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统一核心的宿命:历史上为什么有两次“秀吉包围网”?
了解日本历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织田信长成为统一核心后,日本各方势力针对织田信长组成了几次“信长包围网”。继承织田信长成为日本统一核心的丰臣秀吉也“享受”过两次“包围网”待遇,史称“秀吉包围网”。那么为什么有两次“秀吉包围网”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和织田信忠死于“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也被羽柴(丰臣)秀吉迅速平定。当年六月,织田家重臣在清州召开会议,名义上讨论新的织田家督人选,实际上分配织田信长的政治遗产。经过一番博弈,丰臣秀吉拿到了织田信长遗产的最大份额。

清州会议当然没有解决织田家的内斗,毕竟继承织田信长统一事业的人只能有一个。于是丰臣秀吉与柴田胜家开战。鉴于丰臣秀吉的实力比较强,柴田胜家联合织田信孝、织田信雄、泷川一益、长宗我部元亲、纪伊的杂贺众等势力围攻丰臣秀吉,史称第一次“秀吉包围网”。

然而在参加第一次“秀吉包围网”的各势力中,真正与丰臣秀吉对抗的只有柴田胜家、织田信孝、泷川一益。其他势力要么倒戈(如织田信雄),要么实际中立(如长宗我部元亲)。天正十一年(1583年),丰臣秀吉灭亡柴田胜家和织田信孝,第一次“秀吉包围网”宣告瓦解。

第一次“秀吉包围网”瓦解后,丰臣秀吉基本控制了织田信长的领地,成为日本统一核心。但有两个人依然不服丰臣秀吉:一个是织田信长之子织田信雄,另一个是织田信长的资深小弟德川家康。另外,柴田胜家的旧部佐佐成政虽然已经归顺丰臣秀吉,但暗中一直想要造反。

天正十二年(1584年),德川家康、织田信雄、佐佐成政、长宗我部元亲、纪伊杂贺众联合反对丰臣秀吉,史称第二次“秀吉包围网”。与第一次“秀吉包围网”类似,长宗我部元亲和杂贺众等势力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真正与丰臣秀吉对抗的是德川家康、织田信雄、佐佐成政。

于是丰臣秀吉让老朋友前田利家和新盟友上杉景胜对付佐佐成政,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织田信雄和德川家康。然而丰臣秀吉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吃了大亏,大将池田恒兴和森长可战死。不过双方的实力对比并没有改变,丰臣秀吉随后施展外交手段,成功说服织田信雄倒戈。

第二次“秀吉包围网”实际上的盟主虽然是德川家康,但名义上的盟主是织田信雄。织田信雄的倒戈让德川家康失去了继续打下去的理由,只得与丰臣秀吉议和。天正十三年(1585年),丰臣秀吉打服了长宗我部元亲、杂贺众、佐佐成政,第二次“秀吉包围网”宣告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