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心作用 提升服务品质
通过几次实地调研检查,充分发现基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作用发挥不明显,常年处于“关门”的状态,通常都是检查来了开个门、上级来了扫个地。场馆内空空荡荡,没有“人气”。
一、重要意义
(一)促进和谐发展
进一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基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作为面向群众的重要文化阵地,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提高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促使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基层干部搞好群众文化活动,群众的综合水平提升,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落实文化权益
随着广大农牧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随之提高,目前的公共文化活动内容和文化产品已无法满足群众的各类需求,群众文化生活急需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和富含特色的文化产品。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保障实现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从目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来了解,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程度不够高,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理解为娱乐活动。干部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认识存在缺陷,思想比较落后,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忽视了群众文化活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基层干部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注重形式,科学性和持续性不足,并没有为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研究。
二是城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民俗文化基础存在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较差,极大制约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进程。基层专业文化活动人才缺乏、素质不高,城市在发展空间、工资待遇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专业人才都往城市跑,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导致愿意从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少,城乡文化人才失衡较为严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日渐困难。
三是目前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主要以文体娱乐活动为主,主要包含锅庄、广场舞等形式的活动,但随着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已经满足群众的各类需求。文化活动的创新性不够以及单一性,造成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不够,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很难将群众组织起来。
其实这也不仅仅是基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的问题。以往,农村里都是以耕地放牧为主,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没有人要出去,所以大家的见识思想都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随着群众接受文化程度的提高,政策知识学习的深入,振兴专干力量的带动,外出务工、农耕放牧等劳动方式,很多人一年到头也不会回农村几次,造成平时村里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在留守,虽然现在的各乡镇村(社区)发展的稍微好了一些,但是相比于城市还是相差的比较大,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娱乐设施,没有合适的就业环境,所以农村已经满足不了大家对生活的需求,因此造就了村里年轻人少、老人又不认识字、小孩要上学的情况。参加文化活动的自然就少了,更别说基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都是在乡镇,部分村距离乡镇还有不短的距离,平时就更加不愿意参加这些文体活动了,所以图书馆和活动中心没人去。
三、解决措施
(一)拓宽群众文化活动渠道
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必须立足区域实际,充分展现当地文化特色,思考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促使群众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深入发掘,围绕牧人节、物交会等节点节日,融入特色的文化活动中,组织趣味活动、赛马活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在文化熏陶和欢声笑语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深入摸底,了解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所盼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文化服务活动,结合群众喜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二)优化基层群众人才结构
公共文化设施是活跃和繁荣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主阵地,促进文化阵地保障,促进文化人才培养,人才是文化事业的主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必须优化基层人才结构,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开展系统性培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打造一批文化复合型人才,从整体上提升基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确保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发挥基层文化站的职能
基层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在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的职能,拓展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工作方式,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实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