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工开物》的尴尬命运

2021-10-19 16:35 作者:名著与历史  | 我要投稿

一提到《天工开物》,很多人就会骂骂咧咧的,说是清朝禁书,等等。有些人也开始造谣说,《天工开物》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事实上是怎么样呢,翻遍史料,并没有外国学者这么称呼过《天工开物》。唯一能查到的就是《天工开物》被法国汉学家儒莲称为“技术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可以说记载了明代以前的已知的所有的顶级科技,可以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此书一经发售,在国内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尤其是明末也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响应,反而在国外引起重大反响。

准确来说,《天工开物》这本书对外的发行是国内几千年技术积累的一次对外公示。

在国内没有引起反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里面的技术,基本上都是老百姓常用的技术。涵盖的其他方面的老百姓反而没兴趣,知识分子喜欢的是四书五经,这里面的知识并不是他们考虑的,渐渐的,这种书在国内就没有人关注了。

没人关注,自然就没人买了,也就没有继续刊印的必要。清初顺治年刊刻发行后,《天工开物》在海外引起反响,通过一本书了解了所有的中国科技。而国内却,反响平平,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再加上后来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天工开物》里有一些讽刺北方游民民族的词汇,最后也没有被收入《四库全书》被扔一边了。这个地方会发现,如果清初《天工开物》在国内畅销的话,不会因为《四库全书》未被收入而失传(其实并未失传)同治年间刘岳云就重新整理了《天工开物》换了个名字发表了,如果真的被禁的话,那刘岳云手里的书哪里来的呢?

另外清代康熙晚年编撰的书籍《古今图书集成》恰巧的补充了此类书籍的空白。哪怕是专业研究农业或者其他类的人士,肯定会优先考虑官方修订版本的《古今图书集成》。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你相信官方还是相信个人的区别了。另外清代民类的书籍是太多了,根本没人会在意《天工开物》这种书。尽管它种类很全,又有什么用呢。

可能很多人不屑于这个,认为《天工开物》就是牛。给大家对比一下就知道为什么清代《天工开物》没有市场了。

《天工开物》主要记载的是:

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

作者:介绍盐的生产方法

甘蔗: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杀青:造纸的方法

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

麹蘖: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

《古今图书集成》的主要内容:

历象汇编:记天文,历法,节令,灾荒,变异等.

方舆汇编:记地理,包括名山大川,全国各省府地理,边疆及外国.

明伦汇编:记帝王,百官,家族,师友,姓氏,妇女,及人的身体及部位等.

博物汇编:记动植物,农医,鬼神,释道等.

理学汇编:记经学,文学,字学与学者.

经济汇编: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道,包括选举人才,官制,政治,教育,经济,音乐,军事,律令,刑法,以及器物制造之考工等.

这部成书后直接在雍正四年(1726年),首次用铜活字排印了64部。

对于《天工开物》里的内容,大部分也就收入到了博物汇编里。

当然还有后来乾隆修撰的《授时通考》是官方主持修撰的农业科普类书籍。其中也是大量引用了《天工开物》的内容。如果说,在《授时通考》前《天工开物》还有一席之地,那么在《授时通考》出版后,《天工开物》就彻底放一边了。

《授时通考》汇集前人关于农业方面的著述,搜集古代经、史、子、集中有关农事的记载达427种之多,并配插图512幅。共分8门:

一为“天时”,论述农家四季活计;

二为“土宜”,讲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内容;

三为“谷种”,记载各种农作物的性质;

四为“功作”,记述从垦耕到收藏各生产环节所需工具和操作方法;

五为“劝课”,是有关历朝重农的政令;

六为“蓄聚”,论述备荒的各种制度;

七为“农余”,记述大田以外的蔬菜、果木、畜牧等种种副业;

八为“蚕桑”,记载养蚕缫丝等各项事宜。

《授时通考》全书结构严谨,征引周详,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见,堪称是一部古代农学的百科全书。此书不但对清代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且对国内外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天工开物》也好,还是后来的《古今图书集成》和《授时通考》也好,都是总结前人的智慧,并加以应用。

另外清代著名科学家吴其的著作《滇南矿厂图略》和《植物名实图考》、付野山房刊刻的兵书《祝融佐治真诠》、岑毓英主编的《云南通志·矿政》篇、卫杰的《蚕桑萃编》中也多次引证《天工开物》。同治九年,刘岳云发表的《格物中法》一书中,几乎把《天工开物》所有主要内容都逐条摘出,再加以分类并作出补充说明和注释。这个地方也间接否定了清朝禁《天工开物》而《天工开物》又来自革命党从日本带回来的说法。

只能说《天工开物》的命运比较尴尬,如果《天工开物》能早出生100年。明朝会重视吗?这个还真不好说,毕竟嘉靖朝和万历朝,明朝的地方衙门刊印了元代的《王祯农书》。



《天工开物》的尴尬命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