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下历史
7月1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广陵小分队来到扬州开展实践活动,并参观万福大桥搜索相关的资料。 万福大桥自万福闸以南240米处跨越廖家沟,介于广陵大桥和老的万福闸之间,该桥梁总体风格为楼台亭阁,整个底座似"凯旋门",上面还有城阁。塔楼建造耗资4亿,拥有各种休闲娱乐场所。塔楼登高,可以遥看整个城区景致,模仿园林景廊设计,移步异景,在夜景照明的映衬下,月牙弯弯,水天一线,呈现"九成云外凭栏眺,万福灯火水连天"的美景。
万福大桥位于扬州市区新万福路上,是扬州市区首座双层大桥,桥宽22米,上层行车为机动车道,下层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实现人车分离。大桥建成后,将成为新万福路上既美观又实用的景观桥。万福大桥的设计传承了扬州建筑的文化底蕴并作创新。建筑以城门、阁楼及鼎的原型为基调,以结构支架为基础,赋予景观桥梁更多的文化地域性与可辨识度。设计在大量的古典建筑中,将传统符号抽象化,并引用了现代技术的玻璃钢架等,使之又充满现代气息。上下呼应的双拱,既起到观光作用,又点缀了"月亮城"的湖光倒影,夜色下更能体验宜居城市的江南雅韵。
万福大桥下面的江是赣江,它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发源于江西北部的龟峰山,向南流经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地,最终在江西南昌市汇入鄱阳湖。万福大桥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市区,横跨于赣江之上,连接南昌市青山湖区和东湖区。在万福大桥的下面一层桥下走过,感受到的是江水所散发出的磅礴气势。通过查阅资料及实地考察,队员们发现在万福大桥的桥头有四座铜牛护守。在万福大桥缆索和上层桥面交会处,设置了四座铜牛雕塑。在2015年2500周年城庆日前,新万福路全线建成通车,铜牛雕塑正式亮相,成为万福大桥上的“闪光点”。据了解,虽然万福大桥上的四头铜牛整体风格是一致的,每头牛都是蹲着的,但在设计和制作上,四头铜牛神态各异,富有变化。设计建造出来的铜牛雕塑神态各异,凸显了牛的深刻寓意,鲜明地展现了牛身上沉稳大气、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等。万福大桥上的牛雕塑为铜质,从材质和体量上万福大桥铜牛比市内各地建造的牛雕塑更重、更大。因此,万福大桥不仅是扬州牛雕塑最多的地方,也是扬州最大、最重的牛雕塑。
在万福大桥的对面,就是万福闸,万福闸位于扬州市区东郊,风凰、新河、壁虎三条河道汇流处的廖家沟上,1960年建成,是淮河入江的主要控制工程。万福闸为确保淮河流域安澜、改善邵伯湖沿湖地区灌溉用水条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对扬州城乡以及周边地区发展作用巨大。扬州万福闸远近闻名还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制造的万福桥惨案有关。日军在战斗中伤亡惨重,急于寻找中国军人报复。日军入城后,大肆烧杀淫掠,扬州百姓吓得不敢出门,日军很难抓到大批身强力壮的民夫,便想出了一个诡计,放火,烧世界书局(在教场附近)、敦吉当铺(在石碑楼)、邮政局(在十三湾对过),引诱民间慈济救火会的青壮年出来,在他们挑水救火途中抓了80多人。17日晨,日军在城内抓了民夫200多人,在五台山渡口过浮桥,又经湾头过河到仙女庙,在沿途村庄又抓获民夫200多人。当日下午2点多钟,民夫到达仙女庙顺允楼后卸货,卸完货后,日军散发路条让民夫回家。返回途中,意想不到的惨案发生了。民夫走到江家桥时,日军让民夫排成两队往回走,走到头道桥,日军把发给民夫的路条撕得粉碎;到了万福桥,民夫再次遭到日军盘查,队伍排成两队,排在南边的七八十人被释放,排在北边的400多人受两头机枪扫射,除卞广福跳到河里逃生外,其余全部遇难。在万福闸的西侧,立着一座万福闸惨案纪念碑,队员们近距离仔细地看看纪念碑上的碑文的,拍了几张照片。万福闸是一项水利工程,造福于民,但同时也是一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告诫现代人要牢记历史,莫忘国耻。
通过本次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对万福大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她们的爱国主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