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未回农村老家了,这次回去真是感慨颇深 !
没想到记忆里那充满浓浓的生活味道的村庄,竟变成了这番模样。
因为要替父母回农村老家办些事情,前两天回到了我已经离开20年的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
走的时候还是有几百户相对来说还挺热闹的村子。这次一进村,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寂静 ,或许是因为天太热的原因,村路上的行人很少。大晌午头的,应该都是在家里避暑吧!
回来时提前打电话和这边的亲戚聊过村子里的现状:这些年有很多新住户搬进来,也有很多老住户搬走,是“铁打的村子 流水的住户”的状态。我曾经认识的那些老人,基本都已经不在了,死神就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把他们都割走了,按照顺序,在20年之后,我及我同年龄段的新老村民们也会到被割的阶段了。
亲戚说:现在的农村和我们当年的农村的确有着很大的区别了。当年的农村娱乐主要是大家聚一起聊天或打牌,玩麻将。而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家也都是天天手机,饭前饭后不离手。家家也通上了自来水,不像我小时候那样用井水。政府给每家都安了更卫生便捷的厕所。也流行网购,村子里也有专门帮寄送快递的,农村和城市在网络时代下差距逐渐缩小了,如果实在说有不和城市一样的地方,特别明显存在差距的,就是便捷高质的医疗资源,农村这边还是差太多。真有个疑难杂症急病之类的,看病是很不方便的。
我们这个村子最近这几年就出现过好几例脑梗心梗类的常见急症病症,就是因为离医院太远,即使打了120,这几个人也没有挽救过来。如果是在城市生活的话,就能方便快捷的及时得到救治,又怎么会这样轻易丟失性命呢。
这次回来我还发现,很少能在村道上看到年轻人,老人和孩子居多。其实原因不用细想,也能了解。
相对于农村枯燥乏味的单一生活,手机里的世界会让很多年轻人心生向往,有的想通过读书考学这个途径来让自己去见识更美的世界,不爱读书的人则是先把老人孩子等家人留下,自己先去心仪的城市去打工闯荡,自己要做的好了,往往会慢慢的把家人带出去。最终,村里剩下了一座又一座的老房子,空荡荡的,由于没有人打理,院内长了很多的杂草,一到晚上,就瞧着阴森可怕。
这些老房子就像一个个沉默的老人,历经沧桑,默默地看村里的浮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舍弃老房子,有的房子还是瞧着有人时不时住的,这些人多数是家里条件不错,既向往农村的安静,但又不舍城市的繁华,后来在城市买楼房的,装修的通常都很好。炎热的夏天或者酷暑寒冬的时候,他们就会上城里的楼房呆上一段,等过了难熬的阶段,就到农村享受安宁静谧的时光。
我二姨,三舅,就都是这样子两头来回跑生活的。这次回家,二姨家和三舅家正好都在城里避暑,他们事先知道我要回来,多次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过去,因为毕竟有20年没有见面。但我想想天气炎热,大夏天的到谁家自己都会觉得不是特别方便,也怕人家不方便,就没去。
只想着赶紧到村里把该办的事情办完了,然后就赶紧撤了。
原来,记得村委办公室是在学校旁边的两栋房子里,这次再去,确是费了好半天劲才找到。变化都挺大的。
我度过六年快乐时光的学校被改成了村里婚丧嫁娶专门用来招待上礼的客人用餐的礼堂。
而大队则搬到了村西头,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我去之后,竟然没想到遇上了陈大爷,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电话手机还没普及,主要靠信件和家里人沟通,都是陈大爷来回给转递信件的。
他看到我非常激动,说“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身为晚辈的我。”算年龄他今年已经70多岁了,大队领导是他的亲属,他自己在家呆着没有意思,就求着亲戚给他找了这么一个看门的工作,估计是要老死在这个岗位上了。
我和他说到我对农村的陌生还有一些新变化的震惊,他却没有接这个茬说下去。而是自顾自地说:“有能耐的话,还是一辈子都别回到这个地方,别像他似的,这一生连乡里都没出去过,就这样黄土都埋到脖子边上了,想见识什么也不可能再有机会了,只能是下辈子了……”
在我最后办完事要走的时候和他告别,他笑说:“这是此生最近一次见面了。再见面就看来世有没有缘分了!”我听着心里真是挺不好受的,但也再无法说出别的什么安慰的话,只能和他说“保重”,并在要离开的时候 趁他不注意在他被子底下塞了500元钱,以此来表达我一个晚辈对他的尊重和心意。
坐上当地老同学专门接我送我去火车站的车,我的村子渐渐离我越来越远,我也好像有那种逐步回到现实世界的真实感。
回老家的这两天,自己感觉好像穿越回到过去的时光了,虽然感觉有那么多的变化,但自己内心始终被一些记忆碎片塞得满满,再没有多余的空间。
细想想这可能是因为那个小村子是我人生最初始的地方,无论多少年,无论在哪里,我的记忆中将会永远都有一个专属于它的位置,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