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逃之升天》

“一切愚痴凡夫,贪著欲乐,为爱所缚,为求生天,而修梵行,欲受天乐。”
人在快死的时候,事情往往会变的明朗起来,男子费劲的朝南边奋力的爬行,浑身沾满了血污,他在拼命的呼喊些什么,不过他什么都听不见。
深夜,营帐里呼噜声此起彼伏,一个叫王小二的士兵佝偻的着身子,蹑手蹑脚的翻开了在自己睡的茅草,茅草下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男人慢慢缓缓的把身体探了进去,生怕惊醒了营帐里熟睡的他人,当他把全部的身体没进了洞,便把一旁的茅草和被褥子盖在了洞口上,男人不想让别人发现,他打算做个逃兵。
王小二的营帐安扎在军寨最西南角,他挖的地洞刚好穿过了门关,出口开在了距离围墙二十米开外的一处灌木丛,为了挖通这个地道小二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夜里挖的泥土,白天就偷偷包在衣服里趁着训练丢在外边。要问他为什么要逃,只因为前些日子里与金军的战事连连失利,主力部队回防拱卫东京,只留下他们这支千余人的军队殿后,打过多年仗的王小二觉得这仗是必败无疑了,金军来势汹汹,屡战屡胜,而宋军接连被打的溃不成军,这样看来,东京(开封)被攻破也只是时间问题,想起家中年迈的老母无人照看,便想着要逃回家带老母南下。
王小二费劲地从洞口爬了出来,朝向西边匍匐前进,没爬二十米,便听见营帐那边传来了巨大的动静,不远处火光冲天,是金军的夜袭。冲喊声,厮杀声,环绕着整片大地。由不得小二迟疑,他连忙站起身拼了命的奔跑,奔跑中,一支弓箭射中了他的左胛,小二摔了个踉跄,顺着一个斜坡滚进了一座茂密的树林。
大概是过了一刻钟,王小二才从昏迷中醒了过来,他拔掉了背上插着的箭,却意外的没感觉疼痛,吐出嘴中的血污,便扯碎了一处衣物包扎伤口。包扎的时候,发现身上还有几道较长的口子,心想肯定是在树丛里划伤的。重新拾掇好了自己,小二便准备上路,皎洁的月光披挂在小二的甲胄上,倒映的树影指着男儿的回乡路。夜晚的树林恐怖阴森,四周的黑暗如同狼口般吞噬着其中的活物。很快,小二便在这片黑暗中失去了方向,任凭他怎么走也总是回到原处,宛若鬼打墙了一般。
小二纳闷此处的诡异,便坐在一颗松柏下边休息。不远处的一种清脆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循着声音找去,是一个衣衫褴褛赤脚的头陀正席地而坐,敲击木鱼,嘴里默念些什么。
“这位师傅,可否告知在下如何此处树林的出处在何方?”
头陀没有回复,如一尊石像旁若无人。
王小二突然想起,头陀皆是行脚乞食的僧人,便从包袱里拿出了之前军营带来的干粮,放在了头陀面前。
头陀抬起了头,直勾勾的盯着小二的眼睛。
“施主,是要去王庄吧?”
小二对此感到震惊。
“正是王庄。”
头陀指向西边,一条青石路显现在眼前。
“感谢高僧,敢问高僧名讳,小二日后必会登寺拜谢。”
头陀摇了摇头,耐人寻味的笑了笑,便继续闭眼打坐。
小二辞过头陀,便沿着青石路往前进,行了百步来到一条河边,打算洗把脸,见河水浑黄,便作罢,小二便继续沿着河水走,又走了几里地,走过了一座青石桥,天也渐渐亮了,早上出生的太阳,照在河对岸遍地红花上妖艳无比。
不知又过了多久,小二翻过了一座土丘,便是熟悉的道路,不一会儿,一座农家小屋呈现在他面前,他便走了进去。
进了堂屋,堂屋里的布局是他熟悉的模样,但一路上的离奇遭遇让他精神恍惚,他便又朝内走了几步,看见堂屋里供奉着父亲王大的灵位,便安下心来,他确信自己回家了,父亲灵位的旁边还有个崭新的灵位,上面还没有名字。心想,可能是年迈的母亲给自己准备,不由得鼻头一酸。这些年来,在外戎马戍边,未曾一天有给母亲尽过孝道。但万幸的是,王小二,这次终于赶上了。
“这位军爷,寒舍就只有老妇一个人,您到这儿来是有什么公务吗?”
从门外传来一个年迈却又亲切的声音,让小二宛如隔世。
此刻,他再也忍不住了眼中的泪水,情绪宛如决堤的水坝在心中涌现,声音也变得颤抖,他连忙转过了身,也顾不得身上的伤口,噗通的跪地上,嚎啕大哭。
“娘,孩儿回来了。”
老妇看见多年未见的儿子,脸上先是惊诧,然后是喜悦,再然后满是褶皱的脸上仿佛像花朵般舒展。对儿子的思念和此刻的高兴伴着泪全流了下来,手上的农具也掉在了地上。
她连忙抱住儿子。
“儿啊,娘想你想你的好苦啊,你可算回来了,娘害怕再也见不到你。”
“孩儿不孝,让您一个人这麽多年来受苦了。”
“娘苦哪有你打仗苦。”
“孩儿回来,是做了逃兵,是个不忠不孝之人,让我们王家蒙羞了。”
“前方的战事,娘也听说了,咱们不忠了,活着就好,回来了就好。”
王朝更迭代代有,多少楼台烟雨中。或许,所谓的忠君,自古以来,不过是帝王家许诺给穷苦人民的谎言,可对于寻常的百姓而言,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家人,江山社稷也好,荣华富贵也好,是他们触摸不到光景,看见至亲安好也便感到知足。
母亲抚摸着小二满是沧桑的脸,看着他脖颈处得道道伤痕,心是碎了一地。
“疼吗?”
“孩儿不疼,孩儿见到娘亲,什么都不疼了”
……
母子相拥,跪坐在地上抱头痛哭,不知过了多久,情绪才有所缓和。王小二便把自己当逃兵的缘由和带母亲逃难的计划,细细给母亲道来。母亲听了小二的话,便开始做起了午饭,小二便开始去收拾行李,准备吃饱饭后上路。
正是正午,明亮的太阳照在王小二疲惫的身上,此时此刻,他感到一股温暖环绕在他四周,他从未觉得身体如此轻盈,小二端起了自家酿造的酒一饮而尽,便愈发的感到困意,看着桌对面母亲亲切笑容,意识也便消失在了光里。
数日后,宋军大败,金军入城,东京失陷,昔日繁华的都城此刻化作了人间炼狱,随后二帝被俘,北宋王朝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后日谈:
据说人之将死,须过了鬼门关,才能踏上黄泉路,这路上会看到彼岸花,忘川河,之后还要要经过奈何桥和望乡台,最后得喝下了孟婆汤,忘却烦恼,才能前往下一世。鬼乃爱恨执念所成,执念太重的魂魄,变会化作游荡的鬼,只有解开了执念,才能升天。
在日后兵荒马乱岁月里。无人见过小二的母亲,有人说她是金军破城那天死在战乱,也有人说她做梦见了儿子,在金军破城前,随一个僧人皈依了了佛门,可这便不得而知了。
注释:鬼门关(出军营的门关)、黄泉路(青石板路)、彼岸花(一路上的红花)、忘川河(故事中的河)、奈何桥(石板桥)、望乡台(自己的家)、孟婆汤(酒被称作忘忧物)。故事中设计挖洞逃离见母亲,灵感取自黄泉路典故中的“郑庄公掘地见母”,逃亡西方(极乐净土),以及正午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