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古沉船将被打捞!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迎来突破,价值500亿
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重大发现,取得重大突破!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启动。
北京时间3月2号,在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威力”轮上,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启动仪式举行。

说起长江口二号古沉船,有些小伙伴可能不太熟悉,它是在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时被发现的。遗址位于上海市崇明区横沙岛东北部横沙浅滩水下约8-10米处,当时还不清楚它的规模大小船,这几年经过慢慢地打捞泥沙,发现古船船体埋藏于海床下5.5米,古船的整体长度在38米左右,中部最宽7.6米,目前发现的舱室,就已经达到了31个。
之所以这个船如此受到重视,是因为当时船体露出一部分面目之后,考古专家选取其中4个舱室进行小范围的考古清理,均发现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

专家估算,仅仅是按照里面的文物瓷器和船体本身的价值,就已经超过了500亿元,如果再加上本身的考古意义,价值不可估量!
经过分析,目前得出的结论是,长江口二号古船差不多是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的贸易商船,距今已经超过了150年了!是目前国内水下考古发现的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木船。

之所以称之为贸易商船,是因为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上海本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当时本就是贸易繁华,从初步勘察文物就发现,完全是能够对得上的。因此这一次的古沉船打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以前还没有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文物考古和挖掘,又是在泥沙里,难度非常之大,也会为后续进行其他大规模文物发掘,提供重要经验和尝试方案。

2、范围扩大到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份的,因为这一次将是文物保护、古沉船打捞、整体迁移、地上博物馆建设等等于一体的大规模协同性工程。可以为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水下考古,提供范本。
3、仅仅从里面的文物来说,这是150年前的古人智慧结晶,即便是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依旧是很多方面还要借鉴当时的手段。

由于现在整体的工程已经开始了,按照考古专家的预计,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完成水下部分,将其打捞上岸。到时候就完全可以深入内部,进行更详细的考古发掘了。
因为即便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水下浸泡,但是里面绝对不止有瓷器,其他相关文物也应该不少。

随着我国不断能够从水下发掘出古代文物,也印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加了我们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