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老兵九死一生 他们怎么看《COD14》的残酷厮杀?(下)

2017-11-21 20:16 作者:游民星空官方  | 我要投稿

  当11月16日,两支部队忙于换防时,美军突然打响了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在不到50平方英里的森林地带,他们的4000架战机投掷了近10000吨炸弹,这给换防中的守军制造了惊人的损失。该师的军士维尔纳·奥勒里希(Werner Aulerich)写道:

  “无论是阵地、村庄,还是开火阵地,甚至是十字路口,都遭到了密集的轰炸,对我来说幸运的是,当时我在去后方指挥部的路上,因此幸运地捡了条命。对于当时的惨状,任何言语都是乏力的,我只想说的是,当我亲自率领增援部队赶到时,许多部下甚至已经无法辨认出前线的地形。”

  在攻势发起前,第1步兵师事先撤退了几英里,以避免被轰炸波及。但当他们跨越无人区,来到德军的阵地前时,依旧遭遇了猛烈的火力。事实上,德国人已经设法重新组织他们的战线,甚至迂回到了进攻者的侧翼。

游民星空
许特根森林战役中,第1步兵师的大致进攻路线(蓝色)和当面德军的大致部署位置


   第12国民掷弹兵师的军士埃尔文·弗伊普费尔(Erwin Feuerpfeil)写道:

  “我们开火之后,许多美军由于惊慌,反而开始聚成一团,这形成了一个大目标。大约15分钟内,我们用机关枪不停地向他们开火。稍后,迫击炮和重炮也加入了这场何尝……在战斗间歇,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看着挣扎的伤者,内心有种说不出的快感,但也感到非常邪恶。美军最终进入了被遗弃的前沿阵地,并召唤了反击炮火,不过我们还是抓获了一些战俘,并将他们带回了己方阵线。”

  尽管如此,在美军的强大攻势之下,第12国民掷弹兵师仍被迫放弃许多地段,由于小村哈米希(Hamich)及232高地都靠近一条交通要道,因此,它们㛑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为守住这些地区,德军派遣了第47国民掷弹兵师,以及第116装甲师的一个分队——“拜尔战斗群”,尽管后者装备了坦克和火炮,但仍然无法阻止美军夺取这两处阵地。

游民星空
德军在哈米希附近遗弃的一处阵地,之前守卫在当地的第12国民掷弹兵师麾下的第12燧发枪手营


  阿克谢尔·魏德曼上尉(Axel Weidemann)是拜尔战斗群的一位豹式坦克指挥官,11月18日,他的部下就驻守在232高地附近,他后来回忆道:

  “清晨,冯·匡特(von Quadt)的坦克被部署在一座高地附近的路旁,试图迎击之前已经查明、在格雷塞尼希(Gressenich)以北集结的敌军坦克。同时,美军显然也认识到了这座高地的价值,并很快发起了铺天盖地、且越发猛烈的炮击,我们的坦克就像是在平底锅上煎烤一样,被大口径炮弹击中、起火、燃烧……随后,该高地被赶来的美军步兵攻陷。最终,只有一辆能动的坦克从前线返回了。”

游民星空
被美军炮火击毁在哈米希附近的德军四号坦克,隶属于第116装甲师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决定对哈米希发动反攻,为避免空袭,反击的时间被定在了傍晚时分。作为拜尔战斗群麾下、第116装甲侦察营的营长,斯特凡少校(Stephan)这样记录这次反击战的经过:

  “夜幕降临时,全营搭乘坦克和各种装甲车辆向2千米外的哈米希冲去。这次进攻是如此出其不意,敌人几乎丢弃了所有装备。在村镇陷落后,它准备按计划交给一个后续赶来的步兵营(第47国民掷弹兵师的第104团)。

  一个小时后,敌人的炮火倾泻而下。看上去,整个亚琛地区的敌军炮兵都得到了命令:‘向哈米希集中火力!’指挥车首先被白磷弹命中,无电线员和司机被烧死在车中……同时,两辆坦克和一些装甲车也被击毁,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火炬。在20分钟不间断的炮击后,敌军步兵开始攻击。由于人员和车辆损失巨大,原本占领村镇的我军被迫撤出,至于赶来接防的步兵营则在道路上被炮火消灭了——再一次,由于敌人的火力优势,我们的胜利最终化为了泡影。”

游民星空
第116装甲侦察营营长施特凡少校:“看上去,整个亚琛地区的敌军炮兵都得到了命令:‘向哈米希集中火力!’”图中展示的,是被美军收复后、化为残垣断壁的哈米希村


  事实上,哈米希之战只是许特根森林战役中,德军处境的缩影,他们的反击虽然取得了出其不意,但总会是在美军的炮火优势面前败北。在官方战史中,美国方面对此尖刻地评论说:

  “德军的反击只会白白浪费兵力,而这些兵力,原本是可以争取到许多防御时间的。”

  按照德军方面的记录,在一周战斗后,第12和47国民掷弹兵师防线已支离破碎。第12师的师长恩格尔写道:“第12国民掷弹兵师……每个团只有大约300-400人,至于每个连的战斗兵力只剩下了15-20人。”

  第47国民掷弹兵师情况则更为糟糕,面对第1步兵师的持续打击,到23日,该师的战斗人员只剩下了300-400人。

  第116装甲师的拜耳战斗群同样流干了鲜血:其原有的17辆豹式坦克只剩下了两辆,许多下级单位全军覆灭。11月21日,第675装甲工兵营第3连的沃尔夫-博尼施军士(Wolff-Boenisch)在日记中写道:

  “除了少数士兵外,我们在许特根森林部署的第3连,几乎都随全体军官成了俘虏。”

  11月25日左右,上述部队被撤出前线,替换它们的是第3伞兵师,该师也是第1步兵师在诺曼底的老对手。但无论是战斗力还是装备,该师都很难和原来的状况相提并论。1944年8月,该师几乎在法莱斯包围战中全军覆没,师长理夏德·申普夫中将也身负重伤,而当1944年11月、该师重返前线时,整个部队的状况早已今非昔比。

游民星空
第3伞兵师新任师长瓦德亨少将,他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担任行政职务,严重缺乏部队指挥经验


  此时,该师的主力是新补充的数千名新兵,他们的素质相当值得怀疑。另外,师长瓦尔特·瓦德亨少将(Walther Wadehn)也缺乏作战经验,这也成了该师损失惨重的另一个原因。

  令情况雪上加霜的是,第3伞兵师刚抵达战场,便遭到了无情的炮火打击,在许特根森林东北部的203高地,该师第9伞兵团的一个营因此直接溃散了,这次事件也成了该师组建以来最大的惨败,为此,该团团长冯·霍夫曼上校(von Hoffman)受到了上级的严厉质询。

  对《COD14》主角所在的第1步兵师来说,这次胜利无疑是一个好兆头,但没有人想到后来事情会出错——尤其是当他们前往梅罗德农庄(Merode)时。负责守卫梅罗德的,是第3伞兵师的第5伞兵团,当时,该农庄已被设计成了一个陷阱。该团团长卡尔-海因茨·贝克尔中校(Karl-Heinz Becker)这样回忆说:

  “1944年11月26日,我们从第115掷弹兵团手中接过了朗格威赫(Langerwehe)和梅罗德之间的战线,其中第1营将指挥部建立在一座较大的民房中,而第2营则把营部设在了梅罗德庄园的地下室里。感谢老兵们的努力,整个农庄被迅速改建成了一个伏击场,一些平民直到28日晚上仍然没有离开村庄,因此,他们只得被安置在庄园的酒窖中。

  28日深夜,美军先头部队开始在护林员小屋附近出现,同时传来了装甲车辆的嘈杂声。但我们保持着开火纪律,直到美军离开森林、踏上村外的空地时,才将猛烈的火力倾泻在他们头上。跟随敌人的坦克在昏暗中成了火箭筒的目标,还有一些因为驾驶不慎滑进了泥泞的山谷里。

  一部分美军攻入了村庄,但他们很快便被被切断。我的部下不顾炮火,接近到离对方只有30米的地方,并在近战中歼灭了敌人。不过,仍有漏网之鱼在地窖中躲藏了好几天,根据审讯,他们来自美军第1步兵师第26步兵团。”

游民星空
在梅罗德作战的德军第3伞兵师士兵


 

游民星空
卡尔-海因茨·贝克尔中校:“跟随敌人的坦克在昏暗中成了火箭筒的目标,还有一些因为驾驶不慎滑进了泥泞的山谷里。”图中展示的是被美军遗弃在梅罗德的坦克和坦克歼击车,摄于12月美军收复这座农庄期间

 

  事实上,贝克尔得到的情报是正确的,这些部队来自第26团的E连和F连——在梅罗德附近的战斗中,他们只有13人活着返回了己方战线。一名历史学家写道:“在损失了E连和F连之后,第26步兵团再也无法展开强有力的攻势。”——这也标志着第1步兵师许特根森林之战的结束,此时,该师的伤亡已经突破了4000人的大关。

突出部战役

  当1944年冬季来临时,西线双方就像是一对精疲力竭的拳击手,既虎视眈眈,又无法迅速将对方一拳击倒。战场迎来了短暂的平静,利用这段时间,第1步兵师被调往了比利时-德国边境的一片森林地带,以更好地恢复实力。在当地,情况似乎相当平静,甚至德军的骚扰性炮击都减少了。盟军情报机构则不止一次向上级宣称:德军失去了发动大规模攻势的能力。

  事实上,它只是美军的美好的幻想,灾难正在暗中酝酿。1944年秋季,德军便在制定一项浩大的反击计划,该计划将以浓雾为掩护,出其不意地打击盟军的弱点。在短时间里,德军调集了25万人的部队,并将比利时-德国边境的阿登森林选做了进攻的重心,这次攻势的目标非常明确,这就是将盟军赶入大海,进而扭转对德国不利的战局。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使命召唤14》中,突出部战役一节的截图


 

游民星空
《COD14》过场动画中突出部战役的局势图,如果细看,会发现其中美军部队的番号实际完全不对……


 

  正如德军指挥官期待的那样,战役之初,他们利用混乱击溃了大批美军部队:第28和106师横亘在德军坦克的前进之路上,几天内就损失了超过60%的官兵。尽管第1步兵师并不在前线,由此避开了最猛烈的攻势,但在白雪皑皑的阿登森林,他们还是将与许多难缠的对手遭遇。

  在叙述这些战斗之前,我们需要对突出部战役中、第1步兵师的部署进行简单介绍:事实上,和前几次战役不同,在接到警报后,该师实际是被拆分成了几个部分。其中,第18步兵团被派往后方,以搜索被空投到后方的少量德军伞兵,第26步兵团则被配属给了第99步兵师,他们在德军突破口北部的重镇——比特根巴赫(Bütgenbach)建立了一道阻击阵地;而在更西面,第16步兵团则据守着小村比莱尔(Belair)和附近的地区。

游民星空
美军第1步兵师及当面德军部队在阿登战役中的部署情况,该师实际位于德军突破口的北部,并幸运地逃过了德军猛烈的主要攻势

 

  突出部战役中,最先与德军进行大规模交锋的部队,来自第16步兵团——该团也是“大红”丹尼尔斯所在的单位。在剧情叙述中,丹尼尔斯这样写道:“这里冰冷刺骨,接下来的战斗会非常艰辛。”

  现实的确如此。历史上,第16步兵团遭遇的是他们的老对手、重返战场的第3伞兵师——但这个师同样处在非常糟糕的状态。在许特根森林的战斗中,该师遭到了严重削弱,仅冯·霍夫曼上校的第9伞兵团伤亡便达到了1400人。另外,该师还严重缺乏装甲车辆,士兵也未能从之前的疲惫状态恢复过来。

  在突出部战役开始前,第9伞兵团的一名连长海因茨·菲克(Heinz Fick)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就在我给母亲写信的时候,传来了出发的命令。在第二天晚上,我们离开了之前的阵地。美国炮兵一直在开火,但幸运的是,我们没有遭遇任何损失。我们前进了超过60公里,由于每个人必须携带很多东西,因此都感觉疲惫。我们向南抵达了艾菲尔地区(Eifel)。这里已经是冬天了,道路被冰雪覆盖,但我为士兵们感到难过,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收到承诺下发的冬衣。”

游民星空
海因茨·菲克上尉:“我为士兵们感到难过,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收到承诺下发的冬衣”


 

  战役开始阶段,第3伞兵师接到的任务是:为党卫军装甲师打开一条道路,随后,他们将调头向北,扩大突破口,同时抵御美军的反击。12月16-18日,该师始协助友军占领了三个重要的城镇——兰策拉特(Lanzerath)、丰斯菲尔德(Honsfeld)和法伊蒙维尔(Faymonville)。但同时,美军也在调兵遣将,很快第1步兵师的第16步兵团便封锁了他们的必经之路。

游民星空
在突出部战役之初,一些搭乘虎王坦克的第3伞兵师士兵在同一名摩托车传令兵分享香烟


 

  鲁迪·弗吕贝瑟尔(Rudi Fruhbeisser)是第9伞兵团第1营的一名上等兵,他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

  “经过漫长、艰难的行军,我们于(12月21日)8时15分到达了法伊蒙维尔。在当地,美军似乎放弃了一切……但在村内,有一个‘惊喜’正等待着第1营。营长得知,我们将在第5伞兵团一名年轻上尉的指挥下,进攻贝莱尔村,尽管这个村庄横亘在从韦姆(Waimes)通往比特根巴赫的道路上,本身只有6间民房和一座小教堂,但这道命令似乎并不容许任何质疑。”

  第9伞兵团第1营第3连的京特·迈尔(Gunther Meyer)也有类似的看法:

  “突然,我们接到了攻击比莱尔的命令:它显然是荒谬的。作为伞兵单位,我们却要像普通步兵一样投入前线,还无法得到任何重型武器(如坦克和大炮)的支援。当时,能提供协助的只有六门迫击炮。我们也没有任何冬季作战服和伪装服,因此只能猜测,上级显然认为这次进攻有‘更重要的意义’。”

游民星空
京特·迈尔:“突然,我们接到了攻击比莱尔的命令:它显然是荒谬的”

 

  踏着皑皑积雪,德军伞兵开始向着贝莱尔进发,但此时,第16步兵团已经在当地设置了阵地和观察哨,炮兵则在后方严阵以待。

  鲁迪·弗吕贝瑟尔这样叙述随后的经历:

  “在进攻过程中,我们将暴露在敌军火力的直接打击下……我们这些‘老人’表示强烈抗议,但上级依旧固执己见!果不其然,当全营开出集结地时,美军的烟火表演开始了!在这个地区,一定要有一个炮兵观察员,他的技术非常高超,否则炮火根本不可能那么准确,我们甚至无法向前移动几米!伤者的喊叫从四面八方传来。

  第1营陷在了一片树林中,由于白磷弹,一部分森林已经升起大火,另一部分则被彻底夷平。空气中传来炮弹划过的嘶嘶声,我看见战友的头颅被弹片生生割下!最后,我们带着尸体和伤员撤回了法伊蒙维尔,但许多伤员根本无法得救,因为一旦救护车试图接近,便会招致炮火的连续打击。”

游民星空
鲁迪·弗吕贝瑟尔:“我看见战友的头颅被弹片生生割下……”


 

  对第3伞兵师来说,比莱尔的战斗既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在最初的战斗中,该师已经遭遇了激烈抵抗,而美军第16步兵团的出现更证明,他们很难像原计划那样、继续攻入美军纵深,随后,双方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并一致持续到圣诞节结束后,而同时,在第26步兵团的防区,战斗也达到了高潮。而这一系列交锋,最终让战场的局势迎来了转折。

  在比特根巴赫地区,第26团迎战的德军主要来自两个单位,其中之一是第12国民掷弹兵师,该师的师长依旧是格哈德·恩格尔少将,和第3伞兵师一样,该师也是在短暂休整之后被重新投入到了前线。

  但在阿登战役中,该师的作用更像是配角,真正的主角则是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该师的士兵主要是年轻的志愿者,1944年夏天,他们曾在诺曼底进行了许多成功的防御战,并迫使盟军多次修改作战部署。

  当时,“希特勒青年团”师的指挥官是胡戈·克拉斯上校(Hugo Krass)——一位精明强干的东线老兵。然而,现实却令克拉斯非常沮丧。该师虽然满员,但其中的老兵却极为有限。另外,装甲车辆、火炮牵引车、以及弹药和燃料都严重缺乏——按照他自己的评估,该师只能执行“有限”的进攻任务。

游民星空
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师徽,该师曾在诺曼底进行了血腥的防御战


 

游民星空
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师长克拉斯上校


 

  克拉斯的担忧很快得到了证明:阿登战役最初几天,“希特勒青年团”师几乎寸土未进。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将矛头转向比特根巴赫——这里也恰恰是第26团的防区。虽然该团在许特根森林蒙受了惨重伤亡,但这一次,他们却获得了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同时,他们还得到了背后群山中的重炮支援。

游民星空
突出部战役中的美军重炮,它们的强大火力最终抵消了德军进攻的出其不意


 

  第一支到达比特根巴赫的部队,是12月18日中午到达的布雷默战斗群(Kampfgruppe Bremer),这是一支侦察部队,当其中一个车辆分队向比特根巴赫推进时,他们很快被隐藏的美军炮兵开火击毁。这场战斗只是一个开始,“希特勒青年团”师的主力在12月19日凌晨陆续抵达了。随后的几天里,他们以装甲车辆为先导,不断进攻第26步兵团的阵地。

  在进攻部队中,就包括了该师的装甲团第3连。最初战场非常安静,但他们也知道美军已经严阵以待,并准备向他们投射致命的火力。第3连的一名成员对这次进攻记述道:

  “……在我们右侧约100至150米矗立着一排高大的云杉。那些树在牧场的顶端遮挡了远方的视线,而我们的目标——庄园肯定是在那个看不见的区域。牧场上还有一些薄雾,但很快消散了。这时所有装甲兵本能似地把炮塔指向右翼的云杉树方向。目前为止还没有交火,但这种沉寂非常压抑,让人提心吊胆。我们一边前进,一边用炮塔机枪向云杉树方向开火——这是在向想象中的敌人射击……

  席滕黑尔姆的坦克刚开到森林的一个突出处,突然尾部腾起火焰,如同一团鬼火。浓密的黑色蘑菇云笼罩了他的车辆,只有两个人弃车逃生。黑尔斯上尉命令占据位置,警惕着三点钟方向。他站在炮塔里,再一次查看地图,然后他发射了一发信号弹,以指示前进的最终方向。

游民星空
被美军击毁在比特根巴赫附近的一辆四号坦克,左侧可以看见一辆设伏中的美军M10坦克歼击车


 

  信号弹在通向庄园的斜坡上空消失了。我们等待着‘前进!’的命令,但迟迟没有回音。我望了望他的坦克。天哪,炮塔起火!黑尔斯已经从视线中消失……美军开始了毁灭性的炮击。牧场被蹂躏得千疮百孔,几辆坦克被直接命中。接着,敌人开始用反坦克炮狙击恩格尔少尉的坦克。他的坦克后撤了约20米,尾部处于树林内,希望获得较好的视野。同时,他在无线电中推测,在云杉树处——也就是我们最初怀疑的位置——有至少两门反坦克炮。

  他快速地向树梢发射高爆弹,希望能用弹片杀伤敌人炮手。此举果然奏效,好几名美军逃进了附近的森林。他立刻驾驶坦克冲到云杉树处。这是他第一次清楚地看到庄园,于是毫不犹豫地开火。在此期间,美军的炮击一直凶猛异常。恩格尔少尉的坦克没能幸免,但车组成功弃车,只有无线电员二等兵费茨(Fitz)的一个指头被打掉。”

  威利·克雷奇马尔中士是参战的另一名德军坦克车长,他对此补充说:

  “……坦克的右侧主动轮被炸飞了一半,履带彻底脱落,导致机动力完全丧失。约150米外的一排树和树篱仍然被美军步兵占据着。我们用炮塔机枪、车体机枪和高爆弹抵挡了一阵,但面对如此密集的炮击,接下来我们只能‘装死’了两个钟头。原先白雪皑皑的牧场变成了黑色……

  其它的四号坦克和自行火炮同样惨遭厄运,它们被炮弹直接命中。14时前后,邻近的连开回了一辆坦克。他们把我的坦克拖回到履带上。然后我们冒着密不透风的炮火临时固定好履带,并利用剩下的半个主动轮,用几乎是步行的速度开了回去。”

游民星空
被德军遗弃在比特根巴赫附近的坦克残骸

 

  同样,伴随的步兵也陷入了炮火轰击之下,卡尔·莱特纳尔中士(Karl Leitner)是该师的一名排长,他这样叙述当时的情况:

  “……这是部队整补之后第一次参战,只有士官有实战经验。前进途中,我们穿过了一个缓缓升高的稀疏林地。突然间,敌人开始了炮击。排里的一名候补军士和我跳进右前方一条壕沟,它正冲着敌军阵地,深度足有一米。我们蜷缩着躲在那里。这次炮击非常集中,为时大约一个钟头,它困住了我们排的前锋。估计十分钟后,一发炮弹打到我们右侧,可能击中了树干。我虽然身处壕沟,也被弹片殃及。那名候补军士一定是肺部受重伤,挣扎一会儿之后就死了……然后,有炮弹在我后面的树上炸响,弹片击穿了我的左踝。我钻到了死去战友的身下……下午,炮击仍然在继续,我们排的全部三名候补军士,还有我本人,都失去了战斗力……”

  德军的伤亡极为惊人。按照一份统计报告,12月16至23日,“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损失了568人,另外,第12国民掷弹兵师则损失了753人,但这一数字也许被严重低估了,按照美军方面的记录,仅在比特根巴赫三天的战斗中,德军就遗弃了至少500具尸体。

游民星空
被遗弃在比特根巴赫庄园附近的德军尸体


  在进攻中,德军的鲜血也在流干,当圣诞节来临时,他们已损失了一半的装甲车辆,但无法获得更多的进展。

  随着战局逐渐好转,美军开始谋划反击,而第1步兵师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从第3伞兵师手中夺回法伊蒙维尔。

  这场经过长期准备的战斗终于在1月中旬打响了。战斗进行得极为艰苦,但美军最终将德军逐出了村镇。在这个过程中,第3伞兵师也蒙受了高昂的代价。作为第9伞兵团的第2连的连长,海因茨·菲克上尉在一封信中写道:

  “情况令人震惊。在美军的猛烈攻击之后,我所在的营几乎荡然无存。而我的连队——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只是勉强得以突围而出,一部分被纳入了第8伞兵团,另一部分则被编入了另一个营。我向团长冯·霍夫曼报到,后者让我接管了全团的预备队。这支部队规模很小,任务是在敌人突破时展开反击。愿万事如意,让我和部下们能取得胜利!

  如今,整个骄傲的伞兵团,现在只剩下了一个战斗群。即使是一名少校,也最多只有50名部下可以指挥,他们静静地驻守在散兵坑里,没有温暖的食物,没有篝火……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生力军抵达。作为普鲁士军人,我们期待上帝让局势发生有利的改变……”

  但这一愿望是徒劳的,1945年1月20日,一场炮击降临在第9伞兵团的阵地上,海因茨·菲克上尉也在炮击中当场丧生。1945年3月,第3伞兵师在莱茵河沿岸的战斗中全军覆灭。

游民星空
1945年初,一名被美军第1步兵师俘获的第3伞兵师成员,与阵亡者相比,他显然很高兴从战争中得到了解脱

从莱茵河到战俘营

  而1944年末的阿登战役,也成了西线德军的最后一次高调登场,对德国人来说,随后的战斗几乎是几乎是一败涂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军长驱直入抵达了莱茵河,进而突入了第三帝国的心脏地带。

游民星空
第1步兵师在北非-欧洲战场的战斗路线,出自该师在战后发行的一本纪念刊物


  此时,纳粹德国也是行将就木,1945年5月,随着柏林陷落,持续仅6年的欧洲战事落下了帷幕,胜利者们规划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他们也在幸存者的人生中添加了一副喜忧参半的画卷。很多人后来书写了自己的回忆录,一些退伍军人协会发展壮大,以分享彼此的经历、铭记失去的战友、重温过去的胜利和灾难——他们留下的不只有大量的第一手记录,还有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虽然如今,这些战斗早已成为昨日的故事,但在诺曼底、在阿登高原、在莱茵河畔,那广阔的天空、幽深的森林、和错落有致的景观仍在——只要人类不曾健忘,那么他们就一定会记得当年整整一代人亲历的、刻骨铭心的战斗岁月。



德国老兵九死一生 他们怎么看《COD14》的残酷厮杀?(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