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找找看,人生阶段的理想状态,你符合几条?

2023-08-21 11:36 作者:道之弦  | 我要投稿

人在不同生命阶段,有不同阶段的任务。 做好自己事,方能拥有自信、充实、幸福的生活。 年少时主要任务:模仿、学习、玩乐。

在学习和玩乐过程中立志,培养好的习惯,养成好的性格。 之所以做这些,一为天性使然, 二为环境影响。(大家都这样做,我也随大流,羊群效应)(大人要我这样做) 此时,内在的动力有: 一、兴趣爱好,被生理物质(比如:多巴胺、内啡肽、性激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支配的冲动。 二、天生的好奇、模仿、学习能力(人脑犹如AI,人脑与狗脑差别在于编程不同)。 三、求奖励,怕惩罚的生物学奖罚机制。 这时的学习玩乐活动,处于自发状态。 小孩子在生活过程中,有许多体验感悟,逐渐形成对人事、对前途、人生和宇宙的一些看法。 这些观点看法由朦胧逐渐到清晰,再到宽广、深刻,人的三观慢慢成型,性格慢慢定型。 在生活过程中,立下志向,决定将来干什么 。 看到贫富差别,体会到没钱的苦楚,有人立志将来搞大钱; 看到官民的差别,体会到求人办事和别人求自己办事的不同,有人立志将来当大官; 看到知识多的和知识少的人的差距,体会过错误认识带来的苦果,正确认识带来的好处,有人立志一生做学问,为自己、为他人驱散眼前的迷雾,照亮前进的道路,指引前行的方向。 孔子说他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他的志向不限于为自己将来谋取一官半职和功名利禄,不在于黄金屋和颜如玉。 他大概有“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志向,他的志向远大。 一般人多随波逐流,命运由环境左右,在环境许可条件下做一点选择。 大概到二三十岁左右,三十而立。立什么呢? 成家立业,有了小家庭,有了终生要做的事情,有了一点财富? 孔子志存高远,三十岁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是一位思想家,它要思考解决天地人和万事万物问题,

四十岁边近,智者进入了不惑之年,他大概知道了万事万物的道理,知道了为人处世的方法,知道了经世治民的大道,他的思想体系已经成熟起来了,并能成功地用他的思想体系,解答那个时代天地人间各类问题。 所以他说四十而不惑。他不再迷茫,不再彷徨,看清了一切。 我们一般人要做到不惑是很不容易的。 人的认识随着年龄增长,会不断丰富起来,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也逐步提高。 但是人与人不一样,你在这个方面懂得多一点,我在那个方面懂得多一点; 有的人只看到现象,有的人连现象也不能全面把握; 能够看到本质的人不多,而能够经常把握本质,看得长远的人少之又少! 有人说人生难得糊涂,我说人生难得不惑。当一个人睁只眼闭只眼看透了世间和周围的一切,仍然一如既往,我行我素地走自己的路,难能可贵。 当代的人充满着困惑,不理解或者不能接受当前的现实,所以焦虑、彷徨、忧愁、苦闷,负面情绪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当一个人被负面情绪缠绕时, 金钱再多也无济于事, 官再大也难逃痛苦折磨, 名声再响也活的生不如死。 世人多被物质财富,权力、名声所累,哪知道世间还有比它们更珍贵的东西,不惑在你生命中有时比权力、财富和声望更重要。 现代人压力焦虑剧增,物质越来越多,不快也越来越多,陷入了困惑的泥沼。 可见不惑很重要,他能帮助人摆脱焦虑,积极的生活。

五十岁时,智者思想运用到现实中,并在现实中得到检验和完善。 他知道了天地自然规律,知道了人、宗族,国家应该怎么变化发展进步, 不仅是希望如此,而且是必然如此, 好像千万条路通向彼岸目的地,他已经在路上看见了最好的,可能是唯一的路线。 这条路线不以个人好恶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他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把它叫做天命。“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自信心爆棚! 知天命,知自然社会人生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要求奋斗,千年万载造福人类。 它不同于心血来潮的变革, 不同于谋取私利的改制, 不同于拍脑袋的决定, 不同于看似美好实为脱离实际的乌托邦, 更不是蝇营蚁逐般的苟且偷生。 他为己,为人,为国,不是虚伪的说教,而是合道而行, 天命,是必然如此,方为最好! 行天命,是千秋万载,与天长存!

六十岁了,好的坏的,什么样的话都能听得进去了。 人本来如此,社会本来如此,看清本质规律后,看待是非、善恶、美丑,不那么情绪化了,心静如水,不起波澜! 心像大海,海纳百川,包括污泥浊水! 心像宇宙,对立的相反的事物并存,有容乃大! 在对立、融合、转化中生生灭灭,天道循环!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世界已不是那个世界, 七十岁了,把握了人生社会自然规律,能融会贯通,按规律办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合规合矩 像庖丁解牛,熟能生巧,随心所欲。 像醉酒的人,醉了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孔子一生是一个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反省思考,精神上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他的精神不断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在他的生命历程中,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变得越来越伟岸!

找找看,人生阶段的理想状态,你符合几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