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核剂市场规模分析-预计2027年将达到11.12亿美元
成核剂是一种用于提高聚乙烯、聚丙烯等不完全结晶树脂材料的结晶度,加快其结晶速率的高分子材料助剂;成核剂可改善树脂制成品的光学性能,提升产品可视性和美观度;改善力学性能,增强产品的刚性或抗冲击性等。产品不仅可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医疗器械、婴幼儿用品、锂电池材料等安全需求突出的行业,而且可满足汽车部件、家居家电用品、建筑材料等领域的环保需求。
▌成核剂行业背景、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研究人员发现成核剂关键成份——二苄叉山梨醇(DBS)可以显著改善聚丙烯的透明度和光泽度,而且对聚丙烯的热变形温度、刚性等有明显的改善。从此用于聚丙烯改性的成核剂成为研究的重点。早期的成核剂产品可提高聚丙烯制品的刚性、热变形温度和表面光泽度,但增透效果一般,且气味较大,对加工条件要求比较高,该类成核剂的商品化生产厂商以美国、日本企业为主,包括美利肯、新日本理化等。此后,经过 40 余年的发展,成核剂产品在境外市场已趋向成熟。其典型代表是美利肯公司的透明成核剂。它克服了早期产品在增透性、特殊气味、加工性能等方面的不足,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食品容器、储存容器、饮料瓶等领域。
国内对于成核剂及成核剂下游高性能聚丙烯的应用主要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在此之前,我国对于聚丙烯树脂的生产使用主要以通用型聚丙烯为主,高性能的聚丙烯基本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对聚丙烯成核剂的开发与应用起步较晚,在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均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早期国内成核剂消费市场上基本被以美利肯为代表的进口品牌所垄断。我国大型能源化工企业生产高性能聚丙烯长期依赖进口品牌的成核剂。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成核剂研发生产技术有较大的提升。
随着国内聚丙烯生产逐步向高端化发展,高性能聚丙烯占聚丙烯整体比重在逐步提升。生产高性能聚丙烯材料所需的助剂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成核剂作为我国聚丙烯生产升级的重要原材料,其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由于国外先进厂商对成核剂开发使用存在先发优势,国外先进品牌长期占据我国成核剂市场的主导地位。不过近年来国产成核剂发展迅速,产业处于国产替代的关键阶段。
山梨酸类成核剂在成核剂市场上占领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原因在于聚丙烯是成核剂最主要的消费途径。尼龙、聚乙烯、聚乳酸等领域对成核剂也有一定的需求,但是由于性能原因,使用规模相比聚丙烯还尚小。PE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塑料,但是其成核剂使用量还较少,只有少数高端的产品在使用成核剂,美利肯公司的HPN-210成核剂则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PE生产和消费国,但是像耐热聚乙烯等高端产品还大部分依赖进口,利用成核剂可大幅提高其物理性质,PE成核剂在高端领域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全球成核剂总体规模分析
2020年,全球成核剂市场销售额达到了7.85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1.1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27%(2021-2027)。未来几年,本行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的2021-2027年的预测数据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发展、行业专家观点、以及本文分析师观点,综合给出的预测。

在消费量方面,2020年全球成核剂达到20357吨,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8963吨。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0年市场规模为0.6亿美元,约占全球的8.19%,预计2027年将达到1.2亿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10.34%。
在成核剂消费方面,全球消费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国,2020年中国约占市场份额的30.72%,其次是北美地区,2020年北美地区约占市场份额的28.94%。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美利肯、艾迪科、BASF、Avient、呈和科技、上海齐润、新日本理化等,2020年,全球成核剂市场前三家企业的销售额为61.29%,前五家企业的份额为75.86%,美利肯是全球领先的成核剂供应商,2020年成核剂销量达到5160吨,约占全球市场的25.35%。再看中国市场,主要的生产企业有呈和科技、上海齐润,呈和科技是中国主要制造商,2020年成核剂在中国的销量达到1888吨,约占中国市场的30.18%。
2020年,包装行业占全球成核剂消费的46.15%,是最大的市场。此外,预计2021-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36%。在成核剂市场占有超过27.3%的份额,消费品是第二大应用市场,预计在预测期内以5.17%的消费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中国成核剂市场分析及未来趋势
成核剂属于新兴的精细化工领域,技术门槛高,国内市场以进口产品为主,国内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行业自身技术的持续进步,成核剂产业面临着良好的行业发展机遇,现有市场参与者扩大产能及新投资者的进入使得国产成核剂的进口替代率逐年提升。
近年来,尽管我国高性能树脂与改性塑料产业高速发展,陆续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相比大型跨国企业数十年的经验、技术、产品积淀,我国仍存在大而不强的情况。目前,我国包括成核剂在内的多类高分子材料助剂仍以进口为主。关键材料的对外依赖度高不仅导致国内众多厂商的材料采购成本高企,而且一旦国际贸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则无法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中国成核剂进口来源主要有来自美国的美利肯,来自日本的艾迪科、新日本理化等。
我国成核剂生产公司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内地山西省化工研究院是国内较早进行研究,研发国内领先。国内主要厂商有烟台只楚、山东齐润源和广东呈和科技三家。
延伸报告推荐:【2022-2028全球与中国成核剂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成核剂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17至2021年,预测数据为2022至2028年。
全球成核剂主要厂商有美利、肯艾迪科和BASF等,全球前三大厂商共占有大约61%的市场份额。目前北美是全球最大的成核剂市场,占有大约33%的市场份额,之后是中国和日本市场,二者共占超过40%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