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简单而不容易的事
前些日子,在办公室里,我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个最近的思考:
绝大多数人,要学会做简单而不容易的事。
看着大家疑惑的眼神,我猜他们很想说:简单和容易,这不是一回事吗?还真不是。简单和容易,完全不是一回事。啊,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
什么是简单? 国庆佳节,终于到了假期,想到可以出去旅游和回家,你心里特别高兴。你打开订票的APP,早早地抢好了高铁票。回家总不能啥东西都不带吧? 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你想了想,从商场买了几斤阳澄湖大闸蟹、一只乳鸽、一盒燕窝、外加人参、海参、鱼胶、茅台酒等等,拎着大包小包,一路欢欢喜喜地走向车站。到家之后,你妈笑着说:乳鸽需要冷藏储存,你先去放到冰箱。这个时候我问你,把乳鸽放到冰箱,分几步? 3步。对不对? 第一步:先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然后把乳鸽放进去。 第三步:再把门关上。 这其实就是简单。简单是指这件事情的步骤和流程是不复杂的。 那简单的反义词是什么呢?复杂。 比如,你看见别人画了一个圆。
站在远处看,心想,这有啥难的。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你站在远处看,觉得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 这个圆要么画的幼稚,要么画的不专业,但复杂的是什么? 同样是画一个圆。 你站在外面看,似乎只能看到一个模糊而又朦胧的圆。这没有什么特殊的。你觉得自己好像看见了事物的全貌。但如果你真的深入到一个圆的领域之中,你会突然发现… 天啊,这个圆的背面居然有无数个小点构成,而在其内部又有无数的路径,密密麻麻,彼此缠绕交织,互为因果,你光是看着就很头大。 这就是复杂。 我再举个例子。如果你见过早些年的VCD歌曲光盘,你会感觉它的材料是简单的。你也看见了整张盘的外观、样式、包装。但很遗憾,这张牌被家里的淘气孩子砸碎了。变成了“粉碎性骨折盘”。现在,你重新找材料制作,很快,新的光盘就制作好了。新的光盘,无论是材料、制作工艺、还是包装,都和原来一模一样。 但是,你十分肯定地知道,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很简单,因为原来的盘里面,有刻录歌曲信息。而这张盘里,什么都没有。信息完全空白。这就是简单和复杂。 简单,就是只看到了一张光盘。 复杂,则是从一张光盘看到背后常人看不见的“信息”,比如材料学、上下游供应链、定价体系、营销策略、商业布局、商业模式、战略方向等等。 现在,我们再来看什么是“容易”。
容易
什么是“容易”呢? 想象你的眼前有一座大山。这座山位于极寒之地,风速高,气温低,常年冰天雪地。你和你的竞争对手,现在被逼着要玩一场真人竞争游戏。这场游戏的最终目标,是要攀登到这座山的顶峰。谁先到山顶,把自己的队旗插下,谁就能够活下去。 那如果中途如果遭到气候突变、事故、团队有人掉队呢? 如果最终输了呢? 遗憾的是,这场游戏没有退路。输了,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那赢了呢?可以获得很多难以想象的好处,更多的稀缺资源,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竞争优势以及战略生存空间。 现在,你们可以开始爬山了。摆在你们眼前的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从山脚(A)点出发,瞄准山顶(B)点,选择无数个弯弯绕绕的节点,试图寻找捷径,躲避困难,找到一条最短的路径。 天气差,咱就原地扎寨,每天吃睡养好精神,才能笑到最后。天气好,咱就全军急行,哪怕一天走个几十千米呢。 第二条,是选择直面困难。目标是山顶(B)点,从山脚(A)点出发,一步一个脚印,一开始就没准备找捷径。 而是遇见问题,解决问题。 在前进的路途中,不断地改进策略,学习适宜的方法和知识,用可靠的工具,充分预留犯错空间,遵循纪律,无论这个天气是好是坏,每天都带领团队持续精进,不断的复盘,每天都坚定地前行几千米。 每天都有进步。做到持续的改进。 这两条路,第一条路,一开始是容易的。因为你一开始总是在寻找捷径。捷径,往往是舒服的。通过捷径,你能看到各种机遇,接触更多资源,想到各种激动人心地爬到山顶的模式。 但是第一条路走到最后,往往受不了诱惑,不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各种路上尝试来尝试去,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但最终才发现,其实你根本就没有走多远。 第二条路,一开始是难的。因为前方,有无数的复杂障碍物,而且坡度很大。坡度越大,人越累。 而是障碍物跨越过去要耗精力、耗体力、耗脑力、耗资源,甚至有可能耗你半条命。但是这障碍物你只要绕一次,你这次的旅程就要无数次地再次面对同样的障碍。直到你能跨越过去为止。 所以选这条路的人,一开始就没打算绕行。而是选择了把一件事坚持做到极致,选择了做一件很笨的事情。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内心每天都要饱受煎熬。 因为捷径,往往意味着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利益,去换取未来更长远的收益,这种抉择往往极为痛苦。因为眼前的利益,所有人都看得到,长远的利益,却很难看到。 你想要得到吗?那么好,请你先选择学会放弃。放弃休闲,放弃娱乐,放弃绕行障碍物的舒适,放弃捷径的诱惑。选择老老实实地磨练基本功,统筹规划,步步为营。
选择,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这条路很简单,就是咬着牙,忍着辱,倔着骨,迎着风雪,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往前走。这听起来简单,但其实并不容易。
做简单而不容易的事
哪里不容易? 你今天说,我要减肥,我要健身,我要日行10公里,谁不坚持谁是小狗。结果第二天:汪。汪。汪。 为什么这么难?因为坚持一天,热血一天,是简单的。不容易的是,每天都日行10公里,坚持10年,风雨不断。这就像很多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就印在每盒香烟的盒子上。 你可能也看到过很多的新闻,比如说90%的肺癌都和吸烟有关。 不吸烟,听起来很简单吧? 第一步,不买烟。 第二步,不买打火机。 但是,做起来容易吗?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这可太容易了。一年365天,我可以天天都不吸烟。 但对于烟瘾人士来说,这可要了我的老命了。他们看见的香烟盒子,是自动忽略了信息的。 什么叫吸烟有害健康?他们拿出香烟盒子,指着上面的六个大字,大声嚷嚷着说:你看,人家上面写着的,吸烟健康。而且他们还能找出一堆的理由,比如某某某吸烟也依然活到了八九十岁。 我再举个例子。打高尔夫球。很多没有打过的人看到的动作:摆好姿势,放球,挥杆。但是一个爱好高尔夫运动的人,可能每天都要把很多基础动作训练八九个小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简单吗?简单。 但坚持这么久,容易吗?你知道这绝对不容易,而且很枯燥。
所以,简单和容易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今天想要开一家饭店。你想要让这家饭店生意红火,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搞营销策略?把装修弄好?印一堆优惠券,发传单,去平台引流?拍宣传片? 都不是。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饭菜做好吃当成自己的战略。让客户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但把饭菜做好吃这件事儿,真的容易吗?其实特别不容易。 我们常说众口难调,有人口味喜欢酸,有人喜欢辣,有人喜欢麻,有人口味偏清淡。 要做到这么多口味的人,凑到一起都还能够一致给你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这其实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把饭菜做好吃,做健康,做安全,做营养。 这些基础的底层逻辑,看似简单但并不容易。 以至于很多饭店把精力放在了装修环境、成本控制、给菜名编故事、找噱头、写促销方案,让顾客来吃一顿就办卡充值8000块......设计了一堆极其复杂的营销商业模式。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生意还是不好,消费者该不来还是不来。然后就开始抱怨大环境,消费市场冷淡,自己不会营销等等。却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是不是真的把饭菜做好吃了。把饭菜做好吃,这就是一个简单而不容易的事。 所以对很多人来说,不要去研究什么复杂的模式,因为复杂就容易产生漏洞,复杂就容易出错,能够真正的把一件简单不容易的事情做到极致,其实就已经能够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了。 我再举个例子。你说要做好这盘业务,是研究直播间的设备型号、灯光吗?是要花个几百万打造一个录音室,直播室吗?是要研究美颜磨皮开多少才能更美吗?是要研究话术吗?是研究消费心理学吗? 你会发现这些,其实只跟你自己有关。消费者是不关心的。 想做好,你只有老老实实地走一条路:提供好内容,好产品,好服务。这些都是简单基础的原理,但是做到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总想走捷径,想要靠技巧,靠策略去赢得一场战斗。 如果你对面的人和你的体量一样,也许靠阴谋诡计,靠策略,靠技巧,靠捷径,说不定还真能获胜。但商业世界,是一个无限博弈的游戏啊。你能靠技巧侥幸赢一次,难道你能赢无数次吗? 当你有一天,遇到了一个世界级拳击冠军。你只有80斤,皮包骨头。对方几百斤,一身肌肉。你说你会武术,你会技巧? 对不起,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是苍白无力的。不信,你试他一拳头。 那你要怎么打赢呢?日复一日地训练呀,把基础体能提升,把肌肉练起来,把招式练起来。 你说这简单吗?也简单。但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这么坚持训练,控制饮食,一天都不能停,这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比如,很多同学问我要怎么获得客户的信任? 那有一个原则就非常简单:你从不骗人。 不骗人这个事儿,简单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说,简单。我可诚实了。 但是,
如果让你一辈子不骗人,不说谎,坚守承诺呢?你就知道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因为人的一辈子很长,总会面临诱惑,无论是利益的诱惑还是其他层面的诱惑。你在每一次的利益诱惑面前,都还能坚定地选择诚信。 这件事,就是一个简单而不容易的事。
最后的话
坚持做简单而不容易的事,路会越走越宽。但是,你也知道,这并不容易。 比如,你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事事都亲力亲为。对下属说,放着我来。是简单的。但是,放手,放权,给予信任,是不容易的。凡事亲力亲为。慢慢地,你成了公司发展的瓶颈,因为整个公司都是能力不如你的人。 这会导致一种什么后果呢,限制公司成长,公司成长速度很难超出你的技能范围。 这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你作出改变。作出改变很难。但你只有作出改变,引进更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公司才能继续成长。比如,你是做电商的,看到大家都刷单,你要不要刷单呢? 选择刷单这件事很简单,不容易的是什么?是你对价值观的坚守,坚持不刷单。 比如,短视频兴起后,很多人抓住了这波红利。刚开始进入这个赛道的人比较少,供小于求。很多质量一般的短视频博主也赚到了钱。随后,哗啦啦,这个赛道挤满了人,竞争越来越激烈。 拍一条视频,是简单的。但是,日复一日,研究不断拍视频,研究好内容,不断更,是不容易的。这时候,那些选择做简单而不容易的事情,认真打磨内容,专注构建自己核心能力的人,就会有更多机会。因为平台开始扶持认真做内容的博主,让优质的内容有更多曝光的机会。 愿你,能够选择做简单而不容易的事。这样,留给你企业的生存空间才会更广阔,才能活更久。 祝福。 读曾国藩:本分与本质
本文介绍了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启发以及本分做人、本质做事的重要性。通过曾国藩的故事和作者的亲身经历,强调了笨拙精神、自省与勤奋的重要性。
• 曾国藩的笨拙精神:他虽然天资笨拙,但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本分做人和本质做事: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和企业案例,强调了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和坚持本质的重要性。
• 自省与示弱:作者提到了自省和示弱的重要性,通过反思和谦逊,能够不断成长并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本分与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启发;二是本分做人,本质做事。
记得十几年前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书时,张建军老师给我推荐张宏杰老师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是2011年曾国藩诞辰200周年时出版的,现在重读,感受跟十几年前初读时完全不一样。
在当下这个风雨兼程的不确定时代,如何应对各种“不确定”?唯有探求事物的本源和本质。
最近我把有关曾国藩的书读了不少,同时看了好几部相关纪录片,以下结合我对曾国藩的新认识以及自身实践,做一些思考和分享。
曾国藩的启发
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是晚清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且排在四大名臣之首。
曾国藩14岁开始考秀才,结果接连六次均没考中,直到23岁时终于考中。第二年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后来参加会试考中进士。1851年发生太平天国运动,他接旨帮办湖南团练,出山练兵,却因得罪湖南官场差一点被地痞流氓所杀,为此他远走衡阳,开始赤手空拳创建湘军。
在他44岁第一次迎战太平军时,遭遇靖港惨败,欲投水自杀,被身边谋士所救。45岁时又在湖口兵败,第二次投水自杀。47岁时他被咸丰帝解除兵权,在家蛰居两年反思自己,最终大悔大悟,完成为人处世的“脱胎换骨”。
曾国藩50岁时出任两江总督,终于得到了实权,并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了江南军务,51岁时他在安徽安庆置办安庆内军械所,倡导洋务运动,后又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54岁那年他率军攻克南京,58岁时调任直隶总督,成为疆臣之首。
在他60岁(1870年)时前往天津审理“天津教案”,却惨遭市井乡人辱骂,成为他人生甩不开的包袱。因内忧外患的晚清环境,再加上身体积劳成疾,曾国藩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62岁。
去世前他还与李鸿章联名上奏,敦促朝廷选派优秀的子弟赴美留学。他的一生,被认为是“内圣外王”的典型案例。
曾国藩出生于普通家庭,其祖上500年都没出过一个秀才,他的父亲连考了17次,也就是到40多岁才中秀才。他天资笨拙,从14岁开始就跟随父亲考秀才,到了第七次才考中。
据说在他十几岁读书时,晚上来了一个盗贼,躲到他家梁顶上,看见他在背书,想着等他背完书睡觉时再下来偷东西,结果连梁上的盗贼都能记下来了,曾国藩还是背不下来。通过这个小故事,就能看到他的天资有多么笨拙。
曾国藩终其一生,留下很多名言语录,其中“天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不是天资聪颖之人,就是做事情做得扎实,做得牢靠。
现在我们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想着踏踏实实干事,总想走捷径。走捷径短时间内可能会占便宜,但长期来看,善巧之人能得一时之便宜,但无法成就一生之事业。
谈到曾国藩的笨拙精神,我归纳笨拙之人有三大好处:
第一,笨人没有智力资本,所以更加虚心;
第二,笨人经常失败,所以接受挫折教育比较多,抗打击能力比较强;
第三,笨人不懂取巧,基础非常扎实,做人就得有这种笨拙精神。
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企业案例,就是打下扎实的管理基础,坚持长期主义,最终企业做得长久。相反,过去那些在央视靠做广告营销而盛极一时的品牌,或者靠时代红利和胆子大敢冒险赚到钱的企业,到今天很多都消失了或者已远不如从前。
这些案例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是,做企业的本质就得踏踏实实把产品品质做好,把客户服务做好,才能最终赢得客户信赖。
从个人成长角度,曾国藩给我们很多启发:
第一是日课与自省。
曾国藩反省自己有五大毛病:一是浮躁;二是傲慢;三是虚伪;四是好色;五是好烟。三十岁反省自己的五大毛病,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坚持了一生。首先努力把烟给戒了,30岁前戒过几次都没成功,30岁后彻底戒了,戒烟成功后他信心倍增;其次是把自己浮躁、傲慢、虚伪等毛病逐渐改过。
第二是勤奋与有恒。
因为天资笨拙,所以曾国藩非常勤奋,又能够持之以恒,每天四更起床开始练字和读书,从30岁开始一直坚持到余生,其勤奋被近代列为楷模。
第三是律己与宽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曾国藩给自己定了十二条军规:一是敬,尊敬的“敬”;二是静,安静的“静”;三是早起;四是读书,一本书没读完,坚决不读第二本书;五是读史,读二十四史;六是谨言;七是养气;八是保身,注意身体;九是日知其所亡,每天记好日记,凡是身过、心过、口过皆须一一记出;十是月无亡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技不荒疏;十一是作字,就是写毛笔字;十二是夜不出门,晚上不出门。曾国藩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别人又很宽厚。
本分做人和本质做事
读曾国藩,对于我们做企业又有何意义呢?
最近有两起案件举报,一起是某公司基层管理所,因为在稽查过程中有少许收入,结果有基层领导把钱装自己口袋,被有良知之人举报。本来集团还有重用和培养该年轻干部的想法,结果他自己把握不住,把前途葬送了。
另一起是某公司总经理总把心思放到工程上,甚至还跟外部开发商勾结。集团为什么把工程和采购权限收到集团直接管理,就是为了让子公司总经理们踏踏实实回归经营本质,考虑开源节流,考虑拓展经营和极致成本运营。
如果有一个不错的发展平台,但不好好珍惜,总想着动小心思在工程上捞钱,那么等待的必然结果就是轻则免职,重则法办。所以各级干部要心存敬畏,知道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要通过集团鼓励倡导的目标-预算-考核-激励机制光明正大地拿奖金分享超额利润,不要偷偷摸摸做见不得人的事。
这里也结合本人的学习成长经历,分享一下如何本分做人和本质做事。
我出生在农村家庭,父母是农民,13岁时父亲因为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意外去世,父亲去世时上有三个老人需要照顾,还有我和妹妹两个孩子需要扶养,家里实在太穷。15岁初中毕业时,虽然成绩优异但班主任劝我读小中专,这样可以早点参加工作帮助母亲。
1999年18岁中专毕业,那时中专毕业生找工作已经非常困难,家里也没有任何背景资源,所以我在读中专时就自学了大专和本科,中专毕业时大专本科也基本读完了。
从读中专开始养成的学习习惯一直伴随着我,至今我始终坚持读书、写作和内部分享,最近这些年基本上每年能读大约50本书。大家可能会问,我这么忙哪还有时间读书?哪还有时间坚持跑步锻炼身体?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就看大家愿不愿意,认为它重不重要,如果重要性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自然就有时间。
中专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一家货架生产企业做推销员,500块钱一个月,包住不包吃,仅能维系吃饭,住的地方跟工人一样,一间屋子住十多个人。工厂很偏僻,离主城区非常远,我每天坐公交车倒两趟到市区,再靠步行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哪里有商铺装修就往哪跑。就是用最笨的办法,我当推销员3个月时间,居然做了30多万元的销售业务,成为货架厂最优秀业务员。
2001年我通过考试进入中国联通深圳公司工作,仍然非常勤奋,2003年因为业绩优异被破格提拔为最年轻的集团客户经理。我就是靠着笨拙和勤奋一步一步成长过来,同时敢于吃亏,比如说拿到奖金后,我没有买房而是先买了一台车,并且私车公用,主要是因为有车效率高,团队业绩好,奖金自然能够拿得更多。
我在2005年开始自己创业,最开始做交通产品,后来转型到高速公路的收费、监控和通讯等智能交通系统,从来没有因为跟某位领导关系好,拿个大工程挣大钱,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
2012年二次创业时意外进到了清洁供热行业,与北大同学一起投资了第一家热力企业,正式进入了清洁供热行业,十年过去由当初的100多万平米供热面积起步发展到如今近2亿平米。是什么支撑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实力?第一是自省和示弱,第二是吃亏和“存款”,第三是自律和勤奋。
自省和示弱。
创业一路走来我犯了很多错误,但在40岁之前就能经受这么多挫折,想一想真是自己人生宝贵的财富。因此要辩证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清醒认识到问题之所在,没有坚决去改变它。
我们应该像曾国藩一样,从失败和错误当中汲取教训,并做出改变,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而示弱是在谦逊的同时还要有同理心。中国有一句古话,“地低为海,人低为王”。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大海呢?一定是地势比其他地方更低,才能汇聚各方河流,聚成大海。什么样的人能“内圣外王”呢?就是比别人更加谦虚。我们很多领导干部,对同事对员工不够尊重,没有虚心汲取干部员工的意见。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学会向内修身,像曾国藩一样做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因为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
吃亏和“存款”。
很多人总是不想吃亏,总想从别人那里索取,我认为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就跟我们用的银行借记卡一样,平常你得“存款”,当你碰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支持时,才有可能取得出来。
只有平常多做好事,多“存款”,困难的时候自然有人伸出援手。
如果你干一件好事,或者觉得给公司干一件事,马上就想到要好处或者奖励,这就变成了交易。相反,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现世报不如来世报。
我经常跟我女儿讲,看不见的好处才是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帮别人干了一件事,帮完就把它忘了,不要想着马上跟人家要回报,要能延迟满足。回望这些年走过的路,我深深感恩,感谢人生中碰到的很多贵人,在困难时给了我很大帮助。
自律和勤奋。
很多杰出的企业家,比如说李嘉诚、任正非、宋志平等,他们都非常谦逊、低调,超常的自律。就像曾国藩一样,对自己非常严格自律,对他人很宽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受人尊敬和爱戴。
而勤奋是一个人能够取得一定成绩的前提,不管从事什么岗位什么职业,比他人更加勤奋和更多付出是基本条件。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本分做人的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懂,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更没有持之以恒的行动力,这就是我们跟很多优秀的、取得很大成就的人的差别。
本质做事是要遵循事物的一般规律去做事,用朴素的语言说就是按照常识做事。中国建材的宋志平董事长1993年出任北新建材厂长时,北新建材濒临困境,生产的石膏板面对民营企业的低价竞争中没有优势,宋总总结提炼“质量上上,价格中上,服务至上”的非常朴素的经营理念,长期坚持把产品质量和服务做好。
比如供热行业,就应该踏踏实实“供好热”和“服好务”,同时做到“收好费”,这就是供热行业的本质。夏季如果没有做好检修和技改,冬季自然就有很多不热问题难以解决,供热和服务搞不好收费率自然就上不来,这就是我们供热行业的基本规律。
很多人总想投机取巧去搞关系,以为跟领导关系搞好了,供热服务差不多也没关系,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要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位,不是一味地假借节能降耗的名义去降低老百姓家里的温度,而是要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精细化管理,通过一网调节和二网平衡,去达到真正的节能降耗。
什么时候我们敢于向全社会宣布供热室温不低于20度,而不是不低于目前法定的18度,就是我们自信的体现。目前我们还做不到,是因为我们的内功练得还不够狠,不够强,可能还得经过两三年的苦练历练才能做到。
因此我们要苦练内功,把踏踏实实给老百姓供好热、服好务当成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抓住和做好这个本质工作,才能做到让老百姓满意、让政府放心。
我们在做企业,也在做人、做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华,值得借鉴和实践。本分做人,本质做事,就是我的体会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