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菊与皇菊香
一年一度的婺源“皇菊季”结束了,与之前几年的大雨滂沱相比,今年算是幸运的,尽管两个多月无雨,但还算是丰收了,至少该采的都采了回来
我对皇菊有特殊的感情。
一是2013年的这个季节,我与皇菊结缘,因为一直用菊花做香,所以对“遗弃”的皇菊很有兴趣,后来真的收了很多做出了皇菊香。能长出皇菊的地方一定是好地方,况且婺源又那么的有“文化”,所以决定落户婺源。
二是遇见了培育出皇菊的“傻教授”——陈文华先生。老人家被奉为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是中国茶文化界泰斗级的人物。
陈文华教授于2004年7月来到婺源上晓起村,开始在那里打造“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他搞了农业合作社、幼儿园、茶文化展示馆。由于那里的农民还不富裕,老教授为了帮它们致富,就从黄山引进杭白菊来让农民种植。过程中偶然发现有几株黄色菊花长得异常茁壮,经烘焙试制后,开水冲泡饮用,非常好喝,村民们奔走相告。特别是2009至2011年间,央视几档财富类节目连续报道了陈文华教授和他的皇菊后,“晓起皇菊”一时名满天下。
为什么叫“皇菊”,经过与老教授交流,应该是因为这种菊花在可冲泡的菊花中是个头最大的,被他称为菊花茶之“皇”而得名。
还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讲清朝末年在扬州任两淮盐运使的上晓起村人江人镜告老还乡,带回皇家花园里面黄色菊花种子种到了田里,没想到生长得异常茂盛,浓香扑鼻,直接泡茶饮用不仅入口甘甜、汤色金黄、韵味无穷,而且保持了原有的功效。于是他派人专程朝贡,光绪皇帝视为国家瑞兆,品评其特点为“香、清、甘、活”,并赐名“皇菊”,就此流传开来。说它离奇是因为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六年,江人镜病死在扬州两淮盐运使的任上,根本没“退休”。所以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三是在老教授的鼓励下,我在香的品类里面注册了“晓起皇菊”商标,无形中又多了一种责任,让中国传统香文化以“皇菊”为媒介,走进婺源,充分利用婺源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为把婺源打造成中国天然香基地,多做贡献。皇菊,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它富含挥发油,是做合香的优质原料。与当归、川芎、郁金等配伍,可做出舒肝香;与艾叶、桂枝、香茅等配伍,可做出清肺香…六年过去了,皇菊香越发地成熟,它将成为婺源的新特产,走进千家万户,以此来致敬“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