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和阎王爷

我对清明节,拜祖先那一套都不太懂。拜祖先有什么用处呢?问出这个问题,可能会引起一些人本能的反应:你这是不尊敬祖先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打算延续了吗?我当然是我脑中妄想的场景,但这种景象的形成也说明,现实中我是遇到过这样的人的。现代的宗教崇拜,就像是金币巧克力,剥了那层金光闪闪的皮,人总是希望里面的巧克力味道好一点。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拜祖先这种行为多多少少包含两种感情:一种是希望自己成功的时候少出力的感情;另一种就是希望别人犯的致命错误多一点的感情。求祖先保佑的时候,嘴中一般都是“多子多孙”、“消灾避祸”一类的说辞,从唯物主义角度,这些东西当然就是没用的,有没有子嗣要取决于家族继承人的性取向和生理状况;至于家族的命运如何,虽然个人努力很重要,但必然抵不过历史的进程。当然,这种看法实在是太“不美”、“太龌龊了”,那么就换一个角度,人要拜祖先,都是拜自己的祖先,这是什么道理?因为心里认定,其他家族的祖先只会保佑他们家的人,自己家的命运还得掌握在“自己人”手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早指的不是没有孩子,而是没有继承人——也就是说,最不济的情况下,找一个外人,认定他是“自己人”,该灵验的还是灵验的。
所以,祖先除了披了一层“灵魂”的外衣外,在现世人看来,倒更像是一种工具——有点像阿拉丁的神灯。被拜的祖先靠着烧来的一些纸屑,勉为其难地实现自己子嗣“多子多孙”、“消灾避祸”的许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时刻准备着和“同行”竞争着,然后有一天,他们累垮了——如果灵魂也有劳累这一说,给自己子嗣的“保佑”不灵验了,他在现实的家族的命运就渐渐衰落了...如果真的有阴间,阴间还是这副模样的话,确实让人心生恐惧甚至绝望,难怪所有的文化里都要给死亡,给祖先披上一层神秘学的外壳。
21世纪的年轻人,很少有拜祖先的了,即使拜了祖先,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一些老一辈觉得这是年轻人不懂事,实际上,年轻人只是找到了新的,可以替代祖先崇拜的新事物:互联网。互联网比起祠堂墓碑轻便很多,而且无时无刻都能使用;互联网不仅不会让人产生阴森与恐惧,反而还鼓励年轻人成为那些东西。对祖先,是只能敬畏而不能亵渎的,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忍耐着;可是在互联网上,没有什么是敬畏的,心有不甘还要忍耐,那是现实世界的无奈,互联网的精神就是“自由”的——甚至连“自由”的定义都是自由的,这就意味着根本没有“亵渎”一词,想怎么样夸,怎么样骂也都是自由。
只是互联网上没有灵魂,只有活人。灵魂的痛苦,只是地下的事情;而活人的痛苦,就关乎现实。没有人会觉得让祖先许愿保佑自己是暴力,可是放在活人身上就是网络暴力。对着祖先破口大骂,祖先也不会还嘴;可是在互联网上对着活人大骂,对方会还嘴——还挺可怕的,不是吗?想象一下,祖先的灵魂从坟墓里出来数落你,这样的感觉?于是阴间与阳间,活人与死人,暴力和个性,自由和不负责任,一切都混杂在一起了。然后,阴间,似乎成了一个好地方——前提是那里没有互联网。我没法证实那个世界的真实模样(尽管必有一天我会到达那里),但现实里我见到很多人,都愿意提早去那个地方,或许他们并不觉得那个地方是“桃花源”,但感应到危险就要逃避,这是野兽都知道的道理。
敬畏,敬畏!牢记这两个字即使互联网上没有这个词,人们还是对它们有一种宗教的情结的。如果有人觉得我侮辱了故人和阴间形象,那真的十分抱歉,我没有能力做实地考察。假如有人觉得我说的事情都是杞人忧天,是刻意作秀,那就多等等吧,终结者和阎王爷,我们都至少能见到一个。
微信公众号@书生小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