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老师,超硬核!

2022-03-25 14:30 作者:学而思老师的日常  | 我要投稿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

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语文老师
舞蹈导演

……

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身份背后,却有着同一个姓名,她叫张赵乐。 2013年考入北京大学,2015年加入海军——南海舰队,2017年获得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9年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2020年加入学而思,正式成为一名老师,由此也拉开了张赵乐教育职业生涯的序幕。

图 | 张赵乐(一个字“帅”!)

她身上有很多“特质”,如乐观、自信、爱“折腾”;也有不少“标签”,如“女神”、“学霸”、“北大高材生”。当它们融合在同一个人身上时,一场场人生奇遇便随之而来。


谈及自己亮眼的履历,乐乐老师更多想表达的是感恩。感谢自己这些年遇见的人和接触的事,也感谢那个“爱折腾”的自己。她把在别人眼里可以看做“谈资”的华丽经历,选择沉淀在心底,作为一种养料,滋养自己,也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孩子们。

 在众多挑战与选择面前,她究竟是如何拥有如此丰富的经历?又为什么会坚定地成为一名老师?今天,思思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个在孩子们眼中超硬核的老师——张赵乐。



没有尝试和挑战的人生,不值一过!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乐乐老师,“才情并茂”最为合适。会跳舞、会烹饪、会插花、古筝十级、爱阅读、爱潜水……(此处省略N个字,篇幅有限)

 尝试与“挑战可以说是影响着乐乐老师人生选择的两大关键词,这也使得她有着比同龄人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格局,人生热血且饱满。

 “我觉得我们还年轻,想尝试就一定要尝试,毕竟人生还有很多个两年,以后老了再回忆起这件事,就不会为因为错过而感到惋惜。”

所以,当征兵季到来时,她顺利地通过了所有考核,踏入了蓝色军营,成为了一名军人。期间,她还随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

图 | 张赵乐军装照

经历过军营的历练后,乐乐老师认为参军经历对她最重要的影响是更加爱国并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眼界与格局。在部队里,她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国家、社会的立场去看问题,也学会了牺牲小我的意义。

如今,作为一名老师,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帮助孩子们拓展视野,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祖国给予我们的一切,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正是想要“尝试”的念头,成就了乐乐老师人生的重要篇章。据乐乐老师透露,她最近热爱潜水和水下曲棍球,虽然已经有很多特长,她也永远希望让学生看到新鲜的、勇于探索的自己。

关于兴趣,乐乐老师认为不用看得太严肃,喜欢就去尝试,尝试后还喜欢就继续做下去,不喜欢就再尝试,总能找到的。当这些兴趣转化为能力,就是找到了对的学习方法。“我学任何事都能迅速抓到重点,学得也会比别人快,比别人好。”这是激发兴趣的重要性,也是乐乐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的能力。

 图 | 热爱舞蹈的乐乐老师

在乐乐老师心中始终坚信:没有尝试和挑战的人生,不值一过!她希望把这种热情与信念带给孩子们,引领他们大胆尝试与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



教育乃国之大计,我愿意为此贡献一份力量

2017年,乐乐老师结束部队生活回归北大校园,完成中文系本科学业后,进入北大教育学院继续读研深造。毕业之后,乐乐老师综合权衡自己的专业所学与性格特点,选择加入教师队伍。

教育乃国之大计,乐乐老师希望能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做更多有益国家和社会的事情。

 图 | 爱笑的乐乐老师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加入学而思时,她说:“我很喜欢这种轻松的师生关系,喜欢这里自由的空间和可爱的孩子们,我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把我的认知与我认为好的成长方向分享给他们。” 

在乐乐老师看来,一个孩子最终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习惯至关重要,越早培养越好。乐乐老师非常注重孩子习惯和心态的养成,包括阅读习惯、思考习惯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 

抛开工作需要,乐乐老师本身就是个热爱阅读的人,她认为阅读可以开阔眼界给人启发,通过阅读积累还能大幅提升理解能力,而近年高考也对孩子这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个人发展而言,培养阅读习惯很重要。

 图 | 乐乐老师的书柜


在高频输入和大量积累的过程中,同时要保持思考的习惯,锻炼思维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认知,更新思维模式,才能真正驱动行为产生正向结果。

图 | 常常泡图书馆的乐乐老师


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乐乐老师特别关注孩子的方面。她希望孩子们尽量放平心态,全力以赴地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不会差,这样人才能走得长远,收获不同人生阶段的幸福感,绽放自己独特的美。

她经常跟孩子们分享,自己最喜欢《定风波》中苏轼积极潇洒的人生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尽管困难重重,我照样坦然过我的一生,这也是乐乐老师想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文学力量美与古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除了文学性,乐乐老师的课堂也非常注重逻辑性,希望在有逻辑的前提下,增加文学的广度与深度,希望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从文学中去寻找有助于个人发展的内在力量,提升人文底蕴。


我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高能”的孩子

头顶北大光环,乐乐老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实则不然,其实她用整个学生时代奋斗出了一个“逆袭的故事”。高中她的成绩波动很大,但进入高三后,她从一模560+分到三模690+分,实现了百分的跨越式进步,怎么做到的?

图 | 北大一角

归根结底,还是学习方法的差别,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配合上努力,高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乐乐老师深信:高分的人不一定高能,但高能的人大多数都是高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和工作,其实每个阶段人都在被筛选,而厉害的人却在一次次淘洗中越发闪光,根源是能力

乐乐老师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我想培养一批什么样的孩子?她的答案是:“不只是学习好,也能有终身幸福能力的孩子。”她认为:

  • 学习和思考能力是根学生时代,学习知识是一半,另一半是能力的学习。大学里和职场中,需要有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希望能够培养出孩子们这样的底层能力。

  • 自信和幸福的能力。很多孩子把成果当作幸福,我觉得这就很容易让人越长大,越丧失幸福,因为取得成果会越来越难,源自内心的充盈力量是幸福的前提。

  •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承担起自己那份责任。

在不同场景中,乐乐老师始终朝着自己的教育目标努力着,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帮助。其实,乐乐老师的培养目标与大多数家长不谋而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图 | 持续充实自己的乐乐老师

比如希望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家长就要多问孩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探究原因和逻辑,培养思辨力,让孩子多分享想法;想要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重在激发孩子的自驱力,而不是去下命令,这很重要。

乐乐老师认为,高能永远都是高分的前提条件,当孩子们真正拥有核心素养和面向未来的能力时,他们从中受益的绝不仅仅是高分,而高分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正如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乐乐老师就是在用自己的知识、阅历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孩子,帮助他们一步步靠近理想。

可以说,乐乐老师是众多学而思老师的缩影。除了知识,他们还想给孩子呈现更精彩的世界。思思有理由相信,在教育这条路上,一定有千千万万个张赵乐存在着,他们给孩子们带去无穷知识的同时,也在用行动给予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最后,致敬每一位用心做教育的人。


我的老师,超硬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