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敲爻歌》关于“性命双修”的看法
《敲爻歌》原文: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轮回难入圣。
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
这里性功对应的是理论认知,命功对应的是实际应用。
修性不修命,就是只学理论知识,不关注实际要怎么用,也不考虑这些理论知识能用来解决自身的什么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理论知识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用来炫耀自己的懂的如何多,跟人斗嘴时拿出来用一下。只要谈到这里理论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马上就装聋作哑,不谈了。
就好比现在的一下权威医学专家,一谈就是自己发表过多少论文,摆出自己的多少个头衔身份。但你要是问:你只好过几个病人?回答就是:我是理论专家又不是临床专家。这就是过度执着于理论,以至于完全脱离了实际,忘记了理论的作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
但也有那种真懂理论的,但是缺乏物质资源,所以才能无法实际应用的,比如韩信这个兵法天才,当年在项羽帐下只能当大头兵,因为他没名声没财力,没人会把兵权交给他。一个天才程序员,如果没有好的电脑硬件配置,他的能力也发挥不出来。一个天才导演,如果没有启动资金,就没有拍电影的机会,也终究是默默无名。

另外一种情况是:修命不修性,就是只关注实践应用,不关注理论学习。这种情况带来的问题就是:无法人情自己的真实能力,无法将自身的价值发挥最大化。鉴容无宝镜,就是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为无法认清千里马的真实能力,所以就只能让它跟其他马一样拉货干苦力,还埋怨这马的能力太差,干活不行吃的又多。
寿同天地一愚夫,寿命很长,但智力却跟三岁小孩子一样,这样的智灵活的再长也没多少意义,也体验不了生命的丰富多彩的乐趣。权握家财无主柄,就是捧着金饭碗要饭,把珍贵古董当尿盆用。总之就是拥有了充足的物质资源,但缺乏理论指导,所以这些资源只能白白浪费掉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
所以说:性功可以顿悟,命功需要渐修。顿悟,就是自己已经拥有了物质资源,所以只需要理论上明白了,马上就可以应用了。就好比乞丐经人指点,明白了自己的饭碗是金的,立马就可以变身为富翁了。千里马遇到了伯乐,马上就从苦力变身为最尊贵的战马。
命功必须渐修,因为只懂得理论知识,但物质资源是需要逐渐积累的,那些有人突然转增的事情是很少的。把自己所有军队的指挥权一下子全交给韩信这样的事,也就刘邦敢这样做。
但是如果你理论和资源全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还是以理论学习为主最好,因为你学会了理论知识,就知道自己缺少什么资源,也知道了自己要如何积累,时间虽然慢,但时间不会浪费。现修命功的方法是不适合自学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个明白的师父一步步指导,必须完全信任,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自学的话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资源,只能盲俢瞎练,乞丐捡到金饭碗的几率万中无一,普通人就不用抱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