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雅称 | 每场雨都有自己的名字
【跳珠、廉纤、霡霂、银竹...... | 每场雨都有自己的名字【雨的别称/文学积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44y1S7Xw/?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90842fb9a851f49775d1116bd7afb7b8
「跳珠」
喻指溅起来的水珠或雨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宋·苏轼《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琼珠」
玉珠。比喻露珠、水珠、雪珠等。
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金·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廉纤」
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唐·韩愈《晚雨》
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妆。
——宋·黄庭坚《次韵赏梅》
「霡霂」
小雨。
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信南山》
霡霂微雨散,葳蕤蕙草密。
——南北朝·谢朓《闲坐》
「龙润」
雨的别称。
李煜在国时,自作祈雨文曰:尚乖龙润之祥。
——宋·陶穀《清异录·龙润》
「嘉澍」
好雨;及时雨。
顺帝阳嘉元年立为皇后,是时自冬至春不雨,立后之日,嘉澍沾渥。
——《东观汉记·顺烈梁后传》
「甘霖」
久旱之后下的雨。
甘霖三尺透,病体十分轻。
——元·方回《次韵金汉臣喜雨》
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元·冯子振《鹦鹉曲·农夫渴雨》
「灵泽」
滋润万物的雨水。亦喻君王的恩德。
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
——《楚辞·王逸<九思·悯上>》
原注:“灵泽,天之膏润也。盖喻德政也。”
「膏泽」
滋润作物的及时雨。比喻给予恩惠。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三国魏·曹植《赠徐干》
飢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唐·韦应物《观田家》
「雨足」
雨量充足。雨脚。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黄庭坚《清明》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唐·崔道融《田上》
「淋潦」
滂沱大雨。
至丁未日夜三鼓,有风徐来,淋潦顿收。
——明·刘基《祀方丘颂》序
西风八月淋潦尽,稻穗崿比无蝗蟊。
——明·刘基《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
「滂沱」
雨下得很大。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何况连宵旦,滂沱泻惊瀑。
——清·唐孙华《大雨行海淀道中》
「霶霈」
大雨。
隐隐大雷,霶霈为雨。
——汉·焦赣《易林·巽之离》
持杯棬而承澍雨,自满而止,又安能测其霶霈之所至哉!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启》
「银竹」
银白色的竹子。常比喻大雨。
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唐·李白《宿虾湖》
瓦沟淙淙万银竹,变化只在须臾间。
——宋·陆游《七月十七日大雨极凉》
「天漏」
谓雨量过多。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唐·杜甫《九日寄岑参》
东南天漏何时好?一月愁霖失晴昊。
——清·钱谦益《苦雨叹》
「洗车雨」
旧称七夕前后下的雨。一说专指农历七月初六日下的雨。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唐·杜牧《七夕》
今年洗车雨,应作洗尘看。
——清·黄景仁《七月八日夜雨偶成》
「洒泪雨」
农历七月七日所下之雨。
七月六日有雨,谓之洗车雨。七日雨则云洒泪雨。
——《岁时广记·七夕上》引 宋·吕原明《岁时杂记》
「过云雨」
小阵雨。雨随云至,云过雨停,故称。
江喧过云雨,船泊打头风。
——唐·元稹《闲》
「骑月雨」
从上个月末下到下个月的雨。因跨两个月,故称。
爽气收回骑月雨,快风散尽满天云。
——宋·陆游《村社祷晴有应》
自注:“俗谓二十四、五间有雨輒成霖潦,谓之骑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