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0211

2023-08-01 15:07 作者:Cinderella-abit  | 我要投稿

小时候就听过《红楼梦》的大名,也大概听说了解过一些情节,如共读西厢,黛玉葬花,黛玉焚稿,宝玉出家这些,也知道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三个人的感情线。但是一直没读。宝玉出家的片段还是读的所谓的青少年版。那个时候读的最多的书还当属《三国演义》《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小说。 第一次正式阅读《红楼梦》始于2018年,那个时候初一,有一天我们的那个喜欢分享文学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时间阅读做摘抄,我突发奇想去向她聊《红楼梦》,她说如果能读懂《红楼梦》就能明白整个封建社会。包括脂砚斋在他的批语中向我们揭露文字密码时提出的谐音法,包括“真事隐,假语存”,也是她告诉我的。别的好像已经忘记了。当时大概读了十七八回就没再读下去了。可能还没读进去吧? 认识了解这部小说名著,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它的作者,它表达的思想,它塑造的人物,太多太深了,这是说不完的,就说一说一些别的事情吧。我相信就算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知道这样一个观点,前80回为曹雪芹所著,后40回由高鹗续写。也听过《红楼梦》讲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封建家族的没落。薛宝钗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之类的。对于这个观点的提出的人,他们也可以顺理应当地看出前后矛盾较多,主旨混乱。续写的内容不如曹雪芹原笔。历史上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多,但是建国以来却多了起来,首功我得给故适先生,然后再给周汝昌老先生为代表的一部分红学家,最后给刘心武一个位置。新世纪初刘心武登上百家讲坛就给大众讲了,还自己根据脂砚斋的脂批写了续书。理论回目则来自周汝昌先生的108回论。为什么要提这个,先按下不表。 后来一年之后,某站知名影视UP主木鱼水心开启了央视1987年《红楼梦》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的系列,这个版本是一部分红学家共同研讨出来的一些结局,参考程高本,脂批得出来的。《红楼梦》的网络讨论度很高,所以《癸酉本石头记》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当时还没太在意,刷了很多遍电视剧,陈晓旭和欧阳奋强老师都演绎的十分精彩。后来就慢慢发现他讲鬼本内容。鬼本的内容十分新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好像我对《红楼梦》有了更多的认知,但是也仅仅是认知。直到疫情爆发新冠肆虐的时候才开始再看原著。因为条件有限没办法接触很多学术上的著作去研究《红楼梦》,所以也走了一大时间的歪路。我2020年2月24日发了一条说说说我要研读《红楼梦》,在2月25日又发了一条日志(136个赞),就开始随便写写。看看。当时也热衷于它的伏线,它的草蛇灰线的写法,好像什么都有照应,比如第四回那个葫芦庙的门子小沙弥,脂砚斋就写了一条批语顺这是伏线千里,第五回写太虚幻境的梦的时候,无论是我们在读判词还是《红楼梦》曲的时候,脂砚斋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预告和剧透。后来87版电视剧就在自创的剧本结局中加入了门子报复贾雨村所谓“天道好轮回”的结局,什么“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的剧本!还比如说是第二回写江南甄家的时候,脂砚斋留下了这样的批语,说是写甄宝玉是贾宝玉的幻影,写到甄宝玉的地方就对应着贾宝玉。又比如是六十三回拈花名签,第七十八回姽婳将军和芙蓉女儿诔的伏笔,我当时都有提到。不过我还写了,我不信癸酉本是真本,因为和木鱼说的一样,何莉莉先生没有拿出底稿或者任何的过录本,甚至连影像都没有。但是程甲还是程乙都是有底稿证据存在的。不过估计还是因为猎奇心理吧,我也想看到所谓的后面的结局,所以也总是惦记脂砚斋畸笏叟的批语。 不过幸运的是,即使有这么耻辱的历史,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我的确读了很多遍的《红楼梦》,以至于我才能在后面悬崖勒马,并且了解更多红学知识,购买的更多版本的珍藏(对我而言)的《红楼梦》,也通过《红楼梦》去对标其他的一些厉害的小说。 后来住院也是看《红楼梦》给度过的,写了很多文字,暂且不表。后来红学的内容太广太杂了,也没有单独聊经历了。 说回来,前面我写了鬼本的流行,我的观点是确实有一部分的责任在于这些红学家上头。也和当今网友的一种猎奇心理有关。我们把视角回到100年前新红学那场著名的“蔡胡之争”,就是索隐派对阵考据派,索隐派借小说故事情节来映射历史上的人物,认为是文字狱的影响。考据派则是以历史证据为主,考据作者生平来推断红楼梦的故事究竟要讲什么。蔡元培先生的观点说它是反清悼明,悼红轩,吃胭脂等等。胡适认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写了一个大家族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是自然主义的杰作,当时小说的门类还没有成型,胡适这么说也能理解。他认为《儒林外史》比《红楼梦》好。(不过他给《红楼梦》的评价也不差。)对于这部分的观点争论,鲁迅先生的话最为经典: “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鲁迅的文学成就毋庸置疑,他对于《红楼梦》的主旨主题看的也极其深刻,关键是他的出发点在于小说,在于小说鉴赏,和王国维,王蒙等一派。他所说的也最能表现《红楼梦》到如今讨论颇多观点众多的原因,它写的太隐晦了,但是表现力是好的。前80回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叙事,描写人物,把握情节节奏的功底,犹如一条活龙,流畅而生生不息,小说的人是活的,立体的。曹雪芹不加议论,只是淡淡地写来,就达到如此境界,从文学角度来看,我认为《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创造力远远比它的主旨,什么格局更加伟大,更加耀眼。时代的局限,作者的局限,《红楼梦》没有能看出超越世界文学大师很多的地方,甚至是拿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咖位的人还有之差距。我喜欢拿《红楼梦》来对标《战争与和平》,两者都是全景式的小说,两者都是现实主义小说的高峰,两者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立体而生动的人物,两者都写出了人生,不过角度也有不同。这也是《红楼梦》不如《战争与和平》的地方之一(至少是我感受到的,我所想的),《战争与和平》写出来了史诗,展现的是俄罗斯人,俄罗斯这个民族对于侵略者的反抗奋斗以及对于战争,对于和平深刻的思考,大到国家王公贵族,小到小儿女之间的情愫,到亲情到家庭,到战争前线各个士兵的真实状态。托尔斯泰明显站得更高,而且表现的张力,难度也是更大。那我们看鬼本的后28回吧,我给出的评价是,过于追求情节上的连贯性和寻求脂批的伏笔则少了一些真实性和流畅自然的感觉,从而让它变得极为割裂,这是致命的,其实讨论真假的意义不大,因为在小说的完整性看来,鬼本后28回已经和前面割裂太多了。它拙劣的文笔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小说内核精神的丢失。在现在的我看来,它就是个不入门的笑话。情节的衔接没有什么连贯性可言,最引人为傲的对应脂批,这种与前80回的割裂感太明显了,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作者。所以作者是吴梅村的说法也可以推翻了。那后40回呢,我看后40回这样的问题就几乎没有,伏笔的事情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对于我而言,现在我不在乎脂砚斋的情节内容,情节意义,说实在,脂砚斋剧透的意义我也没有明白,一切都还是留给我们的红学家的难题。我们就看后40回: 第八十一回,在迎春探亲后接到四美游钓鱼的片段,后40回的作者有意识地按照前80回的风格,讲述了这部分的故事。而且作者也的确很熟悉那个时候的礼仪话术,在迎春出嫁后宝玉的婚事也迫在眉睫,宝黛之间的感情要走向一个全新的节点,不过终点永远是悲剧。所以从八十二回就开始慢慢铺垫,将故事推向终点。 到第九十七九十八回,作者用多线,有条不紊地将这场悲剧故事推向了高潮,从贾母决定选宝钗到筹划婚事,以及如何瞒着两个主角,以及薛宝钗的回应。不过他推的比较缓,也保留了前80回的自然生动性。第八十七回黛玉弹琴的片段,也是写的很雅致,很诗意,和宝钗的对赋,和妙玉的邂逅。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后40回在叙事的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可以说是具有小说的特色,保留了小说的优势。这样才为全书的主旨添了另一条清晰的主线,宝黛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大落败,大落寞。宝玉接连看见不同人的死亡,黛玉的,贾母的,王熙凤的,迎春的……第一百零五回抄查宁国府的时候,抄出来的那些玉匹,那些财宝,也宣告了贾家的落败,入不负出的情况。前80回里也在对贾家的财政支出的结局做了很多的铺垫,从王熙凤之口,从林黛玉之口,展现了大家族的骄奢。贾家的男性,大多在外沾花惹草,贪财颓废,不为家族的未来而着想,女性也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求生存求资源求不犯错不违背纲常。男性之于贾赦,贾琏,贾瑞,贾珍等等,一个一个不求进取,只求财色。女性之于王善保家的,赵姨娘,狠心手辣,贪财好利,处处想着挤兑别人,《红楼梦》对于这一个个的人物,用简单而不简约,而轻松的口吻来讲出一个个《红楼梦》人物的故事,最后赵姨娘发病而死,她的积蓄被她儿子挥霍,她儿子还计划贾蓉贾芸来卖了巧姐,平儿刘姥姥相助才安然无恙。还有很多很多,而我们的主人公贾宝玉,他见证了美好生命的消逝,当年他姐姐元妃风光无限的时候,他和姐妹们在宴会上尽情赋诗,在大观园里面,春天的葬花,海棠花开,就写海棠诗,写菊花诗,写梅花诗,菊花梅花这些话在中华文化的意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许有的人感受不到,因为各种原因,可是我相信如果有机会能看到这样的大观园,这样天真浪漫的地方,这样纯真自然的生活,任何人都会感动,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背上的包袱越来越多,贾宝玉的出家,也是对于自身自由渴望但现实无法摆脱世俗的无奈之举,是见证美好事物人物逝去的悲剧。我记得《终身误》里面唱的好:“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贾宝玉的一生,好像也是在薛宝钗这样闺阁气质和林黛玉这样林下风致的选择呢?脂砚斋还提出个有趣的观点就是钗黛合一,我认为是两位女子看似是矛盾的,气质不同的,但是实际的命运却是一样的,她们的爱情,她们的命运,都是悲剧。不知道有没有幻灭,也许有,和鲁迅的《铸剑》一样,感到彷徨虚无,但他最后依旧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找着出路,在文学文化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读完《红楼梦》的我们 也会一方面感叹人物,大观园时光,红楼梦中的美好,一方面,也会继续在生活中继续努力,不说奋斗,至少开心的看着日出日落,或者疲惫的身躯归入梦中。也许,大家称赞的《红楼梦》刻画了那些美好女子的群像,对女子表示尊重,用一种独特超前的视角,她们也展现了自己的性格,但是曹雪芹依旧看到了很多角色的局限之处,这也是她们悲剧的由来,十二钗薄命司……红楼梦曲,这样的开创意义,也许贾宝玉也是一名独特而又让人喜爱的狂人呢! 所以后40回总体是保留了前80回的精华的,叙事的艺术,诗歌的艺术,保留了它的悲剧大前提,基本上是符合原著原意的,就算哪天又有一部所谓的《红楼梦》真本出现了,我相信,这部穿越几百年的流传几百年的120回目的《红楼梦》早已经无法分割了。前80回和后40回早就成为一个整体了。 红楼梦值得说的点很多,这里就是总结一下我读红楼梦的历程和故事而已。 第一回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而最后一回,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富有诗意和浪漫,富有精神的满足,富有美好。用诗意的形式表达封建社会的人物人生,曹雪芹在这里也当了一位俯瞰者!

2023.021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