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回忆录(四)
原定暑假班的开课是在七月份,但在招生的过程当中,公司出现了一场主讲老师之间的纷争,起因是公司的三名主讲老师之间招到的学生数额相差过大——大到什么程度呢?招生最多的主讲老师有近万名的学生,而招生最少的却只有不到一百名学生。
究其原因,还是公司在安排上有所失误。正常来说,为了平衡各个主讲老师之间的学生数额,会限制主讲老师授课的时间段,但问题恰恰出在了这个时间段上——当时的教培行业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除了我们这样的网课,学生还会有线下课程要上,甚至还会有自己学校老师的补习班要上,这就导致网课在优先级上排的很低,尤其是公司在宣传上以有效期内能够无限看回放作为卖点,这就导致不少学生在报课的时候并不会考虑上课时间,而是考虑哪位主讲老师是所谓的“名师”。恰巧三位主讲老师中有一名在宣传上的定位便是“名师”,一下子将大部分学生都给吸引过去了。虽然公司在之后以人数报满为名将这名主讲老师的课程做了下架处理,但没有报名成功的学生家长很快便通过投诉的方式使得课程重新上架。
人数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主讲老师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在一次引流课中,招生最少的主讲老师突然在中途下线(原因是课上有很多学生在刷屏另一名主讲老师的名字),第二天便从公司离职。这场风波虽然对外界影响不是很大(毕竟这名主讲老师的学生很少),但在我们辅导老师的团队内部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我们当时的带班情况是每人负责两到三期的学员,离职的这名主讲老师将会导致整整一期出现大量空班,这也就导致我们中每个人负责的学生人数会出现巨大差距——有的人会在暑假分配到两百名学员,而有的人则只会分到五十名。当时我们辅导老师的薪资主要是和学员数量挂钩,由于这件事情的影响,大家虽然明面上都装作不以为然,但暗地里都在计算着自己学员数量。我当时的学员数量就只有五十名,是学员数量最少的辅导老师,甚至有几名比我入职还要晚的同事带的学员数都比我多。好在之后公司为了平复辅导老师们的情绪(当时公司还会愿意考虑我们的感受,没有把我们当成工具人),同时也为了能在暑期班招到更多的学生,便放开了主讲老师的排期限制,主推招生最为顺利的“名师”,使得这名主讲老师的学员数几乎达到了暑期班学员的八九成,形成了恐怖的垄断效应。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的存在都大大压缩了其他主讲老师的生存空间,在当时的主讲团队中成了一家独大的存在。
现在想来,经历了这场风波,教培行业的不稳定性可见一斑,但当时的我却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记得之前曾经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讲的是为了让一名犯人开口,审讯人员故意将错误的犯罪过程讲给他听,最后犯人忍无可忍,便将错误一一指了出来,导致自己的口供成了指认自己犯罪的证据。我那个时候或许也是如此,看到其他人失败,并不觉得自己也会失败,反而觉得如果是自己来做,可能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好为人师”。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决定继续在公司待下去,为了成为一名“老师”而努力和自己的学员处好关系,想要通过自己丰富的学习经验,去帮助更多的普通学员成为成绩优异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