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观点写作示范:江南大学考研真题
一、真题原文

二、真题写作范文
以人民立场彰显新时代文学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强调了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的问题,其实质是对文学的人民性的充分肯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强调文学的人民性,坚持文学的人民性立场,对于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具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第一段需要概括题目,然后通过题目的概括引向自己的观点)
新时代的文学就是要以人民为立场的文学,这一主张实际上是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关于“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的延续。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来看,文学的人民性或者说文学的人民立场实际就是要求文学创作的题材来源于现实,文学所描写的对象和生活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观念的更新而更新;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学的人民性或者说人民立场要求文学应该通过其本身的审美价值而发挥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第二段需要解释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含义,如果有渊源,需要阐述一下渊源,这样更具合理性。接着必须要说明你这个观点与题目的关系,一般题目都有让你论述的角度,其实就是阐述你的观点和题目所给出的关键词的关联性,这样可以为下面分论点的写作提供依据。)
1、来源于现实的人民文学彰显时代之“真”
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文学创作应该始终将人民作为表现的对象,要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要能在作品中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作为文学创作者能不能够及时地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怨、所盼进行艺术提炼和展现是衡量一个作家的重要标准,因为创作者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到底选择什么进行书写,在书写时候采用怎样的立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切有责任感的作家都应该走出小天地,坚持人民文学的立场,写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展示人民的智慧,描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的生活是文学的富矿,新时代文学要像挖掘金子一样,作家需要去挖掘人民的故事和形象,比如梁晓声的《人世间》就能够用文学的形式展现时代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构筑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肩负起对世道人心和社会历史的使命担当,推动民族、国家、社会发展进步,与此同时,作为读者通过文学作品,作为读者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2、顺应观念更新的人民文学彰显时代之“多元”
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来看,文学的人民立场的核心是允许文学的多元性,人民文学应该是具有包容性的文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文学创作的对象应该是人民的生活,那么就必然需要文学创作者们关注到时代观念的变化,而不应该是闭门造车。每一个时代的现实,人民的思想都是在随时变动的,文学作为对现实的反映,就应该随着是爱观念的更新而更新文学创作。比如近年来,女性理论的崛起,女性理论的发展已经颠覆了曾经对男女平等的认知,《十月》杂志发起的重写“女性写作”的活动就是对时代的回应,是以人民立场的最重要表现。
除此以外,人民文学立场并不是说只允许现实主义文学的存在,而是允许多元化的可能性,比如女性文学、科幻文学,也可以是一切的样式,人民的文学也正因为自己的包容性的特征也促进了文学观念的更新,比如近些年来崔胜出来的非虚构文学,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系列就是典型的在人民文学观念之下的对新时代的反映。
3、服务于大众的人民文学彰显时代之“魂”
强调文学的人民性,要重视发挥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注意用先进的思想团结鼓舞人民群众,善于用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既要展示亿万人民意气风发、拼搏进取的新风貌,讴歌新时代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新业绩,也要对群众中消极、落后的思想行为等进行批评抨击。总之,要讴歌真善美、鞭笞假丑恶,用高尚的精神、高贵的品格、高昂的斗志,提升人民群众审美价值观,激励群众振奋斗志,不断为夺取新胜利呐喊助威、加油鼓劲。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去表现人民的生活,反映时代变化的多元性,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真善美,发挥其意识形态作用的文学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文学,也是文学的应有之义,总之,人民性才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