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

2023-03-30 22:31 作者:黄丿河  | 我要投稿

        以下三种是书上介绍的理论

        一、自我表露理论认为(印象管理):是指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控制、调整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这种行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言语、行为、服装、外貌等方面。

因为需要对自己的形象和行为进行不断审视和调整,因此可以促使个体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并且更加自律和自我监管。

        例如,在求职面试中,申请者可能会通过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合适的服装和积极的言谈举止来打造一个积极、专业的形象,以提高自己被录用的机会。而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可能会采用幽默诙谐、友善热情等方式来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

        二、认知失调理论:假定当两种信念或想法在心理上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感到紧张(失调),为了减少这种不愉快的感觉,我们经常会调整自己的想法,该理论主要用来解释行为和态度之间的矛盾关系。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擅长画画,但在参加一个画展时,他的作品却被评为很一般甚至是糟糕的。这种情况下,他的内心状态会产生认知失调,即他的“我擅长画画”这个信念与现实不符,导致了不适感和困惑。

        为了消除这种不适感,他可能会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适应新的信息和评价。比如,开始反思自己的绘画技巧,寻求更多的学习和提高;或者转而尝试其他艺术形式,从而改变对自己擅长画画这一信念的认识。

        三、自我知觉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在状态和特征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对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了解。自我知觉主张,个体会通过对自己内在状态和特征的分析和评估,来构建自己的自我认知,从而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不喜欢跑步,但在朋友的带动下,开始每天跑步锻炼。虽然一开始他可能并不享受这个过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精神更加饱满,对跑步的态度也逐渐转变。最终,他可能会觉得跑步是一项有趣且有益的运动,从而改变了原先的信念。

最后复制一段网络看到的话

        要想形成某种习惯,那就付诸行动

        不想养成某种习惯,就避而远之。

        要想改变一个习惯,那就做别的事来取代它。


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