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狂人日志(一~二)
韦某有幸拾到这一日志,原作者不详,视其内容,着实有趣,然而大抵都是疯言疯语,且确有精分之症。以下为原文。
(一)
2021年4月3日 周六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西日赤红溢流霞,万丈彩澜步天涯,大风过处皆我家。
(二)
2021年4月7日 周三
韦镇许久不热闹了,顺路走来,想着有位亲戚在这儿住着,此时也无处可去,实为无聊,因而行至其家。
春风不如意,拂面即寒风,我期待的温暖一点也没有沾到。
敲了门,我疑心这家人不待见我,许久不给我的回应,敲了又敲,一个孩子打开了门,他见我面熟,这时候在齐家,多是齐家的孩子。我没有多说,正要进去,先被拦了住:“叔,我不到你谁啊。”
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发出疑问。的确有我的错,我晓得他的时候他还小着,尚未有记忆。我不该这么自来熟,然而这时也讲不清。要是给齐家夫妇打去电话,又会显得太过刻意,似乎是我有意要来蹭顿饭似的。
我想着能否糊弄过去:“我是你父母的朋友,我姓罗,你可以叫我罗叔叔。”
“我先给我父母打个电话。您等一会儿。”
...
“父母的朋友吗?好吧,请进。”
我心里有些愧疚,我不知为何偏要来此,还教这孩子糊弄。真是罪过...
我就这么待到了下午,这时间孩子还问过我一些作业上的问题,我一看,是语文的阅读理解,然后绞尽脑汁想了许久,终于没有确切的答案,于是憋出个手法,讲出自己所认为的答案。
“这感觉会和标准答案差很多啊。”
“孩子,一千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是我的哈姆雷特和你的哈姆雷特不能让我得分啊。”
我一时间沉默,在无法说话。
一部艺术作品的价值,到底是由时代确定,还是作者本人确定?如果是时代确定,到底是每个人确定,还是所谓的权威确定?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的价值难道是一群权威才能定义的吗?
我沉思着,孩子见我没了话语,跑了开。
我们的哈姆雷特难道就这么不值得吗?我想了想,为什么少有人提出来——原来早就作了变化,阅读理解的文章,其作者大多去世,死人不能说话,活人自然要把他的话讲完。于是成了所谓的“语文”。我以为,这倒颇像八股文。
...
齐家夫妇回家了,他们见我在,竟没觉得多少的不适:“到这儿出差来了?天色已晚,就在这儿过一晚罢。”
“哈哈,不了不了,只是碰巧路过这儿,想和你们说说话聊聊天,我最近实在静寞,实在没处消遣了。顺便看看小齐怎么样。”
一会儿的聊天,我明白——人实重在交友,如果我没眼前这两位朋友可以打发时间,大抵已经对无起得生活感到绝望了罢。那是滩绝望的死水。
邻居家的孩子来了,说是要同小齐一块玩——一定是其乐融融的罢。然而一会儿过后,那孩子就哭着出来了,一脸委屈的表示:“我想要那把玩具枪,而齐哥哥不给我。”
邻居露出难为的神情。
齐家夫妇一见情况不对,强使小齐交出玩具,小齐一开始还在反抗,然而那些命令的话语驳倒了他的身体,他的精神似乎也将消散。
最后那孩子成功拿走了玩具枪。
我问了小齐缘由:
“那玩具对你而言有这样的重要教你松不开手吗?”
“那是父母在我生日那天给我买的,我那天过得快乐充实极了,在我眼里,那把枪就是那一天的光芒万丈。”
“这样啊。”
“罗叔叔,你为什么不帮我?”孩子用哭腔质问着我。
“...”
我无法回应,只是带着沉重离开了齐家。
我能听见隔壁隆重的枪声乐,逐渐转化为张牙舞爪的噪音。
今日,巧在撞见了夕阳,这时还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