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小说《鸭鼠变》出自《浮谈奇闻录》徐代友橘居士著

相传在庐江郡境内,有一座山极为奇特,名为指山。山的北面有一个湖泊,名为鸭泽。湖水清澈见底,鸭群纷飞,宛如仙境。
在徐代广定年间,有一位贤士从京城来到此地游玩,听闻这个传言,仿佛脱离了尘世,于是决定前往观看这个奇异景象。
当他走到山脚下时,突然看见一位老妇人手持竹竿,指向湖泊。鸭群翩翩起舞,公鸭嘎嘎嘎,母鸭呷呷呷,空气中弥漫着腥臊的气味。
贤士看到这个景象后,心生向往,想品尝鸭肉的美味。突然看见一个老丈急急忙忙地迎面而来,告诫他说:“小心别吃!这些鸭群其实是老鼠变的,不是真正的鸭子。”贤士听到这话后,心生疑虑,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鸭子的脚指确实是手指而非鸭掌。他看得越久,就越觉得惊奇。
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详细叙述了自己的经历,揭露了事情的始末,并解释了这种现象的由来。他想用这篇文章来补充《齐谐纪》、《列子》、《酉阳杂俎》、《夷坚志》等书的空白。人们看到这篇文章后,无不感到惊愕,赞叹道:“真是大自然的神异奇观!”
皇帝和朝廷的诸位公卿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大感奇怪,于是命令博学之士,尽力探寻它的来龙去脉。
翰林博士,饱学鸿儒,在兰台藏书处研究古籍,阅读经典,搜寻文字,潜心数载,探索寻找原因。
有一博学者慧心顿悟,立时开口说:“山名指山,泽名鸭泽,指山之鸭不是鸭,是自指山而至鸭泽的鼠类。”
众人闻之,忽然好像明白了。指山之鼠是昔日山民亡儿的魂魄,自指山中沦为鼠灵。魂魄又得到狸猫的恩赐,化为鸭类,所有指山之鼠,都从泽中探出以祸害人间,掠夺田地。
于是招集天下有道的方士,焚香念咒,祈祷拜祭。未过数日,泽中的群鸭都恢复本相,返归山林。自此之后,指山不再有群鸭的奇观,而成为市井闾巷中的一段轶事。
友橘居士说:“世间万物变化,奇异诡谲,不能详细研究明白,不只是指山之鼠化为群鸭。古人所谓腐烂的枯草变成萤火虫、鸟雀进入河水变成蛤蜊的说法,大盖说的就是这类情况。”
《浮谈奇闻录•鸭鼠变》徐代友橘居士著。
相传有云:庐江郡境内,有一山,名指山,甚奇。山之北有泽,曰鸭泽。水清如镜,群鸭翱翔其间,云雾缭绕,恍如仙境。
广定间,有一贤士,自京师来,游历于此,闻名而至。行至山麓,忽见一老妪,持竹竿,指泽中。鸭群起飞,翩翩然。公鸭嘎嘎,母鸭呷呷,腥臊之味盈溢。
贤士心生慕艳,欲品鸭肉之美。俄而见一老丈,急趋而来,诫曰:“慎勿为之!此鸭群乃鼠所化,非真鸭也。”贤士闻之,心生疑窦,乃细窥其态,见其有指而非掌。愈观之,愈惊异。
遂作文一篇,陈其所见,揭示始末,以明其由。欲以补《齐谐》、《列子》、《杂俎》、《夷坚》之列。人阅之,皆骇愕,叹曰:“真造化之神异也!”
帝及朝廷诸公闻之,心怪之,遂命博学之士,穷其由。
于是翰林博士、饱学鸿儒,栖身兰台,披览坟籍,检寻文字,潜心数载,探究其故。
一博学者灵感乍现,出言曰:“山名指山,泽名鸭泽;指山之鸭非鸭,乃自指山而至鸭泽之鼠也。”
人闻之,忽悟。指山之鼠乃昔日山民亡儿之魂,自指山而沦为鼠灵。魂魄又得狸猫之赐,化为鸭类;凡指山之鼠,皆得自泽中探出以祸人间,掠夺田畴。
乃招天下有道方士,焚香念咒,祈祷拜祭。未及数日,泽中群鸭悉复本相,归于山林。自此,指山不复为鸭泽之奇观,而成里巷市井之一段轶事。
友橘居士曰:“世间万物变化,千奇百怪,不能尽道。非独指山之鼠化为群鸭也。古人有言,腐草为萤,雀入水化为蛤,盖亦此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