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U考研回忆录-初试篇
2023年4月9日,距离复试结束已经过去了17天,终于见到了拟录取名单,一切尘埃落定,这篇拖了很久的考研回(liu)忆(shui)录(zhang)也该开始写了。 我一直觉得我不是很努力的类型,虽然可能在父母或者一些同学看来是这样。事实上,我在十二月中旬时都还经常刷B站上头,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每到一个时间节点,我都会跟自己说“xx是关键时期,今天最后一天摆,明天一定好好学。”这样的话我说到了考前…… 但我也一直觉得,考研不是一件难事,同样的学校,考研比高考简单太多。我是一个求稳的人,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了地学部竞争最小的自然资源而非自然地理,唯一的缺点就是它是自设专业,但它分低呀,去年300分就能进面,录取的平均分才360+(不说最低分是因为存在低分逆袭的情况),也就是说上360就基本稳了。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觉得,我必须、也一定能考上,可能也正是这个心态支撑着我一直摆烂…… ————进入正题———— 决定考研大概是在二月,虽然一月刚回家我还信誓旦旦地说打死我都不读研,嗯,真香。促使我转变的主要还是从小到大对北师大的那份执念,加上身边同学大都读研引发的从众心理。 由于疫情,整个上半年包括暑假都是在家里复习的,对于一个喜欢一个人复习并且不爱去图书馆的我来说是非常棒的,还省去了生活上的各种麻烦。 我是先从背单词开始的,坚持到考前一天一直没断(好吧,用过几次补签卡),虽然最后几个月都是几分钟速刷应付完成,仅仅是为了连续打卡....
前期背单词太痛苦了,利用墨墨的助记,谐音、编故事、词根等等,想尽各种办法还是背了忘,忘了背,边背单词还忍不住玩手机,50个新单词经常要背一整天,真的,毫不夸张,而且越往后需要复习的越多。 三月份便开始学高数和英语阅读技巧,我一开始尝试了自学复习全书基础篇,发现好像效率不高容易分心,于是听了唐迟的阅读课和武忠祥的高数课,那时候还傻傻地用着百度网盘一倍速播放。选择武老是因为我本身就很喜欢数学,不需要张宇讲段子,也听不习惯汤家凤的口音,而武老的儒雅博学很对我胃口。选择唐迟是因为当时的经验帖都只推荐他,但是听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不太喜欢他的吹牛风格,于是发现了另一位被封为宝藏老师的颉斌斌,不过很可惜,他的方法论我完整听完了,实在是不会用。初期每天都在纠结复习规划,不知道该听谁的课、写什么习题册,总是患得患失,听课也很盲目,只要有人推,就担心不听会错过好方法,比如唐迟的美国文化背景课、颉斌斌的长难句课、刘晓艳的长难句书……都看了一些,最后放弃了。 高数部分的习题册我做了1800,因为看经验帖都说660 880 1000对于基础阶段都偏难,但是排版太挤越写越难受,而且用iPad写字不习惯经常为了整洁反复撤回,强迫症太严重了🆘,真的很后悔没有一开始就在本子上写题!!于此同时还写了金榜时代那本早年真题、杨超的三大计算,但是都没写几章就因为进度太拖沓而弃了。 快四月的时候开始了线代,1800、660和880都做了。线代好抽象好难,是我之前考的最烂的一门😵。英语也开始写早年阅读真题,从98年的开始一天一篇,一开始逐句翻译,但是没坚持几篇就放弃了。期间还要应付学校的课业,尤其是荒漠化的线上实习,屡次把我心态搞崩🤬。 快五月的时候发现了Monkey的阅读,是我听了那么多之后最喜欢的阅读课,Monkey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很好的文笔和表达能力,能把复杂的理论娓娓道来,还编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口诀让人印象深刻。阅读真题也还在进行着,只是精讲课跟着Monkey。数学方面,五月初专攻了一下积分,好难,不愿再积(*´I`*)。五月中旬开始听余炳森的概率论,很喜欢他的板书,简洁但不失重点,题目做的是辅导讲义的课后习题和1800,同时还企图通过做复习全书提高篇例题来复习高数部分,做了两章还是弃了...另外,五月也正式开启了专业课的学习,买了本二手的地硕教育的教材笔记,用电子的教材辅助理解,为了解决一些不太懂的问题还尝试买了地硕的盗版课来听,然而很拉垮,基本上就是念PPT。 六月补充了概率660,开启了英语作文部分,听石雷鹏的课真的好欢乐hhh 但是感觉句式有点基础,课也有点多,只听了一部分。下半个月都在和学校课程作斗争,大作业、课设、复习期末……是谁大三下还有英语课啊! 不知不觉就到暑假了,数学开始了高数强化,做辅导讲义的配套严选题,大题真难啊,一章经常写好几天,永远都想不到的方法😫。政治开始听徐涛强化课,做1000题,一开始甚至企图学完一章就用小程序二刷,然而一次都没完成,小程序白买🤪。英语持续刷阅读真题的同时还听了完型课,包括Monkey、宋逸轩、易熙人以及一些B站up……但是好像都用处不大😬。月底的时候完成了专业课的一轮自学,还用幕布做了思维导图,然而后期根本没看过😇。
八月,专业课开始正式背书,强化开启线代部分,四门科目一起来🤯。专业课背书好痛苦呃呃呃啊,用艾宾浩斯,一天比一天背得多,背得想吐,讨厌背书讨厌背书🥺。地硕笔记经不起细究,错字不说,有些要点归纳的也不好,还有的为了精简而强行对原文删改拼接,导致逻辑错乱。以及恕我直言教材也不太行啊,有些知识点一带而过真的看不懂呜呜呜。一个多月时间,赶在开学前完成了一轮背诵,但是其实后期的复习任务太多了,都是草草而过,不知道脑子里到底留下了多少…… (好废话好啰嗦呃呃呃……写累了吐槽一下) 九月返校经历大无语事件,刚坐上火车得知要劝返,已经在路上的被拉去隔离,我原本算好过完中秋返校第七天刚好参加六级,却因为被隔离在鹫峰而错过。被隔离的一周每天都在崩溃,三人一间破宿舍,生存质量差,管理人员踢皮球,学习效率几乎为零。 悲催的九月连同暑假一起一晃而过,之前觉得自己进度很快时间足够,这会儿也开始紧张了,感觉很多之前计划要做的题都来不及写。线代概率论强化赶进度,英语开始新题型和翻译,政治来不及听课直接自学,专业课停了大半个月后开始背真题,并且在学长指点下加上了资源科学导论那本书的背诵,这书写得真的垃圾啊,废话连篇,不知所云,背得我冒火💢。政治课听到毛概真的听不下去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听完啥也不记得,做题全靠翻书,后来索性自学了,对不起徐涛但是我真的好讨厌政治🥴。 十月初开了数学和英语真题套卷,按考试的时间模拟,上午英语下午数学。做套卷和练习册相比真是爽啊,但是对答案和复盘就很痛苦,尤其是英语,过了一天完全不记得自己当时为什么选,只觉得答案很有道理。数学真题真的很简单,一天一套毫无压力,有时候觉得太快了会在中间穿插着写李正元全书和880、108。但是简单并不妨碍我算错,我可以说一张卷子有145分都是我会的,而我能稳定算错20分,所以我上130的次数不多,这也是我一直很担忧的问题。英语我费了很大劲总结大作文模板,网上那些所谓万能模板我都觉得太牵强,分类也不能让我满意,所以还是决定自己整理,搜罗了全网各种各样的模板、语料,整个过程确实挺让人崩溃,也花了很多天时间,但结果是非常满意的,自认为可以合理不突兀地套写95%的题目,做完的时候感觉自己完成了一项大工程。政治方面在结束一轮后听了腿姐的技巧班,技巧好不好用我不知道,反正对于学完一遍啥也不记得的我来说,能帮我把知识串一边就是极好的。一个小插曲,十月的最后一天,梦到考研分数了,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十一月到了,李林六和肖八该安排上了。李林真难啊,把我做真题的自信一下浇没了,复盘一张卷子要整整一个下午,每次做完一套只想往旁边一丢。做肖八觉得自己啥都没记住,每一题都在猜,每做完一套就要往背诵手册上补充一堆,我真的会猪脑过载。中旬刷完了英语真题后从2014年往前二刷阅读,还是有很多记得答案,所以为什么会有人说要二刷三刷啊! 十二月主打一个背字,背冲刺手册、背肖四、背时政、背英语作文、背专业课,花在数学英语上的时间明显少了,除了做李林四之外基本上都在背。肖四我用了研途可期的肖腿糅合,但还是对照着肖四原答案进行了一些删改,同时一些死活背不下来的地方听了空卡的带背口诀。政治的会议、著作等我听了B站上几个up编的口诀歌,好用是好用,副作用是我睡觉前满脑子都是那几首歌🤯。我真的太不擅长背书了,肖四出了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背它,一共也就背了三遍,第三遍还只重点背了前两套,因为实在背得太慢了。背诵手册和时政也没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翻阅次数,只能在最后一天晚上临时抱抱佛脚,加上一些做模拟卷留下的印象。背政治占用太多时间,留给专业课的时间就少了,我知道这样有失偏颇,但是政治背不出来我是真的不会编,专业课还能靠着暑假反复记忆留下的一点点印象。此外,研究了前两年的真题,我发现自然资源选做的那本书可出的问题很少很局限,而且每年都有某种资源的定义或特征,所以我后期分给专业课的时间都集中在了性价比较高的这本书上。20号一天我用李林四和2020年英语真题进行了全真模拟,太久没做英语,手感下降了好多。 考前十几天的时候放开了,那段日子实在是太难熬了,每天心神不宁,一边焦虑背不完,一边担心感染……是我用言语无法描述的痛苦,不愿回忆。为了适应考试当天中午不能回来午睡的情况,我尝试了靠在椅子上睡、趴在桌子上睡,结果都是头痛脖子酸,一整个下午都不太舒服。考前两天紧张感愈发强烈,晚上关灯躺在宾馆的大床上,看着周围陌生的环境以及烟雾警报器的红点,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久久不能入睡…… 考试当天六点不到就醒了,做梦、惊醒、看时间、继续睡……反复多次后实在睡不着了,便起来背肖四。七点多出发,进校,教学楼外排起了长队,在冷风中继续背肖四……直到进入考场。都说政治真题都比肖四选择题简单,都是考前反复做过的,但我在考场上做了十几道逐渐发现不对劲,很多没见过的冷门知识点,我产生了一瞬间的自我怀疑,不过很快就告诉自己大家都难,现在想想还挺佩服自己当时的镇定哈哈哈(后来也证实了今年选择题是真的出奇难啊)。大题发现和背的东西出入挺大,很难直接套用,而且不够撑满答题卡,刚拿到卷子确实慌了一下,但是真正写起来发现材料可抄的很多,虽然有些完全没背,但每道题我都做到了写满框框,甚至还有些因为写不下忍痛放弃。不过话说回来,事实证明肖四的后两套也得背,有好几道题我看着很眼熟,像是第一遍背过的后两套,但这熟悉度不够我默写,于是只能硬抄材料😭。考完发现有些题的答案其实明明背过而且很熟,但是当时愣是没法和题目对应起来,而且后期时间不够,一拿上手就开始抄材料,忘记了冷静下来思考。 下午的英语,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押中了作文的题材,但是这其实是我准备的最不好的一篇,感觉自己费尽心血准备的那几篇自认为很满意的模板都白费了。前面的部分没有太多印象了,只记得偏难,很多选项很纠结,以至于后来对答案都不能确定。不过翻译好像比较简单。
第二天的数学,我太害怕算错了,这不是无端的担忧,因为在之前的模拟中十次有九次因为计算丢掉太多分。我对数学一直很矛盾,既自信地觉得它简单,又很现实地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考不好。所以在考试时,我非常非常谨慎,每道题都恨不得算两三遍,一些实在难算的我就做上标记,希望检查时能再算一遍,而事实却是我比平常多花了二十分钟做小题,根本来不及回头。不仅如此,今年的数学好像也偏难,有两三道小题我没做出来,一向不擅长的级数、明明看着很简单却捣鼓不出来的F分布……无奈暂时放弃,结束小题部分,抬头看到时间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呆住了,觉得完蛋了。大题也很不顺利,第一二题算完总觉得怪怪的,第三题旋转体体积更是算出一串特别奇怪的数字,第四题不会证……好在线代和概率都是常规题,迅速写完后回头看证明题,连蒙带骗地写了第一问,检查了前两题,又半猜半算了那几道选择题,终于是在时间结束前勉强写完。 专业课,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都背资源科学导论了,只用了前一天晚上和当天一整个中午的时间强记了自然地理学一些难背的地方,在拿到卷子时我就傻眼了,选做题里名词解释一道资源的都没有,简答的一道偏偏是我没背的,论述的一道很综合、和书上内容也关系不大。整个作答过程就是拼命搜寻所剩无几的回忆,强行编纂,甚至有两道题写的一样的答案😅。问就是很后悔,不应该相信真题规律,要是当初坚定地只背地理多好啊! 考完看微博,果真都说这次政治英语很难,但是奇怪的是没人说数学难。虽然感觉考得都不算太满意,内心有一点点失望,但更多的是解脱的感觉。回到宾馆,我点了猪脚饭和果茶,和爸妈视频了一晚上,聊整个考场经历,还鼓足勇气对了答案,政治选择尽管很难,但比我平常做肖四还对的多,36分左右。数学很幸运地猜对了一道选择题,小题好像一共只错了两道,如此缜密仔细耗时的计算总算是没有白费😭,那道旋转体体积的答案非常复杂,和我的结果也很像,但很遗憾并不完全一样,其它除了证明题没证出之外应该是都对了,我担心的数学终于是让我放心了,心情一下子就愉悦了很多。 废话了五千多字,整个初试篇终于结束了。总而言之,我的整个复习过程就是听了很多课,包括正经老师和B站up主,也做了很多题,买了很多冷门资料,可能到最后都没打开看过....虽然知道盲目听课会浪费时间,但就是觉得什么都不愿意放过,如果再让我来一遍我可能还是改不了这个毛病。 最后附上一张我的notability截图吧(纸质资料放家里了有机会再补上),谨以此图纪念我的初试备考过程🙏🏻
等分and复试篇不知道我还要拖多久能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