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档案:德军对KV-1和KV-2坦克的详细描述
简介: KV-1和KV-2坦克厚重的防护给苏德战争爆发之初的德军装甲兵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这两种坦克此前并未被记录在德军的苏军坦克识别手册中,因此在战场上首次遭遇它们后德国人不免感到十分吃惊。本文展示的文件是战争开始几天后德国第4装甲集群对于这两种KV坦克的一些基本描述(虽然是刚刚接触,但凭借一些测量结果和缴获的苏军相关资料,内容还算详细,不过难免会有错误),其中着重介绍了德军现有武器对它们的打击效果。
(下有本人中文翻译)
。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档案馆www.bundesarchiv.de)
原文大意:
(翻译如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致 陆军最高统帅部(OKH) 陆军总参谋部 东线外军处执行官 1941年6月24日至26日,第4装甲集群在Rossienie东北方的坦克战中将29辆俄制坦克瘫痪或击毁。这些坦克型号未被列举在“苏联最重要的装甲车辆”手册中或者被描述得严重失实。它们的抗弹性能和越障能力令人惊讶。 截至目前我们得到了以下参数,其部分来自测量结果,部分来自坦克乘员的教学记录。 重量:42.5吨(似乎是出厂重量)。如果这个数字正确,那它指的应该仅仅是安装加农炮的坦克
(译者注:原文这里将KV-1说成是Kanonen-Panzerwagen,意为安装加农炮的坦克,而对于KV-2的152mm火炮,德军称之为Haubitze,即榴弹炮)
武器:有两种主要型号,使用同一种底盘和行走装置。 型号1:a)炮塔搭载一门76.2mm L/30坦克炮 炮口初速635m/s 炮弹重量6.23kg 炮弹装药1.08kg 火炮最大膛压:2320kg/平方厘米 射程:约45°仰角射击时达到12.5km 火炮俯仰角:约-6°至+25° 炮管重量:450kg 除炮管外其他后座的部分445kg(?) 采用半自动落楔炮栓 备弹量111发 b)配备4挺机枪,采用气退式自动原理,备弹量:42-48个“弹盘”(扁平的弹鼓),每个容弹量约50发 机枪布置:1挺机枪安装在车体前部的球形防盾中,位于驾驶 员观察缝旁边,与大灯的位置对称;1挺机枪装在炮盾中,紧挨着火炮,且没有伸出装甲;1挺机枪位于炮塔后方的球形防盾中;1挺机枪视情况置于炮塔舱门处的可旋转防空支座上;1挺机枪存放在车体内。炮塔的侧面和车体上还钻有圆形的自卫射击孔供机枪和手枪使用。这些孔可由大头朝外的锥形密封塞从内部打开和关闭。乘员可利用掩蔽反射镜从观察缝观察车外。 c)近战武器:手枪、卵形手雷、50mm迫击炮 型号2:a)炮塔搭载155mm L/25榴弹炮。准确数据不详。可以观察到炮管较短的后座行程和整个炮管的重量分配。该炮采用曲柄螺式炮闩。药筒长达30cm,是由切割成螺旋状的铁片包绕而成。 b)和c)机枪和近战武器的配备情况与型号1一致,但固定安装的机枪数量要少1-2挺。 结构:长度(算上履带)6.85m 宽3.3m 高约2.5m
(译者注:这个应该是KV-1的车高)
底盘离地高度50cm 车体装甲盒宽度1.90m 炮塔为七边形
(译者注:说明这里描述的是1939型KV-2)
,呈现稍长的椭圆
(译者注:这里不知道指的什么意思)
进出舱门较小且呈圆形,一个位于炮塔顶部,一个在驾驶座上方,还有2个在发动机上方。 乘员:4人
(译者注:KV-1和KV-2的乘员分别为5、6人,此数据有误)
装甲:采用最好的钢材,为轧制钢板,一部分是弯曲的,且焊接在一起。驾驶员正面、侧面、炮塔各侧均为75mm。炮塔和车体顶部30mm。车地板35mm,舱盖25mm。 行走装置和驾驶特性: 采用70cm宽的重型钢制履带。履带片数量为78-89个。 爬坡能力:45° 越障高度:1.2m 涉水深度:1.8至2m 越壕宽度3m 该坦克能通过碾压装甲运兵车和重型野战榴弹炮(比如用一侧履带从前面轧过炮管和左侧炮轮之间的瞄准具)而将其摧毁。 速度:慢速 3.54km/h 1档 6.8km/h 2档 10.7km/h 3档 16.7km/h 4档 29.52km/h 油料携带量:610L柴油和55L润滑油 公路油耗2.5L/km,续航达230km。越野油耗约3.5L/km,续航能力175km。 发动机:V-2K柴油机,12缸,呈60° V形布置。气缸:直径150mm,左排活塞行程180mm,右排186.7mm。总排量38.88L。压缩气压:15-15.8kg/平方厘米。转速:最高3000转/min,最低600转/min,通常1900转/min。通常转速下功率550马力。 电力设备24V,1000W,由4台“BST”-144 12V电池串并联而成。还有2台各6马力的“SMD4628”起动机,共12马力。 无线电设备:一台发射机,一台接收机,一台发射和接收机转换器,4台“NKN”蓄电池,4m长的鞭状天线 应对措施: 37mm和50mm反坦克命中后只能留下2.5至3cm左右深的弹痕,但这里并没有使用Pzgr.40穿甲弹,否则50mm反坦克炮肯定能击穿。l.F.H轻型榴弹炮发射穿甲弹也无效。88mm高炮使用穿甲弹能顺利击穿。150mm榴弹炮和88mm高炮的高爆弹射击底盘无效。S.F.H 18榴弹炮和88mm高炮的高爆弹或混凝土破坏弹直接命中履带能使坦克无法移动。S.F.H重榴弹炮瞄准地面射击后弹起的跳弹能否击穿该坦克目前为止还没有确认。 计划进行的射击试验至今还未实施。 其他的应对手段有:T-地雷 集束手榴弹对车顶盖的破坏效果很好。爆破小组多次成功逼近坦克,尤其是从侧面,因为该车不够灵活,武器也只能有限而缓慢地转动。使用汽油瓶也能成功打击该坦克。 通常车辆失去移动能力后,成员会继续在车内战斗等待援军。弹药和油料很多时候都会在战斗中耗尽。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 总参谋长
这里再展示另一份文件,简要介绍了德军当时部分武器对KV-1、KV-2坦克的毁伤能力,同样来自第4装甲集群1941年6月26日的报告。
内容大意:
关于对付俄制重型坦克(50吨)的指示
(译者注:这里的50吨是德军的估计重量,并不具体指代哪一种KV,而是兼指KV-1、KV-2两款坦克)
以下情况下可取得击穿:
1)Pak38反坦克炮使用50mm Pzgr.40穿甲弹 最远400m 2)50mm坦克炮使用50mm Pzgr.40穿甲弹 最远200m 3)47mm反坦克炮(捷克制)使用47mm Pzgr.40穿甲弹 最远200m 4)88mm Flak18和Flak36高炮使用88mm Pzgr.穿甲弹 最远1000m
以下装甲表面正对士兵时,射击可造成伤害:
1)正面,除了炮盾之外 2)侧面:所有装甲表面 3)车尾部只有例外情况下才行,但炮塔背面可以 88mm Flak18和Flak36高炮也能击穿炮盾。
此外,该文件所附的报告里还说75mm高爆弹打履带能瘫痪坦克行走能力,这里就不贴原文了。
全文完,感谢阅读(注:封面、头图为网上下载图片,非档案原件,仅为美观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