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元前期
虚无,
----无尽的虚无。
----以及绝对的黑暗与死寂。
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空白期”,也称“真空期”。(这里的“真空”是指没有任何实物粒子的空间,也就是绝对“真空”)
在这片虚无当中,有一个“点”。
实际上并不完全存在的“点”。
这是一个体积“无限小”,而质量与密度却“无线大”的点。
历史上,称其为“奇点”。而就是这个即存在而又不存在的点,给这片虚空带来了第一束光。
历史上称奇点带来第一束光的那一天,为“创世之日”。
而称创世之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创世纪元”
奇点内蕴含着整个宇宙的物质,其中并不缺乏暗物质以及暗能量。
暗物质就像一个框架,限制着奇点内部的大小,使其维持原有形状;而暗能量则会互相排斥,并且吞噬并消耗暗物质。
宇宙内部无时无刻的不在发生暗能量与暗物质的斗争,这就导致了奇点内部,正在扩大——无限的扩大。
终于奇数它那展开的内部终于撑不住,开启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然而,奇点并没有边际,无数的物质便迸发出来,向着浩瀚的、没有边界的虚无进发。
此时,由于温度仍然很高,“支配宇宙的四种力”也并未分离,粒子便在宇宙内漫无目的“乱转”。(粒子运动并不规律)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粒子时代”。是的,在这段时期整个宇宙中充斥运动着的各种粒子,与现在相比,那可真是畅通无阻。
冷却——温度瞬间一降再降。可在这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宇宙迎来了“暴涨”。在暴胀时期,强核力分离了出来。在大爆炸后大约10万亿分之一秒的时候,电磁力和弱核力也各自独立。(支配宇宙的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和强、弱核力——在宇宙诞生之初由于极端的温度和密度而相互挤压在一起,统一成一种力。)开始接管整个宇宙,历史上称“支配宇宙的四种力”开始分离的那天一直到这四种力真正接管宇宙(真正成型)的这段时期,称之为“粒子黄昏”。至此,粒子便有了约束。
在大爆炸后大约1微秒(百万分之一秒)左右,宇宙已经冷却到足以形成第一批质子和中子。在大爆炸后的前三分钟,这些质子和中子开始聚变,形成氘(也被称为重氢)。之后氘原子相互结合,形成氦-4。
这些新产生的原子都带正电,因为宇宙仍然太热,不利于捕获电子。但这一切在大爆炸发生38万年后发生了改变。但在此之前仍然属于“粒子黄昏”时代。
至此,“创世纪元”前期结束,迎来中期,“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