皮肤早衰,而且易生皱纹、色斑。
中医认为,皮肤色泽变化和内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关系密切。
赤色反映心的变化
青色反映肝的变化
黄色反映脾胃变化
白色反映肺的变化
黑色反映肾的变化
面部肤色变化可以为体质提供依据。出现黑眼圈、毛孔粗大、皮肤细纹增多等多和体质变化有关。看到自己的肌肤状况就相当于看到了自己的体质。
皮肤有油性、干性、中性、混合性、敏感性之分,只有体质出现偏颇的时候才能呈现出不同的肌肤状态。
油性皮肤多出现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的女性身上,她们的皮肤多油腻、毛孔粗大;
干性皮肤多出现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的女性身上,她们的皮肤干燥、没有光泽、缺乏弹性,容易脱屑,皮肤细纹多;
混合性皮肤多出现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的女性身上,由外表上看,她们的额部、鼻区多油,其他部位呈中性;
敏感皮肤主要出现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或特禀体质的女性身上,由外表看她们的皮肤薄,两颊与眼睑处能看到微细毛细血管,皮肤没有光泽;
中性皮肤是比较理想的肌肤状态,主要出现在平和体质的女性身上,她们的皮肤滋润、光滑、有弹性,皮脂和水分保持平衡。
针对体质来美容
平和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调养促成的,想要维持这种体质,维持原来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就可以了。
阳虚体质的女性想要美容养颜应当注意温阳散寒,根据不同季节来摄取自然界中的阳气,注意保暖,防止阳气散发,通过运动带动阳气之生发,适当吃些温热的食物。
阴虚体质的女性想要摆脱瘦弱,要告别焦躁,注意滋阴潜阳,多喝水,远离燥热的食物,以养阴为重点,注意保护肝肾,有利于藏精血。
痰湿体质的胖美人想变瘦,应当注意温阳化饮。通过饮食、运动排出体内的多余水分,进而增强阳气,赶走体内的湿气。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是痰湿之根源,所以消胃健脾是调理之根本。
湿热体质的女人脸上容易长痘,想要拥有光洁的皮肤,应当注意清热除湿,适当吃些清热除湿的食物,选择健脾除湿的各种生活方式。
气虚体质的女性慵懒、没有精神,想要变得有精神,神采奕奕,应当注意补气养气,补好脾、肺、肾各个器官之气,经常做舒缓运动增强自身体质。
血瘀体质的女性脸上易长斑,想要彻底祛斑,应当注意活血化瘀,生活中要注意增加心气,让心脏充满活力,如此一来,血液流通即可顺畅,斑自然也就消失了。
气郁体质的女性常常愁容满面,想要重展笑颜,应当注意疏肝解郁。可以适当吃些行气的食物,确保睡眠充足,运动适量,畅通气机,确保肝脏健康。
特禀体质的女性身体娇弱,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要远离过敏源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饮食起居上要注意做好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