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四人寝排练战场(4)
4.凉茶,雅俗共赏的文豪 语言是个很感性的东西,某个词汇的意思和某个单字的读音是否正确是谁决定的了呢?统治者?文学家?新闻播报员?键盘侠?动漫高手?我觉得是大众。因为创造语言的不是一个人是大众,创造语言和规范语言可不是一个东西,规范语言可能也是创造语言的一部分,但是语言是否需要规范呢?我觉得不一定。当一个读音被大众广泛地使用,那么原有的所谓“正确的”读音就会被替代或者说在日常交流中被替代。这样一来,虽然被规范的是大众,但改变语言,发展语言的也是大众,所以我觉得单从交流的角度讲语言不一定需要被规范。“内卷”这个词,就是随着大众使用频率的由“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ー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这一意思扩展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再扩展成“偷偷努力”。其实偷偷努力这个行为,是由内卷所派生内卷心态所引导的。内卷心态其实很简单也很自然,看到处于同一赛道的人努力,自己也会想学,并且希望比别人多学一点,正因如此,自己还会想知道别人学到哪了;当自己领先时,为了防止别人和自己产生相同心理,会偷偷学并隐瞒自己的学习进度。所以我认为,内卷心态的实质就是为获得竞争力而打出信息差。本身“内卷心态”就是个充满主观色彩的词,其内容也确实是主观的,即便这种心态是极正常的,现在的人们也会因为其中包含了对熟人的隐瞒甚至欺骗而充满不安,然后为了消解这种不安把这种行为的动因客观化,称其为“被卷到了”。 因为内卷心态想看一下凉茶学到哪了,还是单纯看他那笔记本瘫在桌上就瞟了一眼,我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反正笔记本上那字母与数字的组合代码与后面的几个熟悉的名字,一瞬间击中了我。 “你也看三宫椿啊,喜欢她的人可不多,我也挺喜欢的。” “——嗯?哦,哈哈……” 然后凉茶笑了,很纯真的笑了。但随后慌忙的收起笔记本,可能是因为内卷心理吧。 “以后关于一些新作,资讯的事你都可以问我,也可以一起交流。” “嗯,哈哈……” 他又笑了,但不是那般纯真。 我姑且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主动出击,虽然显得有些高傲,但是我对自己在风俗业特别是AV这块的知识储备确实有信心。这是我和凉茶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我感到开心但并不兴奋,因为我不好说喜欢看成人电影对得到传说中的宝物桃色青春有什么帮助。 凉茶是普通话说得最好的,正因如此说方言时他丝毫不掩饰他的关西腔。高调地,风雅地说方言,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与其叫方言,我更愿意管它叫京都话。每次凉茶讲京都话,奶茶会不厌其烦地纠音,教授所谓的标准语,如小丑一般。但面对奶茶,凉茶很得体,总是笑脸相迎,其实他不会改的,下次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因为他确实可以说的很标准,只不过不会掩饰自己的京都话。次数多了,奶茶也不会耐心教授,只会急躁,然后说一句“能别说方言吗”。凉茶本来只会在吟诗,感叹或看到风雅情景说京都话。但后来他说方言的次数变多了,后来他跟我说“不觉得奶茶急了的样子很可爱吗?” 熟络之后我关注了凉茶的社交媒体账号,他是位歌人,雅号文昊,在左京区小有名气因为经常穿和服在贺茂大桥上吟唱和歌,引人拍照上传社交媒体,并配文“大文豪,小文昊”。写的好不好我不好说,但是应该足够高深,一些意象具有现代派的特征,很创新,极尽风雅。相对,读起来也是有门槛的,尤其对我,我虽然看过几本书,但没有什么所谓文学素养,知识储备也一般。但我还是附庸风雅,在凉茶的每一作下留下不长不短的评论。这样既能进一步拓宽我和凉茶的谈资,又可以接近凉茶的风流倜傥助力寻求传说中的宝物——桃色青春。 附凉茶所作和歌一首 (为了方便理解,但保留诗歌的特征,我请我的朋友杰克将原文译为现代诗) 无题 文昊(凉茶) 那些我们视为求新的冒险 说到底都大致雷同 就连人格也可以定义成十六瓣 曾经坚信 各人有各人的精彩 每个人都值得被重新好好认识 但我们自以为的一见如故 最多只能算社会化下的机缘巧合 我所追求的从不是 一碗浓稠的爱 一片高尚纯洁的品格 一双永远支持你的臂弯 这些在感情上脆弱 毁灭和出生一样猛烈 如果不能强有力而自由地幸福 宁需谁来消除一切的苦痛 谁来忍受卑劣的谩骂 谁来? (中川·M·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