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能不能整点阳间的音乐

在此,缅怀那些被扼杀的梦想

真求求了,某音某手上面的什么"音乐人",别侮辱音乐了,整点阳间的音乐行不行
先剖析下那些网络音乐(有些称其为音乐实属过分),那些所谓音乐的质量我们其实都心知肚明。我收集整理了制作音乐的大致流程:
1,作词作曲。一般是先词后谱曲,也经常有先作曲后填词的情况。前者比较多。词曲完成之后,一般由曲作者本人制作小样,自己录上唱。一般小样中的唱均用假声轻轻唱即可。之后留好备用。(作词作曲)
2,歌手听过小样,敲定演唱这首作品之后,曲作者将曲谱和歌曲小样交付歌手和制作人。找编曲。(歌手审核)
3,编曲拿到曲谱和小样(有时不需要小样),开始进行编曲。(加工小样)
[PS:需要录制真实乐器的声部,一般也都先用MIDI做好。(等以后录的时候再删掉)弦乐需要编曲者打出总谱和分谱。节奏吉他一般只需标注和弦。华彩有时需要将谱子打出,有时不需要,只标注和弦和风格注释,由吉他手即兴。]
4,编曲完成之后,将每一个声部的乐器导出分轨音频,包括打击乐的每一件响器都要独立一轨。注意,理论上讲,这些音频分轨都不允许加任何的音频效果器,全部为干声。但有的合成音色自带效果,可另当别论。(把每个声音分开便于进一步编辑)
音频分轨的格式一般要和录音师、混音师进行协商。以便交换文件。通常导出为适合ProTools使用的音频格式。(mp3,flac等后缀的文件叫做mp3格式,flac格式,统称音频格式)
一般来说,音频分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头不对尾,即所有的音频文件都可以从乐曲的开头开始对齐。
另一种是头尾都对。即假如这首乐曲3分钟,那么所有的分轨都是三分钟。哪怕有的轨只有几秒钟,其余的地方都是空白,也要全导出来。
导出分轨之后,一般编曲还可以自行大致缩混一个小样供混音师参考。也可以不混。(将分开来的声音对齐,方便混音)
5,将分轨交付录音棚。导入苹果机。同时联络吉他手、乐队指挥等等真乐器演员。(联系乐器师录制)
6,录制真乐器。一般此时可以由作曲者本人或者编曲到棚里来监棚。便于与吉他手、乐队指挥交流,把握演奏风格。(乐器录制,之前的小样是用音乐工程软件配合控制器做出来的模拟乐器声)
7,录制歌手人声。可以监棚录制,也经常不需要监棚(以免影响歌手状态)只由录音师和歌手来完成录音。(录制人声)
8,歌手本人、作曲、编曲以及制作人对录音的结果满意之后,将所有分轨(包括伴奏分轨、人声、乐器等等)交付混音师。要求较高的,一般都是找国外的混音师。(找混音师)
9,混音师拿到分轨之后,在专业的混音环境以及远、中、近、各种参考箱等等专业条件下,使用数字或者纯模拟(由制作人指定)方式进行混音。为各分轨施加诸如压缩、均衡、激励、失真、混响等等效果器,完成混音。
一般来说,混音工作不允许在总输出上加效果器,也不允许做整体的淡入淡出(如需要,须为母带师做出标注)。
混音师工作结束,满意之后,交付制作人审定。(混音就是增加效果,就比如说木吉他和电吉他的区别,电吉通常使用效果器,可以发出电流感极强的撕裂的声音,有多种效果,常用的是清音,压缩,失真<过载,饱和等统称为失真>等音效)
10,制作人将混音完毕的音频文件交付母带处理师(要求较高的一般找国外的母带师),按需要进行数字或者纯模拟的母带处理。(编辑和调试录制好的音频)
11,母带师交付最终母带给制作人。此时制作过程完毕。制作人交付出版部门。(发布出版)
12,如果是影视作品使用或者是制作MV,则交付视频制作人员。(拍摄歌曲mv视频)
以上
再转回来,网络音乐,就是要跟这个标准流程互怼,死都不按着来。曲谱方面,有多少网络歌曲被曝光抄袭我真的不好意思讲,《惊雷》也涵盖其中,被爆出了抄袭。少部分没抄袭也不会被定义为网络音乐(基本上 ),网络歌曲随便去度娘找一段朗朗上口但冷僻,没人听过的旋律,租下来或者买下来,然后套在音乐制作软件中,填词是一些“口水”,好像很有含义一样实际上狗屁不通。你可以想象一下讲了一大堆好像很优美的诗词,实际上翻译过来张三嫖娼被抓的故事。接下来是编曲,涉及到一个叫midi的控制设备,网络歌曲基本上全部使用midi+乐器插件的组合,更过分的就直接套上别人写好的旋律,使用一些老套又简单的那种听多了会吐的和弦。对网络歌曲来说,录制真实乐器几乎不存在,除了制作人自己抱着吉他,弹个钢琴这种简单水平的录制,也许他们穷,可音乐之路就是需要钱堆出来的精致,或许他们只想火,不舍的去花钱请乐手录制,可能自己录制就是他们的极限。编曲方面,以某首歌为例,仅仅由四轨组成的,一轨插件吉他作为旋律,承包所有旋律声部,一轨fpc鼓,鼓点是基本节奏型,动次打次走完全程,通常会用原始通道机架(类似于节拍器,可以一直重复鼓点,也能做到上面所说的每种响器单独一轨),一轨插件钢琴作为伴奏,最后录一轨人声。旋律方面,没有添加任何滤波器,削波器等(声音的厚重和轻快由滤波器决定,修改增益由削波器决定),均衡器(高音低音的响度,人声和曲子的响度,左右声道的平衡,3D环绕,声音频段,全都是均衡器来控制。人声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你听过歌手咽口水的声音嘛)。分轨部分(前面说的把声音分开),网络歌曲的文件也不需要更改格式,因为只要在音乐软件内简单对齐声音,有差距部分就分开来然后强♂硬的对齐,过渡的地方就空着,过渡没有淡入淡出等效果(类似于突然把音乐暂停)。录音方面,歌手就在电脑前拿个拼夕夕上9.9拼的麦克风录就行,反正大众听不出来区别,这类麦克风通常未经调试,没有隔离网
(没有隔离网会导致喷麦的现象,就是唾沫星子飞到话筒上发出啪的声音被录进去,去过KTV的应该懂),且廉价。乐手的录制,原声乐器甚至不使用拾音器(比如毛巾加耳机。拾音器可以理解为在原声乐器,也就是通过音孔共鸣发出声音的乐器的音孔处的一个,可以接受很细节声音信号的收音装置),用麦克风(或者毛巾加耳机)凑合,电子乐器就直接插电脑上内录。
接下来是混音部分,一般来说网络歌曲没有混音,就是欺负你听不出来,有混音也是为了省去麻烦而进行整体混音(就是敷衍就是懒)。母带处理方面,中国懂这方面的人很少,而且懂的并不多,所以网络歌曲找到的母带师通常只会经过简单的处理甚至是不处理(其实还是敷衍,我这么说还给他们留面子了),通常为了省钱而使用较便宜的数字处理设备
出版方面,投在某音某手,等火了之后,被搬运到音乐软件和网站上,收取版权费甚至开始收钱。也更不可能录制MV,只会被某音某手上的视频当做配乐。(然后你就会被精神污染)
再说说我的看法:
这类网络音乐通常都火爆一时,但是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就会变得冷淡,无人问津,人们会视觉审美疲劳,耳朵也会审美疲劳,《乐队的夏天》里面,张亚东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示范,弹一段旋律,而最后一个音所有人都知道是什么音,你可能觉得特别神奇,这可能就是人类的共性(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方式很类似,这个bug,哦不对,是特性被广泛应用在读心术和音乐领域,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次听一首歌你就会觉得似曾相识。
现在这个时代的生活,速度太快,快餐式的音乐层出不穷,好的音乐在现在通常会被覆盖(即好音乐没人听系列。这篇文章就是好文章没人看系列<狗头>),难以被挖掘。说点严肃的,甚至有的好音乐因为商业用地的牵连被封杀(比如《unravel》),让人不觉自嘲:活在网盘里。正是这种盲目的观念,让太多太多好的艺术(不止是音乐)被封杀(比如中国家长的大力支持),这种中国式教育,又让多少怀揣着梦想的孩子被扼杀了梦想(我完全可以说我也是被扼杀的一员)。同理,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也有很多误会,我们确实正在向外展示一些非常落后的东西(指思想),美国一个乐队Guns N' Roses,发行了一张专辑,因为专辑名称涉政而被强烈抵制,现在这个在国外被很多人视为信仰的乐队在内陆被封杀。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确实落后,且不足够,我们当中总是有些人想着去逃避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这方面确实比不过他们,比不过的话努力就能追上,可是我们连现实都不敢面对,何谈努力?,这种风气除了在音乐方面,在其他的方面譬如教育方面,我们都有看到。实在可怜又可悲,多少人恨铁不成钢,可惜凭借这小部分人的单薄力量,再加上大众盲目的审美以及无脑的抵制,根本无法使这个事实改变,只能期盼我们在继续发展中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改变,不断减少与他们的差距,加油吧,我希望我能等到这一天。
单说音乐,试问某音某手上的"音乐人",真正做 好音乐,真正做好 音乐,真 正做好 音乐的人有多少?有几个呢?最近发生的MC六道与歌手杨坤的事件,双方各有说辞。站在中间人的角度,我给分析一下,从最原始的音乐角度来看,能被判定为音乐的条件是要涵盖,节奏、旋律、和声三个东西,但是六道的《惊雷》除了节奏和乱七八糟的押韵填词一无所有,肯定不能判断为音乐。同样,喊麦的定义就是跟着节奏对着词向着麦克风念词,并不是音乐。从受众角度来看,六道说《惊雷》比杨坤任何一首歌都火,愚昧,首先杨坤是前辈,很多音乐人都要称为老师的人,你都不跟音乐搭边顶多算个人,也根本就没了解杨坤老师,就口出狂言说你的音乐比杨坤老师的火,何况还是抄袭别人的,光活在某音某手里,无用。他还搬出了什么存在即合理,给人快乐的音乐就是好音乐这么一套理论,我说这也太鸡贼了,这就是光明正大的偷换概念啊。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出自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它的原意原意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而不是说,这个世界上任何存在着的东西都是合理的。就比如说黄赌毒存在,但合理吗?正是因为不合理所以我们才抵制。其次,所谓能给人快乐的音乐就是好音乐也是扯淡。照他这么说,诗朗诵“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听完哈哈大笑,是好音乐。郭冬临和冯巩在春晚上打的天津快板,也是好音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周星驰拿着碗敲出来的数来宝也是好音乐。最简单的,我们的音mad鬼畜,也让人快乐,是好音乐。u1s1啊,你那《惊雷》,连音乐都不算,你跟我讲好音乐?为了押韵而押韵,为了节奏而节奏,说这《惊雷》是音乐,还抄袭,我都替你羞耻啊。难怪杨坤老师说《惊雷》恶心,低俗。如果《惊雷》是音乐的话,你应该是歌手六道,而不是什么MC六道。MC这个词条给我们大Minecraft行不行。一首喊麦作品,其实很简单,只要熟练运用四个字:你,我,这,那,然后只要在任何一句诗词上押韵一下就行。
比如说:
锄禾你日当午,汗滴我禾下土;谁知这盘中餐,粒粒那皆辛苦。
一二这三四五,上山我打老虎,老虎他不在家,打到那小松鼠。
是不是有内味儿了?
你说音乐不分高低贵贱,行行行,我承认,但是音乐品质总有好坏之分吧,《月光曲》和你的《惊雷》,我问问你怎么比。谁给你的勇气说《惊雷》这样的作品是一首“歌曲”,还敢嘲笑杨坤没歌比你的《惊雷》火?
答案是:流量。
李宗盛大哥说过一句话,“各位的审美决定我们这个时代音乐的面貌。”他说“听众的审美观念决定了如今的歌曲质量,创作者也很清楚如今听众的需求,他们只想挣快钱创造出许多粗制滥造的歌曲,我为这些现象感到非常的可悲,我认为这不应该成为时代的主流。”
流量是什么?说好听点火爆,说的现实一点难听一点,就叫烂大街,以前的《最炫民族风》《小苹果》啥的,起码算是歌曲,火爆是真的。你这《惊雷》,连音乐都不算,烂大街是真的,而这还成为了六道嘲讽杨坤的底气。最重要的是,在内行人看来,那些认真做音乐的人没有排行榜位置,没有获得市场的芳心。他们就没有名声就没有代言,没有收入。就像郑钧说的,如果你每天都听到这些屎,我绝对不干这个职业。因为人可以走无数条道路,并非要以吃屎为自己的事业。到这一步,劣币驱逐良币正式完结。郑钧在某个采访中透出的愤怒,和杨坤在直播间的愤怒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一样看起来言辞激烈,但却是那么无力,毕竟明白这个道理的人真的少之又少。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他们的愤怒,就是一种无能的愤怒。所以这件事你整体看下来,这件事其实挺荒谬的。一个没有任何制作门槛的喊麦作品,要曲没曲,要词没词,要立意没立意,连音乐的范畴都算不进去。一个在华语乐坛出道二十多年的老大哥式的人物,被粉丝要求点唱这样的作品。批评一下这样风气之后,喊麦原作者会跳出来讽刺道:比你的任何一首作品都要火。这是一种悲哀,甚至可以说,这是华语乐坛的耻辱。杨坤为什么会在直播里生气到骂人?他所生气并非是大家让他唱惊雷。他生气是因为听众对音乐的审美和认知简直让人失望,让人堪忧,让像他这样的音乐人感到无力,这是一种无能的愤怒。如果大家的认知永远停留在这个水平,认为强行押韵的诗朗诵加上动次打次的节奏就是音乐的话,那华语音乐的未来是不是就可以预见了。事情虽然是音乐圈的,但绝不仅仅到音乐圈为止。这两年,携流量倒逼真的行家的行为,还少吗?音乐圈,有喊麦健将讽刺杨坤“比你所有歌都要火”。影视圈,有被流量明星击垮的“老戏骨”们。文学圈、艺术圈,类似的事情一点也不少。所以你看现在一些选秀节目出来,都不选业务能力最强的了。为什么?因为没啥用。才能低不努力的人携流量,占着绝大部分资源,最后逼得那些有才能的人不得不另谋他图,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观众吃屎。可能未来的音乐,类似这样的喊麦会越来越多,而华语乐坛已经连着很多年没有能打的作品了。回忆最近几年的音乐,是不是满脑子《学猫叫》,《一人我饮酒醉》或者《惊雷》?难怪都在喊华语乐坛已死,你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华语乐坛的巅峰啊,从2000年起,华语乐坛就一直在走下坡路,我承认有很多新秀在崛起,可是现在的人在音乐方面喜新厌旧,但是对非自主发展的东西还是抵制,而且在教育方面还是老一套。这不就是双标?再提一下娱乐圈,影视圈,也是这样,可能未来的影视剧,这些演技差的流量明星,小鲜肉会越来越多——其实也不是说他们天生演技差,而是他们根本不用心去对待。毕竟这个时代靠脸吃饭是可行的,李易峰的《动物世界》,已经证明了即使是流量明星,花时间用心打磨也是能把角色塑造好的。但是更多的流量明星不是这样。比如某流量明星,明明自己演技一般,但一年接11部剧,很多时候就去露个脸,其他的都靠替身或者后期换脸去完成——这能演出什么来?这不是喂观众吃屎是什么?然后问起来,就还是“存在即合理”,“艺术没有高下之分”的这种说辞。就像上面说的,存在即合理这句话不是这么用的。而且所谓“艺术没有高下”之分,还是有质量之分,这太政治正确了,陷入了虚无主义。如果说所有艺术品都是同样水平的,那谁还去磨练?谁还会去做什么“更好的自己”?
你必须得承认,同样是电影,《霸王别姬》就是比《战狼》更优秀,即使后者的票房是前者的几十倍。同样是音乐,《伤城》就是比《惊雷》艺术性更高,即使如六道所说,惊雷远比伤城火。艺术品是应该有高下之分的,所以我们才会有各种音乐奖、电影奖,来给各种艺术品评分,而不是完全交给市场决定。前面提到了,生活速度太快,而这给一些慢节奏的小众艺术留下了生存空间,因为如果完全交给市场决定,那市面上只会剩下快餐式的网络音乐和中二的网剧。另外,这让艺术继续发展,如果全部都是这种没营养的网络音乐,那么到后面的音乐就不会有创新,不会有发展,永远原地踏步,以往的好音乐会逐渐被遗忘。打个生动形象的比方,一棵树,下面是直的,中间长歪了,而杨坤这种在下面的前辈想要在中间长得太歪之前把它纠正回来,可惜力量太单薄,无法与盲目的大众抗衡。可能很久很久以后,纵观中国的音乐史,在笔直道路上越走越歪。或者像我们的黄河一样,经过一个马蹄状的弯,又能变直(希望如此)。正是人类这几千年来,孜孜不倦地给艺术品分个高下,才逼得艺术家拼命磨练自己的技艺,从而带来艺术的发展,我们才有那么多恢弘的艺术去欣赏,这叫比较竞争,是有益的。但是现在的人们只会在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与别人比,在物质上与别人比较,不会去拿我们的文化与他们比较,这叫攀比斗争,是有害的。又是双标,希望人们能快点醒悟。杨坤在微博的评论:代表如今这个时代的也许是意大利阳台上的鸣奏,也许是北大学生用鲁迅的文章做出的rap,甚至也可以是日本偶像女团冲破偶像边界的《沉默的大多数》。但绝不应该是《惊雷》。我真的认为,单纯为了热度,为了赚钱而做劣质音乐的这种人,不配被称为音乐人,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不配被称为音乐。MC六道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反映出了现代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愚昧程度。我想,改变现状,应该是所有真正热爱音乐的音乐人的共同梦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