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掌握客观规律,是人生破局的利器(这次把客观规律聊得深一点)

2023-04-06 12:03 作者:用知识救赎自己  | 我要投稿

在理性工具方面,前提是有一个稳定的情绪,我们就可以发现马克思的伟大,马克思把认知分为了三段论,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实例矫正理性认知。以做菜为例,一开始一个人做菜很难吃,什么都想试一试,最后他发现,自己加料酒的时候做饭更好吃了好像,于是他又每次加料酒,然后随便配一点东西,然后他又感觉,再加点醋会更好吃,于是他用感觉试出来,料酒和醋配在一起,真的挺好吃,于是他反复产生这个组合,发现每次都是这样,最后他在想,是不是有什么规律,是不是背后有什么道理,所以他尝试求问,(如果求问不成功,这就是科研的方向了,抽象并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最后他发现,是酯化反应让饭菜更香了,这就指导了他,做饭的真理里面有他,所以他每次做饭都信誓旦旦地做饭,他为自己而自豪,他不担心自己有问题,而是如果哪次不好吃,就是道理不够充分(真理的局限性,真理的成立限定在特定的条件下,环境的改变可能造成规律无法复现)(所以不能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背离了真理,主动在真理之上又套了一层框架,偏信则暗,求真理,而不是去成为某个道理的信徒,某个讲说者的信徒,而是跟随者,超越者)。于是有一天,这位开心的大厨,遇到了困难,他发现自己做饭按照之前的料酒加醋有时候就没那么好吃了,很苦恼。(第一次提炼真理忽略了变量)(正是因为他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总结,他没有停留在第一阶段的感性认知,没有通过感性认知否定自己,他不会因为这种事感到受挫,反而会对真理的提炼感到好奇,这就是在第一次真理的碰撞,人的思维有限,受限于框架,这个人此时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求助,或者自己自行总结,但是这就是体现现代社会的美好了,先辈们撞得头破血流,很多常人能企及的方面已经不乏先辈们的脚步了)(他认识到是方法论不够完善,所以,对于一个热爱做菜的人,把握好情绪,他反而会对探寻做菜的真理方面会十分感兴趣,接着完善真理)于是他在网上接着查酯化反应,加载化学认识的拓展包,认识到反应,认识到香的是反应物中的酯,而这个反应还有温度限制,过高会导致酯分解,醋和酒的挥发,分解,减少了反应物,勒夏特列原理给足了他勇气。于是他回想起自己失败的时候,是因为油加多了,火候太高了,他也认识到如果求做菜的完美化学量把控是很难的,于是他上网查,各种基本菜式,爆炒,炖,之类的究竟大概加多少油,温度多少,多少醋,多少酒等等变量,能最佳。这就是正确的认知的螺旋上升,螺旋上升不是无意义地重复错误的部分。这,就是唯物辩证法

1 感性认知,“我听过,好像,大概,也许,我记得”等词语,比如我听过唯物辩证法,但是实际上,这不能算作认知,认知分为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以及认知的不断升级(升级中就是重复前二者)

我边看视频边去具体总结一下,我就瞬间验证了认知的四段论,知道过,思考过,学习过,实践过这四层,每一层更深入才能有更深的体悟。

2所以向有智慧的前辈学习真的很重要,有一个具体实践过唯物辩证法的人能够极大加速我的感性认知部分,得到理性认知的精髓。

感性认知,比如说,一个人总是觉得老板拿拿不好,学习哪哪不得劲,以一种感觉描述一种问题,不能解决一个问题,如果能解决也是上天赏脸给吃而已。所以,我想起来之前自己看很多非常混沌的感觉(理性认知辅佐感性),感觉什么都需要看,但是发现越看越乱,感觉遇到一个问题有很多很多方法,但是就是感觉自己又啥也做不到,(感性认知中的阻塞)于是我打算去找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的方法,(感性认知促成理性),也就是说第一阶段的找到具体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成立解决问题的神经网络(理性和感性基础)需要一个人的心法。加以理性工具,唯物辩证法,(感性理性网络交织),最终明白这只是第一段认知,想要解决问题,必须把问题抽象出来,求问找到合适的方法,感觉心情不好(是什么导致的?(有一件事耿耿于怀 (不那么耿耿于怀或者尝试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发现这个问题伴随客观规律,他的产生,他的解决方法论,他的运作原理(这样就会促成人的感性认知,发现这个事并没有多可怕,出现问题就能想做菜的人那样知道调试哪里,这样反而会激发他的乐趣)(重复,螺旋这一切。

而我之前的所谓我感觉到的积累,就是我通过感觉,通过视频推送,我一开始没有任何的方向感,在琢磨平衡自己这件事上,从负开始,一步步到现在,我才发现我也是在唯物辩证法中的,也就是我对成事系统的把握已经充分认识到感性认知的部分,并且部分地在进行理论提炼和实例带入不断校验。

科学史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实例。

一下做一做错题本,也就是别人把实例带入实践中的误区告诉了我。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到认识的四大常见误区:

1 沉醉于感性认知,(舒适圈方法论可以破局),不愿意进行总结,这样不叫实践,叫瞎几把试

2 教条主义 ,刻舟求剑 ,路径依赖。不承认,没有意识到世界的运动和真理的局限,全盘照搬导致忽略了调整,比如做饭时的把控条件,比如成功学的营销

3 急于求成,冒进主义 具体体现在一口气吃个胖子,看着别人到哪了自己也想到哪,这就忽略了事物本身成长的规律,回到了自己觉得可以,不去践行,抽象出理论而是以感性主宰行动,也会导致瞎几把试,也就是做题还不会就上手,看着别人要做完了。(心法稳住心态,刻意练习把握学习的客观规律

 还有一种就是直接提错了问题,以为解决一个难题是解决某个问题就好了(没有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关键,提问能力不足),比如,自己工资低,以为是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不够,非常努力地提升了,但是发现最后对解决自己工资低是没有用处的,或者达不到预期,导致心态爆炸,(这其实也处于实践阶段,重复矫正理性认知,同时,有可能发现提出的问题也是不全面的)问题也有可能动态变化,起点也是运动的,解决问题的起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所以到这里,我也自行把唯物辩证法加深理解,变成五段论,

感性认知(抽象出正确提问(抽象出正确理性总结(得到观点和方法论(实践重复,迭代,校对正确,提高绝对正确率

4 无效实践 比如提出问题片面(由感性抽象不正确),3中已经体现。

还有就是理性总结与实践结合中的错误,直接使用某种方法论去改善自己的时候,妄图一劳永逸,没有懂得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沉迷于次级结论),这样就是走了教条主义的路,机械性地重复一个真理,妄图套公式一样如法炮制,但是引入理性总结并加以实践,是需要懂得理性的原理,然后去实践,达到新理论的网络式嵌入而不是暴力的一刀切。比如,运用一个方法去改善自己某方面时,只有知道方法能改善的原理,才知道怎么最大发挥方法的效用,才能知道如何调整(我发现这和在学校做题学习是一样的,可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抽象出来时学习进步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和误区),比如做题的时候知道一个公式就乱代,这就是形而上。

5 习得了错误的理论,学习到的理论必须是经过实践校验的,有很多个人提升方面的书籍由职业作家灌水


听到唯物辩证法不去实践他的三段论还是一种感性认知,只有刻意练习,并且总结误区,才能把他真正的力量灌输到自己身上。(这种理性认知上的升级我很容易出错误,没有感性认知好悟,感性的要求就是达到一种心境,理性认知这里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

我想大家嫩个点进来看看一起讨论,这也是我受up主启发得到的个人总结

掌握客观规律,是人生破局的利器(这次把客观规律聊得深一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