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时钟制作(瑞萨RA)(9)----读取DHT11温湿度数据
概述
本篇介绍如何驱动DH11湿度传感器同时实现当前串口数据打印。 DHT11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硬件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开发板,这里我准备的是芯片型号R7FA2E1A72DFL的开发板:


视频教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X4y1H7Fi/

产品参数
温度测测量范围为-20-60℃,湿度的策略范围为5-95%RH。

电路设置
1.典型应用电路中建议连接线长度短于 5m 时用 4.7K 上拉电阻,大于 5m 时根据实际情况降低上拉电 阻的阻值。 2. 使用 3.3V 电压供电时连接线尽量短,接线过长会导致传感器供电不足,造成测量偏差。 3. 每次读出的温湿度数值是上一次测量的结果,欲获取实时数据,需连续读取 2 次,但不建议连续多次 读取传感器,每次读取传感器间隔大于 2 秒即可获得准确的数据。 4. 电源部分如有波动,会影响到温度。如使用开关电源纹波过大,温度会出现跳动。

数据格式
DHT11 器件采用简化的单总线通信。单总线即只有一根数据线,系统中的数据交换、控制均由单总线完成。设备(主机或从机)通过一个漏枀开路或三态端口连至该数据线,以允许设备在不发送数据时能够释放总线,而让其它设备使用总线;单总线通常要求外接一个约 4.7kΩ 的上拉电阻,这样,当总线闲置时,其状态为高电平。由于它们是主从结极,只有主机呼叫从机时,从机才能应答,因此主机访问器件都必须严格遵循单总线序列,如果出现序列混乱,器件将不响应主机。 DATA 用于微处理器与 DHT11 之间的通讯和同步,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传送 40 位数据,高位先出。 数据格式: 8bit 湿度整数数据 + 8bit 湿度小数数据 + 8bit 温度整数数据 + 8bit 温度小数数据 + 8bit 校验位。 注:其中湿度小数部分为 0。

数据读取步骤
步骤一: DHT11 上电后(DHT11 上电后要等待 1S 以越过不稳定状态在此期间不能发送任何指令),测试环境 温湿度数据,并记录数据,同时 DHT11 的 DATA 数据线由上拉电阻拉高一直保持高电平;此时 DHT11 的DATA 引脚处于输入状态,时刻检测外部信号。 步骤二: 微处理器的 I/O 设置为输出同时输出低电平,且低电平保持时间不能小于 18ms(最大不得超过30ms), 然后微处理器的 I/O 设置为输入状态,由于上拉电阻,微处理器的 I/O 即 DHT11 的 DATA 数据线也随之变高,等待 DHT11 作出回答信号,发送信号如图所示:

步骤三: DHT11 的 DATA 引脚检测到外部信号有低电平时,等待外部信号低电平结束,延迟后 DHT11 的 DATA引脚处于输出状态,输出 83 微秒的低电平作为应答信号,紧接着输出 87 微秒的高电平通知外设准备接收数据,微处理器的 I/O 此时处于输入状态,检测到 I/O 有低电平(DHT11 回应信号)后,等待 87 微秒的高电平后的数据接收,发送信号如图所示:

由 DHT11 的 DATA 引脚输出 40 位数据,微处理器根据 I/O 电平的变化接收 40 位数据,位数据“0”的格式为: 54 微秒的低电平和 23-27 微秒的高电平,位数据“1”的格式为: 54 微秒的低电平加 68-74微秒的高电平。位数据“0”、“1”格式信号如图所示:


整理后数据如下所示。

GPIO设置
DHT11温湿度模块如下所示。

对应的数据口如下所示,为P301。

由于需要去配置

上述中,可以添加延时1s在让程序跑起来,使得温湿度传感器稳定。

可以通过R_IOPORT_PinCfg ()进行IO修改。

例如设置为输入状态。
读取温湿度数据
由于使用的是内部晶振,故精确度肯定是不如外部晶振的,对应的时间需要稍作修改。 起始信号如下图所示。


相应信号如下图所示。


若数据无法正常读取出来,可以适当修改如下的us延时。

注意在主程序中引入对应的头文件。

温湿度变量需要在主程序中进行定义。

在主程序中每5S读一次数据。

dht11.c
dht11.h
主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