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近对早期母钱的研究发现
最近发现一些宋代母钱,其直径与厚度与同版大小相同,但其母钱特征十分明显,并且经过仔细检查后,排除现代后期人工加刀后期修穿的可能。且近日我在报国寺钱币交流会购得一枚乾元重宝广穿母钱,其铜质精致细腻,且泛冷光(青铜铜质,也就是白铜)。与我之前买的同样一枚母钱是同样的数据与直径,现两枚母钱均已割爱到昆山长青雅斋兄手中。


因近期这些发现,因此我提出如下假想:
一:通过乾元重宝母钱所设出的假想
两枚乾元重宝母钱均有作为母钱的翻砂使用磨损痕迹,并有不明显的脱模剂(翻砂使用)痕迹。但非青铜铜质母钱其大小数据略小于青铜铜质母钱,其相差差四分之一达到了一个铸造级别(0.5mm为一个铸造级别),但精度相同,而且肯定的是这两枚铸造级别相同,因此我有如下假想:
1,可能当时会从一批铸造出来的头炉钱币中找出一枚最精的适合做母钱的,然后将其用母钱工艺打磨修穿修字,虽其不是同一铸造批次,但其级别已经达到了一致。
2,可能由于祖钱磨损原因,铸造母钱的批次不同,第一批铸造的和最后一批铸造的由于祖钱磨损原因大小会不同。但此解释无法解释铜质不同的原因。
二:关于早期母钱铜质的问题

上图左为母钱,右为子钱,可对比两枚钱铜质。
个人所见标准早期母钱基本均为青铜(也就是白铜,但铜质精致细腻,且泛冷光),但有些市面流通售卖的小宋母基本为稍精于普通宋钱的铜质,或有些铜质相同于普通宋钱,个人认为部分根本不可能在过去作为母钱使用,所以有些个人假想认为部分修穿直径大宋钱只为早期头炉。
三:最早的母钱是何种钱币



个人所见最早母钱为开元母钱,90年代的甲乙丙丁泉谱中记载了乾元重宝母钱,且此谱上标为是中国最早的母钱。但个人认为开元为最早的母钱,且本人手中有一枚,从未见第二枚。(确定不是孤品,开元铸造量非常大,只是市场认知藏家太少且存世量太少)
四:为何部分铁母直径小于或与铁钱相同?


此事件笔者也曾研究,发现此种说法:少部分铁母可能是由铁钱翻砂铸造,然后再打磨修穿等,但此种钱币很可能已经不是用于铁母用途了,很可能是其他一种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