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音乐记忆(听歌专栏分享前言)
音乐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听音乐?音乐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一个个问题像连环炮一样问到人们的心上,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给出完全一致的答案,因为这本来就没有固定答案。
按照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形容,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看似貌不惊人的话隐藏着对音乐本源的理解。音乐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态度,亦或者是一种性格,一种理解,甚至是一种现实或是想象。表达的差异也就引起了人们对于音乐的不同解读,也培养出了人们对于音乐不同的喜好。
对于我个人来说,音乐从我记事起就一直陪着我,幼儿园的儿歌,妈妈的催眠曲都是我对音乐最早的记忆。5岁时开始学钢琴,每天两三个小时的钢琴训练虽然带来了些许的意志消磨,但也在潜移默化之下催生出了我对音乐的浓厚兴趣,随着水平的提升,我也能慢慢弹出《致爱丽丝》,《童年的回忆》等古典曲目,慢慢从一个音乐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音乐的实践者。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北京欢迎你》,《我和你》的出现让我知道了音乐歌曲,同年也是我开始上学的年份,也就是在那时,我学会了唱国歌,也在奥运会上因为中国选手的金牌唱出了国歌。
截至现在,我已经上了大三,我已数不清我听了多少歌,亦或是感受了多少音乐带给我的酸甜苦辣咸。不过,正是因为音乐的力量,让我的人生充满了不一样的色彩,也让我在日渐忙碌的学业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声音,这也是我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传递给更多的人的讯息,享受音乐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从另一种视角,看待音乐,看待音乐的创造者,演绎者以及推广者。
(后序:本专栏也是我的听歌专栏,首先也声明,我不是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也不是做专业评价的critic,我只是希望通过我的经历,我的理解,去感受音乐并给出我的直观感受,所以请不要盲目喷,如果你有不一样的观点或者对于歌手的看法不一样,我会尊重你的音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