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穆宁王朝简史(一)伊萨克一世
巴西尔二世,作为东罗马帝国在位时期最长的皇帝,在世时期,帝国的疆域在他的征服中不断扩张,帝国通行的金币也是在贸易活动中所流行的标准货币,从西欧来到帝国市场或城市的人发现他们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彼时的西欧正处于中世纪。直到巴西尔二世逝世之后,帝国在其后继者的无能中走向衰落。
巴西尔二世去世后,保护小农的法律即使还未被作废,但帝国对于大贵族们对土地兼并上的消极态度,使得这个法律已经名存实亡。曼努埃尔三世作为大贵族的成员,不愿意失去大贵族们的支持,名义上保护小农的法律也不复存在了。
在七世纪,东罗马帝国在新生的阿拉伯帝国的打击下重创。在这之后希拉克略一世所建立的军区制使得帝国迎来军事与经济上的双重复兴,军区制在发展中也使得拥有大地产的贵族崛起和以农兵为主体的小农阶级兴起。在军区中小农经济上的脆弱,无力承受自然灾害与战乱,使得这些贵族有机可乘,吞并这些小农的土地,小农也成为了农奴,这种行为等同于破坏了小农经济。而对军区制的不断划分也是防止土地贵族的做大。帝国的复兴是以小农经济为承载的,但对于军区制的打压并不会改变小农经济的无法抵御自然灾害与战乱的现状,而巴西尔二世取消军区制换来对军事贵族的打击的后果也使得以农兵为主体的小农同归于尽。故在巴西尔二世在位期间出台的法律以用于可以保护小农,以防止土地被贵族兼并,由此可以起到对小农经济上的一定保护,也是保护帝国能够继续复兴。但其后继者的无能使得这些对于小农的保护的法律作用变弱,对小农经济的破坏造成拥有土地的贵族的政治势力变大,而这又进一步使得保护小农的法律变弱。不断的恶行循环使得帝国开始由盛转衰。
但巴西尔二世留下的遗产仍可供养帝国的扩张,去收复失去的土地。直到巴西尔去世的十八年后,1043年,有着赫赫战功的马尼亚基斯成为不善战的皇帝们的猜忌的牺牲品。在此之后,帝国的扩张才停止。
1056年9月,迪奥多拉的去世象征着马其顿王朝的结束。米海尔六世被濒死的迪奥多拉任命为皇帝,但他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对伊萨克一世等将领的军团上草草解散,使得伊萨克一世在1057年6月8日被拥立为皇帝,同年在9月1日进入君士坦丁堡被加冕为皇帝。
伊萨克一世与先前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以温文敬神的的形象不同,他让人绘制自己持刀剑而立的形象。伊萨克一世在位期间,努力加强对帝国的军事防务,并且采取打击大贵族的措施,包括增加贵族的赋税,没收贵族的产业,精兵简政,打击拖欠税收的官吏,没收教会的地产,以此恢复经济以弥补先前几位皇帝造成的破坏。但对教会的措施引起了教会对伊萨克一世的对抗,即便在与当时的大教长的对抗中获取了胜利,但并不能改变伊萨克一世的地位每况愈下的局面。在1059年冬季,在围猎中染病的伊萨克一世在巨大压力以及他人的劝说下,宣布退位并且让位与君士坦丁十世,其本人进入修道院成为修道士。
伊萨克一世作为科穆宁家族的代表人物,统治时间只有短短两年,但在将来不久,他的侄子阿莱克修斯一世不仅重新统治东罗马帝国,还挽救帝国于危机之中。
参考资料:
拜占庭:东罗马文明概论 ([英]N.H.拜尼斯(N.H.Baynes))
拜占庭帝国(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基 著)
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 (Lars Brownworth)
拜占庭帝国史(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史[A.A.Vasiliev(瓦西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