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简述混凝实验技术在给水/排水中的作用?

2023-05-09 17:16 作者:可乐布丁杨  | 我要投稿

混凝实验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实验过程简单,指导方案垂直,操作、控制、效率和精度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那么混凝实验技术在给水/排水中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吗?

原水样混凝沉淀实验

1)改变加药和搅拌方式,强化混凝剂与水的接触凝聚作用。在混凝过程中,水与药剂短时快速混合后,较长时间(>15min)的慢速搅拌能促进絮体对微细脱稳颗粒的“碰撞”吸附,脱除水中的微细颗粒是降低水浊度的有效措施。据报导,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曾将投药点从流速较低的明渠移至流速较高的混合池水管中,并采用多孔投药,可节约混凝剂50%。分段分次投药分步絮凝也可提高混凝处理的效果,二次投加碱性铝比一次投药浊度降低27% ~56%。意大利在絮凝阶段使用粒径在30~ 130 μ m的微粒硅砂和浮石,可稍降TO C值,并减少混凝剂和絮凝助剂的投加量(14)。

2)改进混凝反应器,改善沉淀和澄清的效果。西柏林城水厂采用管道反应器使原水中的悬浮物脱稳和快速反应,既可缩短反应时间,也可降低基建费用,且节约用地。高效斜管、斜板沉淀池,可缩短停留时间,增加出水量和提高水质,在新建水厂和老水厂挖潜改造中得到应用。有报导,若采用斜管或斜板技术改造上海市现有水厂,约需投资5000万元到1亿元,浊度可从3~ 5度降为1~2度。在斜板沉淀的基础上,一

些效率更高的新型沉淀池已被开发出来,如同向流斜板、迷宫式斜板、人字形斜板等。法国还在脉冲澄清池内加装斜板,以提高净水效率。

3)调整pH值以求最佳的混凝效果和提高有机物去除率。不同的混凝剂在不同的pH

值下有不同的絮凝效果,例如Fe3+最佳絮凝的pH为3~ 5,Fe2+为8~9,A +为6~7,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在pH <7时易产生沉淀,而阴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则在pH > 7时 易于产生沉淀。实验表明,用PAC与CG A处理珠江广州河段较高浊度原水在pH为6.93时浊度可降至0.5; 处理深圳水库低浊度原水时,当pH为7.95时,浊度可降为0.45。据称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将原水pH调至6.5时,T0C的去除率可增加60%。采用混凝法去除THM前体时,pH以5.5为最好,但沉淀后还需重新调节pH。 

改变加药和搅拌方式过程 



简述混凝实验技术在给水/排水中的作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