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漫长的季节里”之爱对恶的驱逐
人世间总是爱与恨交织,人性中也是善与恶并存。关于人性总有诸多看法,性本善还是本恶,抑或本无善恶或善恶并存?没有完全的定论,然而,无论哪一种看法和假设,最终的目的总是通往善的彰显与恶的规避。
壹、恶之源
恶之源是什么?是什么让沈墨做出如此恶的事情?单看沈墨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被黑化的看不到一丝光的灵魂。我们看完整个剧情可以理解到沈墨为何会如此丧心。
沈墨的内心一直是缺失的,她自小没有被善待和爱,她的灵魂被大爷紧紧禁锢,她的善心和上进心被放在地上重重碾压,她已经失去了她的心,所以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其实在这里,沈墨也可以叫做“沈没”,这个“没”字从字源上面来看上面的“几”是漩涡,底下的“又”是手,意思是沉入水中。将她放在这个字上就感觉这个女孩子在人性恶的漩涡中逐渐沉入罪恶深渊,人已经消失不见,只留下了满满的恶行。
每一个犯罪行为人的背后,形成犯罪一般(这里不包含反社会性人格)都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人的心理和身体一样,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愈性,普通的事件不至于完全摧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长期的极大的痛苦会导致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结构,他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被不断得扭曲,然后经过心理的不断挣扎,突破自己道德的底线,再有一些诱发因素激化形成犯罪。而去思考每一个犯罪行为人犯罪形成的原因,才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从而推动更多的改变来预防或规避此类事情的发生。
沈墨不到9岁就父母双亡,被自己的亲大爷和大娘抚养。然而这个抚养却带给了她黑暗的岁月,长期被大爷性侵、虐待和控制,大娘则软弱地选择了沉默。因为年龄小,不知如何反抗,也不敢反抗,沈墨一直默默忍受,努力学习要逃脱大爷的控制。终于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大爷的视线,自己又努力勤工俭学,希望为自己挣得一条生路。她努力向上,虽在夜总会弹钢琴却一直洁身自爱,而且善良热心,帮助同事女孩殷红。

然而,这个一直努力的女孩却遭受了自己视为朋友的背叛设计,被港商性侵。同时,大爷不甘心沈墨要逃出自己的手掌心,为了继续控制,大爷将她的裸照寄到学校,毁损她的名誉,要将她打入谷底,继续碾压。唯一的亲人弟弟又被社会青年重重报复。沈墨所有追求的光好像都被活生生掐灭,所有向上的通道仿佛都被堵死。
一个只有着微弱希望艰难前行的人,如果希望被堵死的绝望是极度毁灭性的。所以她恨一切摧毁她的人,将港商、殷红、大爷、大娘全部亲手毁灭。
贰、救赎
整个剧情让我们更全面和深入的看见了沈墨恶行的原因,那又该如何做才能救赎和预防而不至于有更多“沈墨”的出现呢?
1、有爱的环境
沈墨的成长极度缺乏爱,她生活的空间是一片黑暗。而王阳因为有父母的疼爱,与沈墨是完全不同的状态,他阳光而孝顺。阳光是阴霾最大的吸引和救赎,所以沈墨会被王阳深深吸引,王阳是她如墨一般黑暗天空中唯一的阳光。然而这片阳光却被过于沉重的黑墨拖入了深渊,沉入了水底。
王阳的家庭和生长背景决定了王阳有家,有爱,所以有牵挂有盼望,他选择了不和沈墨一起沉沦。答应了妈妈“你等着我,我一定回来”。所以他在见沈墨之前就下定决心要回家。在听到沈墨说又杀了殷红以后迟疑了,沈墨明白了“你和我还是不一样,你有你的家,有你爸妈,我什么都没有了,”在这里可以感觉到家、父母这种爱的羁绊才是可以牵制人滑向深渊的最大力量。
而沈墨一无所有,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所以做出报复性行为时顾念很少。沈墨一方面知道王阳有他的父母,却又不愿舍弃这唯一的浮木。反复说着“王阳,我只有你了。”在王阳转身离去时,她悲戚的说 “你真走了呀。”所以万念俱灰,希望了此一生。
王阳是阳光,是救赎,他救起了沈墨,却沉没了自己。

2、更完善的救助机制
带着孩子在韩国读书,同校的妈妈就说起了在韩国教育孩子遇到的情况。孩子小,叛逆,不听话,爸爸没有按捺住脾气,就打了孩子两巴掌,打得当然也不重,主要是为了教育孩子。爸爸当时觉得这样很正确,因为老一辈的父亲都是这样管教孩子。第二天到学校后,孩子就告诉老师头一天晚上爸爸打了自己。老师就直接报警,警察很快就把爸爸带到了警察局训话。后来,因为不良方式被制止,警示效果非常好,爸爸知道了这种方法不对,然后看了很多书,去学习各种和孩子沟通和教育的方法,变得更有智慧,和孩子有了更好的亲子关系,孩子也教育得更好。
如果沈墨在遇到大爷性侵时可以有一个信任的人或地方可以去求助,是否结果可以完全改变?每一个小的恶行不被惩罚和终止,最终总会以更大恶行的方式出现。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建设起这样更完善的机制?让孩子有完全可以依靠的地方,知道可以向谁求助,这个求助也能够从根本上帮到孩子,而不是制造更多的问题和舆论。什么时候可以形成这样的社会风尚,去谴责施害的人,而不是去歧视和伤害被害的人?

3、没有伤害的稻草
我们经常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其实,压在骆驼身上的每一根稻草都不是无辜的。就像压塌房子的每一片雪花一样。
如果沈墨的父母没有早亡,沈墨的生活也会是一片阳光,她或许也可以叫作“沈阳”。如果沈墨的大爷不是禽兽,能够给她基本的生活,她或许能够正常的走完一生,可以名为“沈活”。如果大娘不是那么软弱,而是挺身而出,保护了沈墨,沈墨或许可以成为“沈存”。如果没有殷红的背叛,没有港商的侵害,她或许还能挣扎着活下去,或者可以名为“沈难”。如果在遇到所有后,不需要面对周围人群异样的目光和恶毒的揣测,如果身边的人比如老师和同学能够多一点关心和帮助,是不是能够降低她走入极端的可能?可是没有这些如果,所有的这些堆积到她身上,越积越深,她移不开,挣脱不了,一层又一层最后积为“沈墨”。

在这里又想起台湾的一个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无差别杀人事件带来被伤害者的家属很深的痛苦,在所有人都声讨凶手和他的家人时,只有一个律师在努力寻找这个凶手犯罪的动机,因为只有知道了动机才能够更好的终止和预防罪恶。也能够不让舆论的思想暴力摧毁了其他人。
我们与恶之间究竟有多少距离?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是否有标准的答案?有的时候一些恶意的或者仿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评论、诋毁,都如一片一片雪花一样,最后覆盖被攻击之人的全身,直至死亡。或许每一个这样的人都是无意识的帮凶。
沈墨的黑化仿佛是一个黑洞,吞噬掉了周围伤害她的一切人。每一个犯罪的人都像黑洞一样,将周围相关的人吸了进去,有的是为自己的因而承担的果,而有的则成为了祭品。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大型组织,我们如果出现在黑洞附近,那么就有被吞噬掉的可能。所以我们怎么能说这些恶和我们没有关系呢?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用人性来约束自己的动物性,如果不做伤害的稻草而是作一道光,那么光亮的多的地方,阴霾自会消散,社会将重建祥和,我们和我们的亲人生活的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的安全。
叁、自我救赎
其实外部环境的改变总是艰难而漫长的,每一个人能够最有效的就是有意识的进行积极的自我救赎,而非通过罪恶的方式去终止罪恶,这样只能付出更多的代价。
每一个成年人都要学着为自己负责,这个负责不止是行为与结果,还包括我们的情绪和心态。摧毁一个人的看起来是事情本身,但从根本上说其实还是自己,是自己面对问题的态度与看法以及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伤害是灾难性的和可怕的,但是更可怕的是对伤害的认同、纵容、包庇以及由此产生的持久性心理侵害。受害者要能够自我觉知,不要被伤害控制,也要尽可能避免受害者思维。应该努力挣脱出伤害的束缚,寻求相应机构的保护,用积极有效的方式来终止罪恶。
同时要积极寻求外部资源,或者心理救助,寻找专业的机构来帮助自己从心理的阴霾里走出来,重新获得阳光生活的权利,而不是和罪恶一起沉没入黑暗。
如果沈墨能够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努力挣脱过去的束缚。如果沈墨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现在的大学普遍都有心理健康中心)来解救自己的心灵,走出阴霾,重新燃起生活和爱的热情,相信沈墨会有不同的结果和人生。

爱,远去了,沈墨的心变成不透光的墨。
希望生活中能够有更多的爱,照亮阴霾,照亮人生。
若没有别人的爱,那就请爱自己,记得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值得我们失丧生命和生活的热爱。挺过一个一个难关,生活还会有无限可能。
若生活中有恶,那么请用爱和光明驱逐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