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胜族」图集:拓跋鲜卑“融合之路”文物展(之四)

武威大马文化
NO.0019 - 西北胜族
大同市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您看了吗?

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在最近几年,是非常火热的一个话题。而北朝,是魏晋南北朝研究中的关键。但您真的知道什么是北朝吗?
北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朝上承姑臧遗风,下启隋唐制度。可以说,北朝为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中,重点强调了凉州文化对北魏的影响:“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西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然后始知北朝文化系统之中,其由江左发展变迁输入者之外,尚别有汉、魏、西晋之河西遗传。”
大家也许不大了解中国的历史学家对唐代的断代史研究的进展,在陈寅恪之前,我们对隋唐制度是很陌生的。20 世纪 40 年代才由陈寅恪的两部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唐代政治的来源及其演变提出了新的见解。
陈寅恪把凉州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魏晋南北朝的研究提供了独到的见解。但陈寅恪先生的著作阅读门槛很高,很多读者表示难以理解。其实,只要明白了姑臧遗风的内涵,就可以轻松理解陈寅恪先生的著作了。











那什么才是姑臧遗风呢?请看大同市博物馆收藏的北魏司马金龙墓石雕柱础。司马金龙的石雕柱础是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文物,颇有汉风胡韵。
司马金龙这个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的九世孙,就是北魏司马金龙!这样的人物,所拥有的器物必然也是不同寻常。
司马金龙墓石雕帐座,雕刻有伎乐童子作击鼓、吹觱篥、弹琵琶和舞蹈等状,尽显姑臧遗风。实际上,这就是学界热议的《西凉伎》,也是大家都熟知的西凉乐舞。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唐之胡乐多因于隋,隋又多传自北齐,而北齐实承北魏。当然北魏胡乐又是由凉州及河西传入的。追本溯源,北魏至唐数百年间宫廷乐舞的源流,均与凉州和河西地区息息相通。”







*武威,古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姑臧、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七级城、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原创文章,所用图片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西北胜迹」「西北胜族」「西北地理」「西北历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