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梦》连载: 051【剑阁峥嵘】(上)

致新读者:
您现在看到的是原创系列小说《青玉梦》第一部《破碎山河》的连载。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在架空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如果您也喜欢天马行空的脑洞想象和家国天下的侠义情怀,请一定不要错过!
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读者可以点击我的主页专栏、文集,查询往期的所有连载。同名公众号“青玉梦中人”和豆瓣阅读《青玉梦》也在同步更新。
祝您在故事的星辰大海中自在遨游~

上期说到,商队一行人从长安出发,行船前往蜀地途中,在山川秀美之地,林子诚约定今生不负杨撷湲。


恋情有千百种味道,甜味,涩味,苦味……必然是要轮番上阵,或者一齐登场的。看着林子诚与杨撷湲在船上有说有笑,想必他们还只是初尝此味,尽是甘甜吧。
商队船只沿蜀汉渠南下,地势越发险峻,两岸出现数不尽的奇山异峰。再向南行数十里,终于看到了渠道中断的尽头——就在山谷之中、渠道之尽,现出一道巍巍雄关,上书“剑门关”三个大字。船夫靠岸停船,道:“长安君,咱们已经到剑阁县内了。”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于地势奇险,人力无法在此修筑渠道,所以蜀汉渠只好在此断作两半。向南行驶的商队必须在剑门关渠道尽头的码头卸货,由牛马驴车或人力七拐八绕地沿着狭窄栈道向上搬运,通过剑门关,再同样费力地下了关口后面的陡峭山坡,才能再把货物装上南段运河,继续通向益州境内各地。蜀汉渠还未完全修通,这剑门关的南北两侧码头早已有人做起了租船、搬运的生意。
林子诚下船仰望剑门关,不禁慨叹此关险要。“撷湲你看,即使把守此关的将领再平庸,给他个一千来人,也能阻挡十万大军。”
杨撷湲不以为意,笑道:“可历代偏安益州的人,往往不能长久。一两代就丢了。”
林子诚点点头道:“自古仗着地势之险苟全的,守得住雄关,却守不住人心,迟早死于安乐。”
剑门关内外生意不绝,聚集了不少人,自然也少不了小商小贩。杨撷湲一下子就被那些贩卖锦绣的摊子吸引了,凑过去问价。林子诚环顾着一片热闹景象,觉得这是剑门关历代都不曾出现的兴盛光景。若不是兴帝杨俑力图打通南北水运,剑门关再过一千年也只会是一座军事关隘而已。或许兴帝还给后世留下了一些本意之外的遗产。
但有多少修筑蜀汉渠的民夫,却为了兴帝的遗产耗死了老命……
林子诚正想得出神,张语杰和严茶等人已经办好了过关的文牍,雇人搬货了。张语杰觉得这通关手续办得太顺利,不放心地跑去问林子诚:“子诚哥,不会有人扣押咱们这批货吧?”
“放心。我做了手脚了,这批货名义上是长安府送往东南边疆慰军的货物,沿途官府无权扣押。”林子诚悄声道。
“那就好……”
“撷湲啊,你买那么多放哪啊?咱们这一路可还有的走呢!”林子诚见杨撷湲挑好了锦缎就想掏钱,忙过去阻止。杨撷湲只好少买了些,一脸的不情愿。
一行人随着过关的队伍缓缓而行,终于来到剑门关脚下。严茶眼尖,看见关隘城楼之上隐约坐了个人,似是在饮茶,他忙指给大伙看。山雾迷蒙,林子诚看不清楚,但听见那个方向传来清朗一声:“贵客过境,主人当行地主之谊。我有好茶,请长安君登剑阁一叙!”
城楼颇高,离林子诚且有一大段距离,寻常声响必定不能有如此的穿透力。看来此人内力深厚,懂得传音之术,还知道他们的身份。林子诚不敢怠慢,也提劲传声道:“路过贵地,多有打扰。敢问阁下名号?”
“在下益州杨昭惠。”
严茶突然道:“益州统领杨昭惠?我听说此人在益州领兵多年,深受军民爱戴,是个响当当的英雄好汉。太好了,今天竟有幸见到。”
“哦?你在燕国也听说过他?看来杨统领声名远扬啊。”林子诚道。
严茶笑道:“我最好打听英伟之人的故事。长安君您在兴农坛护主之事,我也早有耳闻的。”
林子诚乍一听挺高兴,但细想又有点纠结“护主”二字,便不再多说,只道:“那我就去会会这位益州统领。”
可这剑门雄关高耸难攀,林子诚眼前的栈道上又堆满了挑山民夫和牛马牲畜。杨撷湲见状道:“这太挤了,一时半会过不去啊……看样子他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咱们不如用轻功上去。”
“说得对,别让人等久了。”林子诚道。
严茶一听便道:“我也上得去!我想与你们同去。”
林子诚道:“好,看看你轻功如何。跟上了!”
于是三人施展轻功,沿峭壁登上关口城楼。林子诚中途只用蹬踩两次便踏上城楼,杨撷湲则用了五次。林子诚回头看见严茶的轻功身法有板有眼,也只蹬踩了五次就跃了上来,显然功底不差。
杨昭惠起身相迎,拱手拜道:“见过长安君侯。”
眼见杨昭惠年岁在三十五六上下,一脸的英雄相,尤其是他鼻梁之上、眉心之间有一道明显的竖痕,使他面容看上去棱角分明、英气十足,果然是不同凡响之人!
林子诚笑拜道:“见过灌江侯。”子诚来之前也做了些功课,知道杨昭惠是益州灌江人士,因军功封侯,采邑就在自己的故乡。
“长安君,请坐。”杨昭惠微笑道。
“侯爷请。”
杨昭惠与林子诚面对面坐下,杨撷湲、严茶立侍一旁。
杨昭惠道:“君侯是救陛下于危难之际的功臣,轻功了得,不出我意料。可没想到手下人也有这么好的身手。”
“哦,这位是我的随行镖师严茶;这位,是我的……管家杨撷湲,以前与我同门学艺。”林子诚不再称呼撷湲为丫鬟,而是临时想出了一个“管家”的名头。杨撷湲站在一旁听了,还挺满意,心道:“我是你的管家,正好可以管住你。”于是心喜而颜悦。
杨昭惠面前有一方形小桌案,摆好了十分袖珍的茶具。他拿起茶壶,倒在四个小杯子里,那倒茶的手法看起来十分讲究。“长安君,请用茶。两位不必拘礼,也坐下饮一杯吧。”杨昭惠微笑道。
“既然侯爷发话,二位也请坐吧。”林子诚道。
严茶与杨撷湲道谢入坐,四人分坐小桌四边。
林子诚见那茶色浅红,还冒着热气,甚是可爱。在杨昭惠举杯之后,他也拿起小杯子,呷了一口,觉得茶水清冽甘甜,妙不可言。“啊,舒服。好茶!多谢。”林子诚赞道。
“长安君也是爱茶之人吗?”杨昭惠问道。
“深爱不敢说,只是茶令人宁静,我闲来无事的时候,偶尔品一品。侯爷对饮茶如此讲究,想必是极爱此道。”林子诚道。
“哈哈,不错。这茶是我与大理诸部作战之时缴获的大理红茶,比上中原与益州土产,都要特别一些。”杨昭惠道。
严茶品了一口道:“这茶产自滇池以南一带,受灵秀水源滋润,口感最为妙不可言。我以前在家也喝过,但都不如侯爷家的好。”想必是其父也酷爱茶道,所以他才以茶为名。
“小兄弟,不错不错。知音难逢啊!”杨昭惠笑着,又给严茶续上一杯。
林子诚道:“侯爷如此慷慨,林某幸甚。哎,不知侯爷您早早等候在此,有何指教?”林子诚实在不知他来意,与其猜来猜去,不如直接问个明白。
杨昭惠道:“我手下探子三天前说,蜀汉渠上有一队未与益州官府通报的商船航行。我兼任益州督渠官,对渠道上的一切往来,有督查之责。后来我查出这船队是你长安君亲率,所以只能自己来迎你了。”
林子诚放下茶杯,俯首道:“在下给侯爷带来不便,实在惭愧。这批货,是我长安汉廷县的特产,由长安府发往东南边疆慰军的。东西有点多,我不放心,所以才亲自押运。”
“我活了这么久,从未看到一个侯爷自己押运一批货物。我得看看这里面到底是什么货,以免有危险之器物,万一到时候出了事,我担当不起。”杨昭惠道。
林子诚之所以把这批货物伪造成朝廷派往边疆的军需品,就是为了避免沿途盘查。可是如果此时向杨昭惠直言他无权盘查,未免更显得此地无银。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杨昭惠在益州身兼多职,权力不只限于军中,林子诚实在不想在这里和他作对。他想了想,只好眯着眼笑道:“没问题,君侯尽管看,都是些砖瓦,给戍边军士固营过冬用的。”
“那你们坐着喝茶,我去去就回。”杨昭惠说罢,一跃而起,施展出上乘轻功来到排队过关的栈道上,不等张语堂反应过来,就随机挑了几箱货打开查验,然后又两步跃回关口之上。整个商队的镖师都来不及阻止他,混入其中的莫冲虽然有能力插手,但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招惹。林子诚一看他的身法,就知道此人修为极高,不在自己之下。
“货是没什么问题,”杨昭惠坐下来,喝了一口茶又道,“可如此一来,我就更好奇了——这不过是砖瓦而已,有何特别??”
林子诚有点紧张,咽了一口口水道:“这……这不是普通砖瓦,御寒效果很好的。”
杨昭惠道:“我看出来了。这些瓦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想必是稀罕的物件,别的地方没有的。长安府愿把这批好瓦送往边疆,确实是戍边官兵的幸事。但我之前得知此事,长安君这样重要的人物亲自押运,令我很是好奇,于是托人去兵部查了查,发现这批瓦仅仅发往东南,并未有送到西部北部等更加苦寒之地。我不解,朝廷为何不体恤那些驻地的将士呢?”
“这个,朝廷指令自有缘由,我这做臣下的,未尝妄加揣测。”林子诚心头一紧。
“可长安君是京兆长官,素与军方无瓜葛,为何是您押送?”
杨撷湲迎笑道:“他这官没做几天,在府中也干不了什么正经事。闲来无事,主动请缨做的。”
“这位杨姑娘说话倒是爽快。可我猜测,实情并非如此。我思来想去,越发觉得长安君是要走私这批货,设法伪造了兵部文书,如此才能避免我这样的督渠官沿途盘查。”
“侯爷的想象,未免太过丰富了。”林子诚语调平稳道。
“还没完,我继续猜——想来这些稀罕物件在越远的地方,就越是高价。长安君你要卖去的地方,难道在巫峡以东吗?”巫峡以东,便是燕国了。杨昭惠简单推断一番,便挑明了他的假设——林子诚要与敌国走私。
【未完待续……】

新作推广不易,万望元老读者帮忙扩散宣传~感谢大家的支持!
点赞当捧场,投币促生产,
收藏存回味,转发助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