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保64型MBTI性格测试:性格是受生父母影响、还是继父母影响?
有网友问:

世保观点: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认识自我需要内求,那么内求的内容是什么呢?当然是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一种先天的倾向,与当事人的先天气质有关,也与生父母的先天气质有关,所以,当事人的性格是自己的气质,附加父母的气质构成的,当事人的气质对应自己的主导性格,异性父母的气质对应当事人的次级性格,同性父母的气质对应当事人的抗压性格,可以得出结论,继父母对当事人的性格没有内在的影响。
我通过收养家庭和重组家庭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收养家庭方面
我就是一个案例,我是三个月的时候被人收养的,我的气质类型是NF(活泼),我继母的气质类型是SF(随和),我继父的气质类型是ST(稳重),我生母的气质类型是NT(强势),我生父的气质类型是SF(随和),若我的性格受继父母影响,我的次级性格应该是SF(随和)、抗压性格是ST(稳重),若我的性格受生父母影响,我的次级性格应该是NT(强势)、抗压性格是SF(随和),是心理学帮助了我认识自我,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活泼、随和、稳重的人,而是一个活泼、强势、随和的人,有了这个认知基础,我突然发现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过多地通过外求定位人的性格类型是不科学的,通过内求的方式识别人的性格可能是明智之举,专家经常讲潜能开发,这句话不接地气,没有识别自己的性格潜能,怎么去潜能开发,潜能开发是不是要建立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呢?是不是只有充分认识了自我,才有可能通过人职匹配比较充分地展示自我呢?
二、重组家庭方面
重组家庭是指家庭解体,生父母分别建立了新的家庭,家庭中有一个生父(母),有一个继父(母),孩子的继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在十八岁之前只有临时的外在影响,在十八岁之后对孩子没有影响,这是我通过二十余年个案研究的积累发现的,我还没有完全认清为何十八岁是一个节点,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资料从理论上加以说明,也就是说,为何一个人在十八岁之前,继父(母)对孩子有临时的外在影响,在一个人十八岁之后没有这种影响,我只能从效度上加以实证,还不能从信度上形成基本概念,这可能是后续需要补强的方面。
三、个人感悟方面
我个人觉得继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只能纳入外因的考量,不能归入内因的考量,人的性格发展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若外因起不到这种作用,人的性格会呈现负面,在生活中表现出负面行为,若外因能通过内因起作用,人的性格会呈现正面,在生活中表现出正面行为。性格本身是中性的,中性的东西没有优劣之分,这也许是很多专家说的“性格没有优劣”,但是,我是这么理解的,单纯看性格本身是没有优劣的,若不同的人性格发展受阻,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并没有偏离性格的方向,只是性格潜能的负面释放,由负面到正面,其实是一个调整外因的过程,让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去促进一个人性格的正面,出现更多的正面行为,负面意味着外因对自身性格的正面发展造成了阻碍,正面意味着外因对自身性格的发展没有造成阻碍。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出现了人格障碍和心境障碍,若是职业原因导致的这种现象,可通过人职匹配去解决,由性格负面引导到正面,若是感情原因导致的这种现象,可通过性格匹配去解决,由性格负面引导到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