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面包不好使,还是得记忆板砖(Adobe Animate 3)
打完游戏后去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学完还要记笔记就更痛苦了,我巴不得有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给我吃成胖虎。

在上篇笔记中,学习了动画的基础知识。今天的笔记内容则是要讲到关于补间的知识点,在后面会分别用三个简单的例子来辅助理解。
1
还是老样子,先打开An。

在创建一个简单的矩形之后,因为想要让这一整个矩形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不容易被拆散。这里可以用建组的方式,但是更推荐的是建立一个元件(F8)。

在将图形设定为元件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操作了!首先在时间轴上选定差不多15帧的位置(多少可以自己选)按下F6,之后将第15帧的图形进行一个平移。

接下来对最后一帧的图形进行一个调整,按住Q之后可以对图形进行一个不规则的放大缩小,与此同时按下shift就可以进行等比例缩放啦,同时进行一个旋转。
在右侧属性栏中的色彩选择alpha,熟悉PS的同学估计会更了解些,这里可以帮助图形变得更加透明。

接下来就是让软件自己动了:在时间轴上动画的任意处鼠标右键,选择创建传统补间。

在了解了上述的原理之后,如果想要做一个从矩形消失到还原的动画只需要在后续时间轴添加同样帧数,同样的步骤反过来就好了。
2
接下来要教大伙的就是一个比较酷的东西了。

首先要提到的是,上面所使用的例子是一个匀速运动的动画,这种东西看着就没什么灵魂。
所以在学习闪烁字体之前,得先学会速度变化的控制,在类似于Adobe After Effect(Ae)中的缓入缓出效果。
这时候选定时间轴上的东西,shift+F5清除所有帧,然后在画面中心画一个小球,这里要做一个小球的动态效果。

动手动手!
还是和上一个例子一样,在15帧处F6。
在最开始的时候,球的起点放在了画布下方,在第15帧的时候放在比原点高一点的位置。
为了保留当前的位置,在30帧的地方按下F6,在第30帧的位置按Q键缩小球形。

接下来为了让后半段放大的部分显得快一点,就大概再添加个15帧就行。在第45帧的位置将整个球放大,然后补间。

在完成了基础的动画之后,我想让动画有一个类似缓入缓出的效果。这里需要回到第一帧,然后随意在第一部分的时间轴上点击。
这时候右侧的属性栏-帧-补间-效果-ease in(缓入)-自己随意选择一个效果

这样就简单地完成一个球从画布下方上来-停顿-缩小后放大至整个屏幕的效果啦!
3
好了你现在已经学会了如何制作动漫了,现在去尝试一下挑战制作4月新番吧!

最后一个部分可是这篇笔记的重头戏,要做的是一个字符闪烁的效果。这个也是传统补件动画的联系,主要学习的两个小知识点是如何把字的每个部分分别独立以及如何多图层编辑。
第一步随便写一个字在第一帧,按住Q和shift将字体等比放大后居中。

接下来我们要将字体都拆分开(Ctrl+B),同时在时间轴上新建(+号图标)多几个图层,我这里是4个字所以一共需要4个图层。
为了方便区分我把每个图层分别命名,然后将字拆分(ctrl+b)然后选中该粘贴在指定图层里。
双击要拆分的字体,按下ctrl+x剪切掉,然后在指定图层里按ctrl+shift+v(等位粘贴)。

因为要进行分别调整,所以在这里每一个字体都需要分别设置为一个元件(F8)
要让四个字都分别闪烁(亮起来),所以需要设置四组变化。在时间轴上选择其中一个帧,然后按住shift向下选择就可以一次性全选,之后按F6复制帧。
为了让动画在循环播放的时候,最后一秒和最开始一秒完全一致的,还需要额外地再添加一帧。

接下来就调整字体的闪烁,跟上面的例子一样用alpha来进行调节。
一定要选每一组帧的开头(点那个小黑点),然后对每一个字体进行alpha的调整。我想让“空”亮起来我就调100%,然后“白”60%,“简”40%,“历”20%

全部调整好后选中时间轴上的所有帧,鼠标右键选择传统补间就搞定了!

其实第二节课笔记的主要知识点就是传统补间,传统补间整个知识点还是比较好学的,当然也就现在比较轻松了,等之后各个插件和工具之间的灵活运用就比较难了。
不说了,再说CPU要烧起来了。

大伙下篇笔记见!
笔记内容来源:Genji是真想教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