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妖,亦写人——《日本异妖谭》


人、神、妖、魔、鬼、怪可以说是各类小说喜爱的题材。日常我们会将妖魔鬼怪连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但是这四个字的含义还是稍微有些区别的。妖是迷信传说中称害人的怪物;魔是恶鬼,怪物,作祟者;鬼是万物的精灵,鬼怪;怪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虽然释义略有差异,但不难看出妖魔鬼怪均指怪物,鬼怪,亦或是一些超自然的、人类无法用科学常理解释的东西。
描写人神妖魔鬼怪的小说被称为志怪小说,而我国最著名的志怪小说当属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原有30卷,现存20卷,记载了454个独立的短篇故事,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干将莫邪》《董永与织女》。这些故事篇幅较短,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当代的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与其有密切的联系。
为什么会有志怪小说?因为妖魔鬼怪,实则人心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是人正常的需求,人有吃饭的需求、成家的需求、安居乐业的需求。但是过度的不加克制欲望使人迷失心窍,好比吃一碗饭就能饱,偏要吃三碗撑死。而这种欲望便幻化成了妖魔鬼怪。如佛教中的地狱便是对人之恶的夸张放大。可以说,妖魔鬼怪是作者反映现实社会的人性善恶的最好的工具。
当然并非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是反映现实,有些只是单纯的民间传说或是异闻杂谈。

同样是东方国度,日本也有他们的志怪小说(怪奇小说)。自古以来,日本各地区、各时代的民间传说及神话为怪奇小说提供的丰富的题材和背景。而到了明治时期,幕府没落,日本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引进西方技术与资本发展工业。同样的西方近代文学也被大量的翻译、介绍到日本,为怪奇小说注入新的活力。
在这个时代,最著名的怪奇小说家,就是冈本绮堂。
冈本绮堂自小学习汉语、英语,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在冈本的作品中有两种代表性作品,一种是“捕物小说”,类似于现在的侦探小说,还有一种就是怪奇小说。
冈本的怪奇小说同样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比如在《树蛙》一篇中提到的西洋玩偶。但是冈本并没有丢失日式怪奇小说的特点,仍然保留了贴近生活的猎奇恐怖的风格。
同时冈本的小说也保留了浓厚的古早气息。毕竟江户时代结束没多久,很多风土人情尚未改变,武士、猎人依然是部分故事的主角。另外冈本自小学习中国文化,对中国的《搜神记》《剪灯新话》等志怪小说很了解,并经常在作品中使用中国元素,例如故事背景直接设置在西湖的《女侠传》。毕竟中国的志怪小说长期以来影响着日本的怪奇小说,甚至日本有很多的怪奇文学作品都是从中国直接“输入”。

正如我之前说过,《日本异妖谭》有一些是单纯的民间传说,也有一些是对人性恶的描写。例如《山椒鱼》描写了年轻男女之间因爱生恨谋杀朋友的故事,《马妖记》写了男女私通最终发展成谋杀的故事,《钟之渊》写了为了争功而互相猜忌的故事,《貉皮毛毯》写了女人谋财害命最终死于非命的故事。可以说这些故事对人性中的贪财,贪功,嫉妒,自私等等恶的品性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且这些恶人最终的到了恶报。当然既然是异妖谭怎么会没有妖呢?
《深川的老渔夫》讲述了一个隐居深山的老渔夫每天除了喝酒啥事不干,但每天都能捕到很多鱼。当地人猜测他受到了狐狸或是河童的帮助但他卖的鱼很便宜,人们也不会多问。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听见有什么东西落水的声音,便过去查看,发现老渔夫坐在芦苇丛中,鱼篓里还有几条鱼。渔夫解释说那是捕鱼的声音。有天晚上,一个路人路过渔夫家门口时被某种动物袭击,脸上留下了抓痕。
不久渔夫收养了一个女孩,人们发现那个女孩脸上也有相同的抓痕。某天渔夫架船外出,遇上了大雾,迷失了方向。当他回家后,女孩已经死了。渔夫大叫一声“畜生啊”,便走了。
后来人们发现了渔夫的尸体,他正死死地掐着一只水獭的脖子。而那只水獭,是雌的。
雌水獭帮助渔夫捕鱼,同时也守护着渔夫。渔夫宠爱水獭,水獭自然认为自己的地位无可撼动。但当渔夫收养了女孩,雌水獭赶到了威胁,便一直对女孩进行骚扰。但是有渔夫在水獭不好下手。但是渔夫离开后,雌水獭便展开了报复。
最毒不过妇人心啊!