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分析社区团购的冲突集中在的三个方面
原本的互联网生意回归成为了零售生意,原本的社区团购出现了商业模式的逻辑冲突。那么社区团购的冲突集中在哪几方面?看完易族智汇javashop为您编辑整理的您就会明白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社区团购的冲突集中在哪几方面?
1、交易链路倚重于人,可人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社区团购这个行业的交易链路很简单,首先平台招募社区团长—团长建群开店—吸粉引导用户下单—汇总订单需求统一向平台采购—平台接单向上游采购并配送给团长—最后由团长分发商品给每个用户。
整个流程下来,团长成为连接需求与供给的枢纽。可惜的是,团长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社区拼团平台而言,在团长的招募标准上,他最好有一定的运营能力,在社区的人脉影响力也应当不错。
就目前社区拼团平台上的团长来看,退休的阿姨、赋闲的宝妈占比不小。质量稍微好点的,可能就是楼下个体便利店的老板,或是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
平台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团长,势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现实是,平台在这个社区只有一个团长,但这个团长在该社区不只一个微信群。通过平台的补贴导流,团长借着平台赋能另建社群、夹带私货等现象常有。
此外,你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团长,可能下一秒就去了竞争对手那里。
随便打开一个社区拼团的微信小程序,只要用户切换社区,他就能够看到当前城市内所有团长的姓名、店铺地址和联系方式。
这也方便了新涌现的平台们挖角。
2、市场切入倚重高频刚需,而越是高频刚需越不赚钱
而今互联网商业逻辑下,都是先打造一个爆款,引起社会化关注,从而提升平台的品牌影响力。
但社区拼团按照这个思路走,就吃难得多。这个行业目前提供的SKU不超过100个,且大多是高频刚需商品。

这类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低、毛利低,如果非要在这些产品里打造一款爆品,那想做到保本其实就很困难。
生鲜行业难做,根本症结在于如何让非标品标准化。
在资源分布式管理的趋势下,蔬菜、水果却依然难以成为相对统一的商品。它们从生产开始就难于把控,就算是同一棵树上的苹果,也各有不同;储存、运输、品控也比普通商品难度更高,每一环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个性化成本。
当社区拼团平台上的生鲜类目,比菜市场还便宜时,这一般说明平台在亏钱补贴。
3、规模增长倚重社群运营,而零售最为考验后端供应链
忘掉社区拼团、忘记到家到店,被这些花式互联网玩法包裹着的本质,其实还是零售生意。
互联网用社区拼团改变了零售哪些形式?
首先是先销售后采购的预售模式。通过团长反馈订单,社区拼团平台才会去上游采购,然后直接送到团长手上。
这样的交易流程,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损耗,甚至可以做到0库存。
其次是借助熟人网络的裂变加速市场增长。
只是这些巧妙的社会化运营,往往让平台迷失了本质——这依旧是门零售生意,当一切新鲜好奇的套路玩完后,市场最大的考验是供应链。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社区团购的冲突集中在哪几方面。想了解更多详情,可以持续关注易族智汇javashop。
本文转载自:易族智汇javashop-https://www.javamall.com.cn/xueyuan/sqtg/2588.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