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轧机工作辊道磨损,原来工程师是这样修复的
摘要:某钢铁厂1580热连轧生产线粗轧工作辊道出现辊子轴承座与辊道底座配合面磨损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即采用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 进行现场修复。经过修复完成后的持续跟踪,使用效果良好,证明通过福世蓝产品修复后的牌坊具有良好的抗压、耐腐蚀性能。
关键词:轧机辊道;粗轧;工作辊道;辊道;
一、轧机粗轧工作辊道的介绍
轧机粗轧工作辊道(见图 1)布置在粗轧机机架的出、入口处。这些辊道,除了在轧制前将输入辊道送来的钢锭送往初轧机,以及在轧制后将轧件送往输出辊道外,还直接参与轧制过程,即在轧制时这些辊道还要运转,故称为工作辊道。辊道和最靠近粗轧机,在轧制的每一道次中,它们都要运转,称为主要工作辊道;辊道只有当轧件长度超过主要工作辊道的长度时,才开始运转,称为辅助工作辊道或延伸辊道。

二、工作辊道常见故障的原因
在工作辊道中,粗轧机和轧机工作辊道的工作任务最为繁重。除了频繁起动、制动外,还要承受轧制时轧件地钢和翻钢引起的冲击载荷,一旦辊道轴承座紧固螺栓松动或预紧力不足极容易造成辊道窜动,撞击辊道底座,再加上氧化铁皮的侵入更会加剧辊道底座的磨损情况。
2021年,某钢铁厂 1580 轧线车间粗轧轧机出入口 20 根工作辊道出现磨损问题,磨损量最大达20mm。该厂在去年大修时曾使用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工艺针对入口10根辊道进行过修复,使用一年后效果很好。因此在今年大修时间,企业计划针对出口及入口未修复的辊道共计 28 根辊道,再次全部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现场修复工艺进行修复。

三、粗轧机工作辊道修复的两种方式
1、传统修复模式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传统修复手段针对此类问题一般是采用报废更换的方式,但由于拆装更换时间较长,一般检修时间无法满足辊道底座的更换。
2、现场修复模式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在不适用机加工环节的前提下,采用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修复技术在现场进行修复。修复用的 2211F 高分子复合材料固化后形成的化学键连接作用力使其与修复的金属部件形成优异的粘着力与抗压强度,可满足设备在运行中承受各种复合力的要求。另外使用该材料修复后配合面可达到 90%以上,达到无间隙配合,避免冷氧化铁皮的侵入问题。

3、在线修复方案实施过程
1)首先根据图纸及使用要求尺寸进行实际测量,再次确定磨损量;
2)根据每个辊道安装面的磨损量选取相应的福世蓝修复工艺;
3)使用氧气乙炔进行烤油处理;
4)使用磨光机打磨表面,去除疲劳层及高点,
5)使用喷砂机粗化表面,增大粘接面积;
6)使用无水乙醇清洗表面;
7)调和涂抹材料,材料厚度略高于实际磨损量;
8)装配辊道轴承座。

四、总结
通过此次针对辊道安装面的修复,证明此类静配合面磨损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根据现场实际使用要求选取相应的修复工艺,有效地进行现场修复,具有停机时间短、操作简单、节约修复成本的特点,可以高效的解决钢铁行业各类静配合面磨损、腐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