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最后的“人性”留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今天阿兰偶然和我讲到他做大数据调研时得到的一个冷知识。 那就是当你在任何平台,新媒体平台搜索自杀的时候,出来的都是全国心理客服咨询热线,而且这种现象是这半年才出现的,也不知道互联网什么时候加入这一部分的,让我感觉到冰冷的科技,1 0 1 0的代码竟也能如此温暖。之后他还和我讲到,大数据本身是指,当我们在浏览诸如B站,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时,其平台背后的算法,会记录下个人的喜好,并推送你的偏好,其中你搜索的偏好占了很大一部分,是一种快而精确到尝试,比如我在B站搜索红警,那么我再回到页面,他就有可能给我推08的红警视频,如果我点击进去了,那么后面就会连续推几次08的视频,如果我没点击,那么他就可能再推一次,之后就不进行推送了,并且他推送的内容肯定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视频,就像一把刺刀刺进敌人的身体一样,快准狠!大数据的推送也是如此,尤其是我们刚刚讲的,个人主动搜索的更是如此。 但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点,就像我前面所说,你搜索自杀,按大数据来说他更有可能推送一些比较抑郁的内容,但是他没有。可能有些人说了,他只是搜不出来,因为显示的是全国心理咨询电话嘛,那好,啊兰刚好也有这个疑惑,所以他就换着法子搜索,比如怎样自杀不疼,如果自杀才能不被人发现等等,甚至当阿兰搜到这些视频后,还会标记特别喜欢。按理来说,大数据应该会推此类视频了,至少会推相关的比较抑郁的视频吧,可是并没有,大数据反而像是救世主一样,反反复复的推送给你,你之前最喜欢,最关注的up的视频,它们可能瘦萌宠,二次元,也可能是旅行,游戏等等,但不管怎样,你都能明显的感觉到,大数据在救你,他想让你在当时开心一下,或者起码是帮你拿掉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棵稻草… 我是学新闻的,在这种时候,信息茧房,回音壁,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不管什么理论,都显得不再重要,大数据不再是按“喜好”推送,而是按“喜”进行推送,因为大数据将它最后的“人性”毫无保留的留给了这个世界上,就在那个时刻,那个瞬间,最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