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讼课程-庭审制胜全流程:庭前阶段

2021-04-25 16:20 作者:蔚蓝的⑤  | 我要投稿


庭审制胜全流程:庭前阶段

 

●  庭前阶段

●  庭审是什么?

●  笨功夫:没有捷径

●  苦功夫:心至苦,事至盛也

●  慢功夫:反复练习

●  庭审需要什么?

●  看得见

●  想清楚

●  说明白

●  保障手段

●  基本流程:输入 → 输出 → 运用

●  输入:

●  证据收集

●  证据梳理

●  原始文件、单独文件、文件夹、书签、命名

●  保留原始文件

●  单独文件以时间开始为命名

●  同一份证据来源(己方、对方、阅读)

●  事实检索

●  法律检索

●  ……

●  输出:

●  案件大事记

●  维度

●  时间线

●  针对特定主体、事项

●  争议焦点

●  关联诉讼情况

●  形式

●  文字:word-时间、基本信息

●  表格:excel-维度可调整、不同页面

●  思维导图:幕布、mindmanager

●  时间轴:visio、process-on

●  案件事实、阅卷笔记、办案备忘录……

●  证据组织

●  证据呈现

●  文书写作

●  可视化

●  庭审提纲

●  ……

●  运用:

●  开庭陈述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

●  问题意识

●  问题识别

●  重点、焦点 → 侧重(先后)、路径(远近)

●  保持怀疑

●  不设定立场前提

●  为合理性解释探索,扫盲区、扩边缘

●  不回避问题

●  不放弃挣扎

●  寻求解决和转化

●  警惕经验判断

●  多数案件的复杂程度,不需取用经验判断

●  事实层面,经验判断导致事实盲区

●  法律层面,以结论上的概率代替逻辑判断

●  路径依赖、一元思维

●  熟悉场景

●  明确目标

●  举一反三

●  庭前证据收集与梳理:客观真实 → 法律真实收集

●  收集

●  证据收集思维

●  养成沿着要件事实收集证据的思维

●  要件事实证据齐备之后再去收集间接、辅助证据

●  步骤

●  step ①:找准要件事实,法条、案例

●  step ②:收集能够证明要件事实的证据

●  证据收集的原则

●  法定证据优先

●  由近及远、由强至弱

●  货物交付:物流单据 !

●  款项支付:电子回单、银行对账单!

●  审查三性

●  真实性

●  形式真实

●  形成过程真实,非伪造

●  内容真实

●  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

●  合法性

●  来源合法

●  适格主体通过合法程序、方法形成或获取证据

●  形式合法

●  符合法定形式要件

●  关联性

●  与案件待证事实相关

●  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间存在客观联系

●  如:因果联系、条件联系

●  坚决杜绝律师参与伪造证据

●  如:制造谈话笔录、工作联系函、证据交接单

●  证据收集的顺序

●  当事人主动提交证据 → 多多益善;注意审查三性

●  当事人未提交但客观存在的证据 → 按照要件事实引导当事人提交证据

●  运用工作联系函

●  律师主动收集、形成的证据 → 及时固定证据

●  邮寄函件

●  注明发收件人

●  注明公司

●  内件品名

●  按邮寄的文件名称填写

●  邮寄时间

●  注意填写准确

●  留存内件副本及快递底单

●  仍然无法证明要件事实

●  申请法院调查收集

●  申请证据保全

●  申请调查令

●  “书证提出命令”

●  法律检索

●  法律检索常规⑦步骤

●  概括事实

●  识别问题

●  选择工具

●  提取关键词

●  初步检索

●  精确匹配

●  结果呈现

●  “识别问题”步骤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

●  识别问题这个过程,考察的是我们对相关理论的熟悉程度

●  解决方法

●  心态上不够重视

●  方向对了,速度才有意义

●  知识面的局限

●  多积累,多请教,没有捷径

●  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  法律功底是法律检索的灵魂

●  坚持“以间接检索为核心,以直接检索为辅助”的原则

●  直接检索

●  直接在案例数据库中检索案例

●  案例倒查法

●  关键词 → 案例数据库 → 相关案例 → 法官观点、依据、理由

●  直接在法律数据库检索法律法规

●  间接检索

●  通过检索律师、法官、立法人员、学者等的研究成果,来间接检索法律法规、案例以及法律被告的立论

●  总结

●  拿到一个问题后,先检索别人写作的文章、书籍,再检索法规、案例

●  注意事项

●  核查法规和案例原文

●  要阅读高质量的资料

●  如何找到高质量的资料

●  作者的背景

●  发布的平台

●  文章的影响

●  文章的形式

●  批判性的阅读和学习

●  注意资料的发表时间

●  如何使用文章库快速检索

●  文章库 = 用于检索文章的几个数据库的统称

●  微信文章

●  特点

●  数据量大

●  有筛选高质量文章的方法

●  匹配度高

●  时效性强

●  使用技巧

●  在特定范围内检索及排序

●  在特定的公众号内检索

●  在文章内检索

●  北大法宝期刊库

●  特点

●  相比于知网,数据更精华、更权威、质量更高

●  包括《人民司法》《法律适用》等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机关刊

●  检索技巧

●  标题检索

●  全文检索

●  作者检索

●  精确检索

●  模糊检索

●  在结果中检索

●  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

●  特点

●  最高人民法院主办

●  衔接全国各地所有法院官网

●  法官群体交流观点的主要平台

●  注意

●  法官写文章时更为大胆,写判决时比较谨慎

●  检索技巧

●  总结

●  常用工具

●  微信

●  法宝

●  法院网、法院报

●  补足工具

●  法信

●  收录诸多权威案例,且已经总结裁判要旨

●  收录诸多实务书籍及实务期刊

●  如:最高院理解与适用系列等

●  无讼阅读

●  文章大多数都是律师撰写,匹配度很高

●  威科先行

●  文章大多数都是律师撰写,匹配度很高

●  如何使用书籍库高效检索

●  书籍库

●  可以用来检索或研究法律问题的各类书籍的总称

●  司考书

●  司考书用来解决基础类问题是非常合适的

●  内容都是关于法律法规等基础性知识

●  写作风格非常的简明,容易消化吸收

●  每个问题都是按照民商法体系排列,查找方便

●  基础的法律问题,可以优先选择思考书解决

●  不熟悉的问题,也可以先从司考书开始学习,然后再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  推荐

●  郭翔讲民诉

●  钟秀勇讲民法

●  鄢梦萱讲商经

●  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

●  基础理论书

●  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基础书

●  特色实务书

●  研究书(专著)

●  针对特定问题的研究性书籍

●  总结

●  司考书:基础知识类问题

●  基础理论书:有深度的理论问题

●  特色实务书:了解司法实务观点

●  研究型书籍:可以作为补足工具

●  案件大事记

●  什么是案件大事记

●  案件大事记是通过文字或图标等形式,对争议事实中时间、事件、主体的客观记录

●  案件大事记的作用

●  接案之初

●  快速形成对主要案件事实的索引,查缺补漏

●  更准确地作出法律判断

●  代理过程

●  避免重复梳理事实,实现高效地证据准备,服务于文书写作

●  成为案件“亲历者”,全面备战庭审

●  如何制作案件大事记

●  分类

●  呈现方式

●  表格

●  场景

●  适合往来文件多的案件

●  格式

●  表格抬头一般应包含时间、主体、文件名、内容(事项)等

●  要点

●  简称应确保与法律文书一致,以备后查

●  主要内容应紧扣案件的争议焦点,避免冗余、无意义的信息

●  摘录合同条款时,应同时注明条款序号

●  文字

●  场景

●  适合背景事实复杂的案件

●  格式

●  充分利用分级标题

●  例如:以签署合同、合同履行、发生争议等阶段划分事实

●  要点

●  确保简称与法律文书中一致

●  区分使用场景

●  自己用:尽量客观表叔

●  给法官:讲好故事、避免自认

●  图形(时间轴图)

●  制作思路

●  时间为序

●  主体为序

●  适用多主体的案件

●  典型案件类型

●  建工类案件

●  涉及业主、总包方、承包方、分包方、实际施工人等

●  融资性贸易类案件

●  涉及资金提供方、过桥方、实际用资人、仓储方等

●  审判程序为序

●  适合再审、抗诉类案件,基本事实无争议

●  要点

●  案号

●  审理法院

●  诉请(诉讼求求、上诉请求、再审请求、申诉请求)

●  理由(许晴理由、上诉理由、再审申请理由、检察建议、抗诉意见)

●  答辩理由

●  法院认为

●  裁判时间

●  诉请为序

●  适用场景

●  诉的客体合并

●  预备性诉请

●  典型案件

●  多笔借款构成的借款担保合同纠纷

●  制作思路

●  时间为序

●  主体为序

●  审判程序为序

●  诉请为序

●  证据的组织与呈现

●  证据组织的方式

●  误区

●  直接筛选

●  直接编写证据目录

●  正确操作

●  排列

●  取舍

●  关键:按照一定思路排列

●  思路①:时间/步骤/流程

●  思路②:要件/诉讼请求

●  思路③:人/主体

●  思路④:诉讼程序 → 多运用于二审/再审案件

●  注意:阅卷

●  要点①:二审、再审案件建议阅卷

●  要点②:提前与书记员/档案室预约

●  要点③:准备拍摄设备/人员 → 运用手机自带的拍摄设备,不要用扫描宝

●  前提是没有卷宗电子化

●  取舍原则

●  要件事实证据缺一不可

●  间接、辅助证据要适量

●  证据能力瑕疵补正/替换

●  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舍去

●  重视对方提交的证据

●  不同程序中证据的组织

●  证据组织目的

●  诉讼前:还原案件事实

●  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固定证据

●  一审:以诉讼请求为核心

●  方式:请求权基础——要件事实

●  二审:围绕上诉请求与一审判决

●  方式:针对一审判决重新编排证据

●  提交:一审主要证据 + 新证据

●  再审:围绕再审请求与原审判决

●  提交:原审主要证据 + 新证据

●  证据的呈现

●  证据目录的编排

●  文字式

●  表格式

●  证据目录中列举的项目

●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十九条

●  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

●  必备项目

●  分组与序号

●  分组更能体现要件证据思维

●  除非每份证据均可独立证明一项要件事实

●  两级编号制1.1或1-1类型

●  便于信息传递,添加证据时不易打乱证据体系

●  证据名称

●  最好直接采用原始名称

●  同名/同类证据需用编号或形成日期加以区分,往来函件可表明主体

●  证据来源

●  一审阶段,可按照世纪来源填写,突出公文书证、权威网站的公开信息等

●  二审阶段,可按照己方证据、对方证据填写,突出显示由对方提交但对己方有利的证据

●  证明对象与内容

●  大组列明证明对象

●  证明对象应紧扣所要证明的要件事实

●  小组列明证据内容

●  证据内容应尽量摘抄而非概况总结

●  需与书状内容相呼应,为诉讼主张提供证据支撑

●  需要直接指名结论,向法官告知证明目的

●  页码

●  推荐

●  扫描后用pdf工具编码,采用“第X页,共X页”模式

●  位置

●  下中或者下右

●  证据册注意事项

●  证据内容字迹清晰、完整

●  合理标识,突出重点

●  荧光笔

●  便利贴:证据编号或证据名称

●  证据册法庭人手一份

●  准备证据清单电子版

●  复杂证据册

●  证据内容摘录

●  证据对照表

●  可视化表达

●  法律文书写作特点

●  写作要点概述

●  用语准确

●  概念精准

●  标点正确

●  两个引号、书名号之间没有顿号

●  引用规范

●  法条引述顺序

●  法律及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

●  先引用基本法律,后引用其他法律

●  先引用实体法,后引用程序法

●  法条引用规范

●  引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应书写全程并加书名号

●  法律全称太长的,也可以简称,简称不使用书名号

●  可以在第一次出现全程后使用简称

●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

●  引用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条纹有序号的,书写序号应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正式文本中的写法一致

●  如: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  引用公文应先用书名号引标题,后用圆括号引发文字号

●  引用外文应注明中文译文

●  结构严谨

●  标题引领架构

●  标题要反映全文内容主旨

●  标题层级一般不超过三个

●  一、(一)、1

●  一级标题一般不超过五组,每组一般不超过四行

●  次标题一般不超过四个,每组一般不超过二行

●  围绕诉讼目标

●  诉讼请求

●  请求权基础、构成要件

●  程序问题、实体问题

●  围绕争议焦点

●  法庭/仲裁庭归纳争议焦点

●  法官/仲裁员关注问题

●  双方争议问题

●  立与破相结合——驳论

●  论理透彻

●  司法三段论的结构

●  大前提:T → R

●  对T的每个事例均赋予法效果R)

●  小前提: S = T

●  S为T的一个事例

●  结论: S → R

●  对于S应赋予法效果R

●  请求权基础错误:S≠T,原告诉请的事实不能涵摄于规范之中

●  形成大前提

●  论据来源

●  法条

●  合同

●  案例

●  法理/著述

●  政策

●  论据作用

●  请求权基础来源

●  阐释构成要件

●  影响心证

●  论据筛选

●  有效性

●  需要解释

●  排除冲突

●  适用范围

●  时间范围

●  对象范围

●  形成小前提

●  正确形成小前提要解决的问题

●  如何选择要成熟的案件事实?

●  事实选择合理、充分

●  大前提的要素:规范、目的、价值

●  从客观事实中选择反映三种要素的事实

●  如何证明案件事实?

●  事实证明清晰

●  如何判断案件事实是否符合大前提?

●  判断案件事实的符合性严谨、合理

●  感知

●  行为解释

●  社会经验

●  价值

●  精炼易懂

●  表达简明易读

●  表述不清晰

●  主语错误

●  句式复杂、冗长

●  被动句 → 少用

●  语句啰嗦

●  反问句、设问句 → 避免

●  形容词、副词、感叹号 → 避免

●  形式便利使用

●  起诉状/仲裁申请书

●  写作重点

●  全面准确表述请求

●  呈现事实框架

●  确定请求权基础

●  诉讼/仲裁请求

●  请求表述全面

●  请求表述准确、规范

●  如何寻找准确、规范的诉讼/仲裁请求表达

●  法条的表述

●  裁判文书判项的表述

●  请求数额或计算方式明确

●  利息的表达

●  被告X向原告X支付利息,包括:(1)以X元为基数,自X年X月X日起至2019年8月19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利息X元;(2)以X元为基数,自2019年8月20日起至实际履行之日止,按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的利息,暂计至X年X月X日为X元。

●  写明请求合计金额

●  事实陈述

●  裁剪案件事实

●  基本方法

●  围绕诉讼请求

●  围绕构成要件

●  避免细节铺陈

●  避免不利自认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19〕19号)第3条 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  理由

●  阐明请求权即出

●  简洁

●  其他

●  仲裁依据

●  申请人X与被申请人X签订的《借款协议》第十条第2款约定:“对本协议的任何纠纷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则任何一方均可向北京仲裁委员会中请并按届时有效的仲裁规则在北京仲裁解决。本案系因被申请人X未偿还《借款协议》项下债务而发生的纠纷,故应依据该仲裁条款由北京仲裁委员会在北京进行仲裁。

●  主管与管辖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之规定,债权人代位行使债权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四条之规定,代位权诉讼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由于本案标的不足5000万元,故X省X市X区人民法院对本案具有主管与管辖权 。

●  当事人主体地位

●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307条 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以申请执行人为被告。被执行人反对案外人异议的,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被执行人不反对案外人异议的,可以列被执行人为第三人。

●  第308条 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以案外人为被告。被执行人反对申请执行人主张的,以案外人和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被执行人不反对申请执行人主张的,可以列被执行人为第三人。

●  上诉状/再审申请书

●  重心转换

●  一审:在对抗中说服裁判者

●  二审/再审:直击原审错误,必须得到纠正

●  再审事由

●  再审申请人X因与被申请人X财产损害赔偿一案,不服X高级人民法院X号民事判决和X中级人民法院X号民事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和第六项“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之规定,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  准确罗列

●  司法解释对具体事由的解释

●  司法实践对具体事由的把握

●  全面罗列

●  例如: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经常难以区分

●  上诉/再审请求

●  程序上: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依法改判

●  实体上:支持原审主张,但不得超越诉讼请求

●  上诉请求

●  ①

●  一、撤销X法院X号民事判决,将本案发回重审;

●  二、改判支持上诉人X全部诉讼请求/驳回被上诉人X的全部诉讼请求

●  三、一、二审诉讼费由由被上诉人X负担。

●  ②

●  一、撤销X法院X号民事判决第X项,改判……/变更X法院X号民事判决第X项为……;

●  二、一、二审诉讼费由由被上诉人X负担。

●  上诉/再审理由

●  落脚点:原审错误

●  上诉

●  认定事实错误/认定基本事实不清

●  法律适用错误

●  审判程序违法

●  申请再审/检察监督

●  民事诉讼法第200条

●  见识原审错误:找全、找准

●  围绕原审错误安排文书结构

●  针对原审错误组织论证思路和证据

●  重点突出

●  预判二审、再审争议焦点

●  不纠缠无争议问题、无关问题

●  突出核心主张

●  再审案件全面阐述:视作“唯一的机会”

●  超越原审的理由与依据

●  不能复制

●  不必拘泥

●  另辟蹊径

●  诉讼律师的想象力

●  表述顺序

●  结构顺序

●  上诉状

●  程序 → 法律关系 → 事实 → 法律适用 → 其他

●  再审申请书

●  法律关系 → 事实 → 法律适用 → 程序 → 其他

●  论证顺序

●  破立结合,先破后立

●  其他

●  案情概述

●  辅助法官了解复杂的案件事实

●  争取法官在我方陈述的事实框架下理解诉求

●  补充上诉/再审理由

●  答辩状

●  答辩状是什么

●  ☆反驳:对方说的不对

●  诉讼请求全面回应

●  诉讼理由一击制敌

●  立论: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  答辩状的层次

●  落脚点:诉讼请求

●  程序答辩

●  受案范围

●  主管(管辖)

●  当事人适格

●  重复诉讼

●  起诉前置条件

●  诉的利益

●  实体答辩

●  请求权基础错误

●  司法三段论的结构

●  大前提:T → R

●  对T的每个事例均赋予法效果R)

●  小前提: S = T

●  S为T的一个事例

●  结论: S → R

●  对于S应赋予法效果R

●  请求权基础错误:S≠T,原告诉请的事实不能涵摄于规范之中

●  否定要件事实的完整性:S1、S2……

●  合同履行/赔偿请求权

●  合同基础不存在

●  不成立、无效、已消灭

●  合同关系定性不正确

●  合同履行无瑕疵

●  未造成损失

●  一般侵权赔偿请求权

●  无侵权行为

●  无损害后果

●  无因果关系

●  无过错

●  否定要件事实的真实性:S不存在

●  证据 → 事实

●  否定要件事实的符合性:Sn ≠ Tn

●  法律行为解释、规范解释

●  抗辩要件符合

●  永久性抗辩

●  债务消灭

●  诉讼时效

●  除斥期间

●  保证期间

●  一时性抗辩

●  先履行抗辩权

●  同时履行抗辩权

●  不安抗辩权

●  免责事由

●  不可抗力

●  可预见性

●  与有过失

●  减轻损失

●  损益相抵

●  情势变更

●  受害人过错

●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险

●  请求数额错误

●  请求依据不足

●  请求数额与案件无关

●  损失证据不足

●  计算错误

●  答辩状的侧重

●  一审/仲裁答辩状

●  反驳起诉主张

●  更加全面合理的事实呈现

●  二审/再审答辩状

●  维持胜果

●  原审裁判应维持

●  认定事实清楚:无错误、无遗漏

●  适用法律正确

●  审判程序合法

●  处理结果公正

●  原审裁判应维持

●  对方原审提过的理由:补强一审裁判

●  对方新提的理由:是否前后矛盾,是否超出上诉/再审范围

●  二审/再审出现的新证据、新事实:是否足以动摇原审裁判

●  诉讼可视化 = 从文字到图表

●  根据应用场景和表达需求确定图表类型

●  应用场景

●  接待当事人

●  借助可视化向当事人讲解诉讼或仲裁流程,展现工作成果

●  内部汇报

●  向参与案件的其他同事进行案件汇报,借助可视化定位案件争议焦点,梳理思路

●  庭审

●  庭审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真正实现可视化辅助诉讼的目的

●  可视化在庭审中的主要作用包括观点表达和事实重现

●  表达需求

●  事实问题

●  时间事件

●  交易背景

●  法律问题

●  法律关系

●  基本的图表类型

●  轴线图

●  适用场景

●  核心要素为时间

●  以时间为序可以展现事实

●  需要对比或对照

●  绘制方法

●  step ①:充分了解案件事实找齐图标元素

●  step ②:利用区间实现图形分层

●  利用大括号或线段划分区间

●  借助区间实现横向分层

●  利用不同颜色突出和美化

●  通过脚注进行说明

●  关系图

●  适用场景

●  涉及主体较多、交易结构复杂

●  争议核心为法律问题

●  绘制方法

●  变换主体位置,避免线条交叉

●  利用图形结构,展现主体关系

●  统一线条逻辑含义,用图形实现动态对比

●  数据图

●  应用场景

●  数据量很大

●  存在重要的数据变动

●  需要强调数据之间的关系

●  建议

●  不同类型的图表叠加

●  挖掘案件背景中的数据

●  查找数据来源的方法

●  相关政府网站

●  同花顺等股票类、财经类网站

●  行业网站

●  流程图

●  应用场景

●  主要受众是外行人

●  主要内容为程序性事项

●  绘制方法

●  合并入口

●  合并重复项

●  逻辑完整无缺漏

●  诉讼可视化的作用

●  观点表达

●  思维梳理

●  事实重现

●  诉讼可视化的应用误区

●  诉讼可视化只是诉讼辅助手段,并非表达目的

●  诉讼可视化的图表应尽可能简洁,避免因表达形式带来阅读负担

●  庭审提纲

●  庭审提纲的作用

●  提词器

●  弹药库

●  工具箱

●  庭审提纲的主要内容

●  案件基本信息

●  当事人及代理人的情况

●  案件程序情况

●  关联案件基本情况

●  请求说明

●  请求明确

●  金额计算

●  计算依据

●  过程

●  大事记

●  排序:时间优先、适当分类

●  范围

●  核心事实

●  法庭/仲裁庭可能关注的事实

●  双方可能争议的事实

●  标注证据、笔录出处

●  开庭陈述

●  案件背景

●  提纲挈领

●  补充书面意见

●  事实调查

●  举证、质证意见

●  补充书面意见

●  关键证据内容摘录

●  提示法庭/仲裁庭关注内容

●  待查事实

●  鉴定、评估、勘验

●  调取证据

●  法庭/仲裁庭关注事实

●  预判与回应

●  双方争议事实

●  整理与回应

●  证人发问

●  当事人互相发问

●  关注对方原审、另案中的陈述、自认

●  辩论

●  预测争议焦点

●  在逻辑上至少达到两层结构

●  拟定辩论要点

●  回应对方可能主张

●  梳理证据与事实基础

●  列明论据:法条、案例、政策、著述

●  调解

●  准备庭审提纲的注意事项

●  形式灵活

●  思维导图

●  文字

●  图表

●  方便使用

●  语言简洁

●  注意提示

●  加黑

●  字体变化

●  下划线

●  附件:计算、法条

●  留白记录

●  庭前阶段总结

●  庭前与法院你的联系

●  初步联系——及时

●  取得有效联系

●  提交/更换授权

●  送达地址确认书

●  了解进展

●  询问开庭安排、进展

●  补充性意见

●  前提:法官已经看过案卷

●  务必珍惜见面机会

●  进一步了解合议庭基本情况、风格

●  看公开庭审

●  通知开庭后联系

●  确认基本信息

●  时间

●  地点

●  律师袍

●  旁听人数

●  庭审形式

●  开庭

●  谈话

●  询问(主持?几方?)

●  对方情况

●  送达情况

●  证人出庭?

●  对方代理人情况

●  提交材料要求

●  双方情况

●  对方是否提交新的证据

●  我方提交的证据对方是否收到

●  电子版、纸质版文件形式

●  纸制版文件是否需要装订

●  与当事人的沟通

●  时间、形式

●  书面工作报告

●  旁听人员及差旅情况

●  人数

●  交通

●  住宿

●  确认需携带的原件及其他材料

●  有无

●  顺序

●  数量

●  明确调解意见、关键事实表态方式

●  如需,确定听见会面、模拟法庭时间

●  模拟法庭注意事项

●  时间的选定:提前1-2周/7-10天

●  相对比较靠前,因为后期还需要复盘

●  事前准备

●  案件基本材料(摘选)

●  模拟合议庭

●  结合模拟及复盘,对策略、文件、证据调整

●  在真实开庭后,回顾、对比

●  当事人、证人出庭,庭前考虑及叮嘱

●  庭前文件汇总

●  传票:原件

●  手续类文件

●  当事人身份证明、授权、所函、送达地址确认书

●  诉讼文件

●  诉状+证据册+质证意见等

●  证据册

●  若pdf合并,提前核对

●  庭审笔录如果不接受表格式证据目录,需要整理文字版证据目录

●  律师自用文件

●  大事记

●  庭审提纲

●  证据目录

●  讯问提纲或

●  原审卷宗、对方材料

●  笔录

●  证据位置

●  关键文件单独打印

●  电子版

●  一定要标书签

●  口头意见如与庭前提交文件不同,书面、电子版

●  辅助性文件

●  图表

●  合议庭:彩色

●  对方:黑白

●  检索报告

●  特殊情况下提前准备代理意见(开庭时间、庭前沟通)

●  法院6月30号,12月31日结案压力

ヾ(◍°∇°◍)ノ゙Fighting~


无讼课程-庭审制胜全流程:庭前阶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