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懂 | 63.社会的三大差别
2023-06-15 20:44 作者:小马大研-马理论考研 | 我要投稿
“三大差别”是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但是,这些发展是以某种程度地牺牲农业、乡村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在阶级社会中,这三大差别发展成为三种严重对立的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对立,是整个社会不平等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生活不和谐的重要根源。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利益对立的消除,由于旧式分工的消除和人的全面发展,三大对立归于消失。特别是城乡对立,由于它集中体现着工业和农业之间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它的消灭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在活动方式和环节等方面的差异并不会完全消失,但这只是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表现,而不再具有利益差别和利益划分的意义。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都是对人类理想社会形态的展望。共产主义社会按照其成熟程度的不同,分成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后人将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一个人人各尽所能、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
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相联系,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这是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人的精神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上。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现为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也具有高度的觉悟,乐意为社会公共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